第3章胡适 - 世界很大我很爱 - 小号哦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3章胡适

第3章胡适

北大的秋意渐浓时,红楼二层的走廊里总飘荡着胡适爽朗的笑声。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他身着剪裁合体的西装,领口别着精致的领针,皮鞋擦得锃亮,与周遭长衫布鞋的教授们形成鲜明对比。此刻他正抱着一摞《尝试集》,大步流星走向陈独秀的办公室。

“仲甫,快看!”胡适推门而入,将诗集重重拍在桌上,“这是我新修订的白话诗集,比初版又添了十首!”陈独秀放下手中的《每周评论》校样,翻开诗集,目光扫过“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的句子,忍不住笑道:“适之,你这白话诗倒是越发直白了。”

“直白好!”胡适摘下金丝眼镜擦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文言文晦涩难懂,桎梏思想久矣。我等推行白话文,就是要让文章如清泉,人人都能饮一口!”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从美国留学时接触的实用主义哲学,到倡导的文学改良八事,手势随着话语在空中划出有力的弧线。

胡适的课堂永远座无虚席。他站在讲台上,时而引经据典,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诗词信手拈来作对比;时而模仿街头说书人的腔调,讲述《水浒传》《红楼梦》的白话之妙。有次讲到兴起,他突然用安徽方言吟诵起自己的白话诗,惹得学生们哄堂大笑,掌声却更热烈。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国文系老教授黄侃在课堂上公然嘲讽:“胡适之口出狂言,竟说古文是死文字!若古文已死,那《史记》《汉书》皆是鬼话不成?”此言一出,校园里掀起轩然大波。胡适得知后,连夜写就《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在《新青年》上发表,以详实的考据和犀利的逻辑,驳斥“文言不可废”的论调。

除了笔战,胡适更热衷于实践。他带头成立北大哲学研究所,引入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鼓励学生用科学方法研究学问;又组织“哲学研究会”,每逢周末,红楼的会议室里便挤满了讨论“真理标准”“人生意义”的青年。他还亲自指导学生创办《新潮》杂志,手把手教傅斯年、罗家伦等人编辑排版,从文章选题到标点符号,都倾注心血。

然而,与陈独秀的分歧也在悄然滋生。当陈独秀开始强调马克思主义时,胡适却坚持改良道路。一次激烈的争论后,胡适独自在未名湖畔徘徊许久,最终在日记中写道:“仲甫激进,我主渐进,虽道不同,然救国之心无异。”

尽管理念有别,胡适依然为新文化运动奔走呼号。他四处演讲,足迹遍布各大高校;发起“整理国故”运动,用新方法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甚至亲自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将易卜生、莫泊桑的著作推介给中国读者。北大的学子们常说,胡适先生像团永不熄灭的火焰,用热情与学识,照亮了他们探索新世界的道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