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鲁迅 - 世界很大我很爱 - 小号哦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2章鲁迅

在北京大学刚刚兴办。第2章鲁迅

北大红楼的晨光斜斜洒进文科办公室时,陈独秀正对着案头的《新青年》校样皱眉。突然,门被轻轻叩响,胡适领着个身着灰布长衫的清瘦男子进来。那人头发如乱草般支棱,眼神却像淬了冷铁,在满室的阳光里凝成两道锋芒——正是鲁迅。

“豫才兄可算来了!”陈独秀快步迎上去,用力握住鲁迅的手,“仲甫兄久等。”鲁迅声音低沉,微微颔首。胡适笑着打趣:“豫才的笔,可是能剜出旧时代的脓疮,此番加入《新青年》,定能掀起千层浪。”

落座后,陈独秀推过一沓文稿:“豫才,如今白话文运动虽有起色,但总缺些能直击人心的佳作。国人的麻木,非猛药不可治啊!”鲁迅默不作声,指尖摩挲着桌边的铜镇纸,忽然开口:“我曾见绍兴街头,革命者被砍头,看客们却拿馒头蘸血。这等荒诞,倒真该写出来。”

这话如重锤砸在陈独秀心头。他想起数月前在码头上那封密信,想起无数为革命流血却无人问津的志士,不由得拍案:“好!就要这般血淋淋的文字!让沉睡的人都痛醒!”胡适也激动起身:“若能以此为引,白话文运动必将更上层楼!”

此后的日子里,鲁迅成了红楼常客。他常独坐办公室角落,烟灰缸堆满烟蒂,稿纸在笔下沙沙作响。陈独秀路过时,总能瞥见那些字迹——或遒劲如刻刀,或潦草似急雨。有一回,鲁迅将《狂人日记》初稿拍在桌上,满纸“吃人”二字触目惊心。陈独秀连读三遍,眼眶泛红:“豫才,这哪里是文章,分明是投向旧礼教的投枪!”

消息很快在北大传开。课堂上,学生们争相传抄这篇奇文。国文教授刘师培气得拍案:“如此离经叛道之语,竟堂而皇之登载,北大斯文扫地!”但更多的青年如获至宝,新潮社的傅斯年连夜写下评论:“《狂人日记》如惊雷,震碎千年铁屋!”

鲁迅却并未因赞誉而停笔。他常与陈独秀在深夜长谈,窗外寒风呼啸,屋内油灯如豆。“民众不觉醒,革命便如沙上建塔。”鲁迅夹着烟,烟雾缭绕中眼神愈发冷峻。陈独秀重重点头:“所以《新青年》要做那敲钟人,而你,就是最锋利的钟杵!”

不久后,《孔乙己》《药》相继问世。当鲁迅将《药》的手稿交给陈独秀时,后者望着“人血馒头”的故事,沉默良久才道:“豫才,你这是把整个民族的病根都剖开了。”这些文章在北大掀起轩然大波,守旧派与新派的论战愈发激烈,却也让《新青年》的销量节节攀升,从最初的千余册飙升至上万册。

北大的银杏叶黄了又落,鲁迅的笔始终未歇。他与陈独秀、胡适等人并肩作战,用文字为新文化运动开辟道路。每当学生们围着他请教,他总是简短作答,末了补一句:“不要做看客。”而这句话,也随着他的文章,如星火般燎原,照亮了无数青年的救国之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