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梦想被对手实现
宋江接了军令状,他先挑了一个同等规模的团队,有稳健的花荣,刚猛的李逵,最好的电子工程师林冲,结构一哥穆弘,成本专家索超,营销一哥朱贵,加上宋江,一共七个人,准备硬刚东溪村科技公司七人组。
王英也想去,李逵说:“对面全是男人,你去能干啥。”
宋江带着先查清楚了东溪村科技公司的底子,虽然是个创业公司,但是路子之野,能力之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领头人晁盖,三十五岁,名牌大学本硕,三十岁出头就在知名外企做到高层,与其他做技术出身的人不同,晁盖个人魅力极强,每个跟他合作过的人都说:“愿意永远跟着晁盖。”晁盖极具魄力,说一不二,标准的霸道总裁。但是又仗义,亲和,有利益舍得跟其他人分享,具有极其复杂且优质的人格。晁盖是个优秀的领袖。
多面手吴用,三十三岁,没有学历背景,个体户出身。这个人看似什么也不会,但是什么都能做。吴用是团队的补丁,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营销,一个人全搞定。吴用有三个大优点。
第一脑子活络,认识晁盖之前吴用小商小贩起家,儿童乐园卖玩具,学校边上卖文具,大学边上开旅馆,老干部小区外边卖保健器械。
第二特别能忽悠,煽情能力一绝。董超和薛霸询问东溪村科技公司实力的时候,吴用说:“肯定不如水泊科技公司,但是,今天站在这里的是我们。我们相信梦想,我们努力实现梦想,我们坚信可以和沧州实业一起成就梦想。”董超听完热血沸腾。
第三鬼心眼特别多。晁盖的一明一暗两个样品的办法,就是吴用想出来的。在吴用心目中,只要不伤天害理,搞点小聪明,无伤大雅。
战略高手公孙胜,四十三岁。公孙胜是个神秘的人物。他是海归高材生,最初在大公司工作,公司让他负责证券业务,股票价格呼呼涨,公司让他负责投资业务,投的公司估值呼呼涨。
老板说:“现在行情好,公司和股票都在涨,也不用预测了,你去负责战略业务。”公孙胜提出几个方向,公司投一个亏一个,亏完之后,设备卖了,人辞退了,这个方向又火起来了。老板说:“方向可以,但是时机不行啊。”
连续亏钱,公司对公孙胜产生了怀疑,要让他走人。公孙胜不计较不辩解,打个辞职报告就走。
有人说公孙胜纯扯淡,有人说公孙胜真有货。公孙胜毫不在意,专干预判未来的事,不管对错,转头继续预测。晁盖信任公孙胜,公孙胜说干,晁盖就干,公孙胜说跑路,晁盖就跑路。
工程师刘唐,刘唐技校毕业,小混混出身,染一头红毛,还没毕业被学校拉到工厂打螺丝,每天从早打到晚,从晚打到早,刘唐做梦都是螺丝刀的嗡嗡声。厂里积攒了大量的不良产品,老板抓着工程师维修,越修越多,刘唐被调去帮忙,结果刘唐维修天赋极高,不管是有问题的产品,还是有问题的电路板,刘唐都修的又快又好。两个月时间,刘唐一个人把公司的不良品仓库清空了。
老板看刘唐聪明,让他去做产品设计,刘唐在工作中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在公司待了三年,把电路、软件、结构全自学完毕。刘唐跟科班出身的工程师不同,他没有读过大学,但是设计直接有效,不拘一格。
有个经典的故事,香皂厂因为有些盒子漏装了香皂,会空发出去,老板找技术人员解决,技术人员花了大价钱搞了一套光检测方案,能检查出漏装香皂的盒子。结果工人拿了一个大功率风扇在旁边吹,没装香皂的盒子会被吹到地下,轻松解决了问题。刘唐就是架风扇的类型,花小钱办大事。
石碣村工厂三兄弟就更奇葩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兄弟三个。
阮小二没文化,从小作坊做起,最终成为大老板。阮小二敢打敢拼,做衣服鞋子,做日用百货,做机床精密加工,天天闷在工厂里。阮小二是个实干派,他从来不考虑什么趋势、经济规律,有人买的东西他就肯做。阮小二只要看到市场上卖的好但是自己没有的东西,就一个字:“干!”
阮小二对父老乡亲感情很深,挣到钱以后,工厂的工人和石碣村的村民,阮小二福利金过节礼养老费一点不落。
阮小五从小跟着阮小二摸爬滚打,把工厂的成本摸的门清。阮小五曾经喝多了吹牛逼说:“别人能做的价格,我们一定能做,我们能出的价格,别人不一定能做,我们接不下来的价格,谁也接不下来。”同行虽然经常拿这句话开玩笑,但是都明白阮小五说的是实话。
阮小五的成名战,是“煤球之战”。阮小二创业初期,开了一个煤场。当时整个东平县很少有大的炉子,大部分家庭买了煤球炉,阮小二进城一看,东平县煤场专门加工煤球,卖的相当火爆。阮小二说:“干!”然后东平县煤场和石碣村煤场就展开了煤球价格战,阮小五一番操作,出了一个极低的价格。东平县煤场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能亏本卖,到石碣村看了看,整个村里的老头老太太边拉家常边打煤球,加工费三分钱一个。
阮小五整合资源的能力没的说。有一段时间总停电,阮小五甚至思考怎样让猪带动发电机。阮小五说:“反正它们没事也乱跑”。
阮小七是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阮小二的工厂越做越大,阮小七直接入伙。阮小七懂运营,学了一整套企业管理方法,提议管理标准化,业务国际化。
阮小七第一次向石碣村村民讲解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时候,大爷大娘说:“上了几天学,洋的你不轻。”阮小二一变脸说:“干!”大爷大娘说:“干!”
兄弟三个把小作坊做成了石碣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晁盖这七个人聚到一起,有钱一起赚,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遇到过不去的坎,晁盖一定要踏过这道坎。
宋江团队感觉不妙。朱贵说:“以前的竞争,无论对手什么样子,大家都是上完学再工作,用的知识和方法是相似的,就是拼谁更极致一些,谁更有韧性,谁的公司综合实力更强。晁盖这帮人,各有各的套路,但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了极致。”
林冲也非常担心,在工程师的领域,各自做到优秀都不难,难就难在跨领域合作,需要非常好的专业能力和默契度,而对方的刘唐,一个人做所有的设计开发,相当于融会贯通的顶级默契,林冲自己最多能做到硬件软件一人担,这种整个产品一人开发的情况,第一次见到。
晚上,宋江翻来覆去睡不着。对宋江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能力上的,也不是技术上的,是意识层面的。
不再以权力论尊卑,不再吹捧阿谀,不再装腔演戏,大家用心思考,用专业去做事,付出有回报,有欣赏自己的人,就算辛苦也自认为值得。宋江反复思考这句话。
整个东溪村科技公司,包括石碣村工厂的工人和村民,他们很努力,很幸福,没有职场压迫,每个人都认可自己做的事,每个人都满意自己的获得的报酬,每个人都率性坦荡。这不就是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吗?
苦心经营要整顿职场,要让打工人幸福地工作,可是已经有了先来的人,梦想被竞争对手实现了。
竞争不怕苦不怕累,最怕没有立足点,面对东溪村科技公司这样文化层面和行为层面都优秀的竞争者,水泊科技公司上来气势就矮了一截。
宋江迷迷糊糊边走边想。抬头一看是一座大殿,黑漆漆看不清,但又好像非常熟悉,仔细一看,写着三个字:伏魔殿。他推门进去,有个声音传来:“干得好,请你果然没错。”宋江半睡半醒,对着那个声音讲出自己的疑惑:“可是已经有人在整顿职场,我还没有自己的地盘,他已经有地盘了。现在让我跟他斗,我心里惶恐。”
那个人哈哈大笑说:“你见过他吗?”宋江说:“没见过。”那人说:“既然没见过,为什么要惶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瞻前顾后,做不成大事。”
宋江还想再问,忽然听到闹钟响起,原来是一场梦。他反复想着那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方到底是什么样子,见一见才知道。
经过一夜的思考,不止是宋江,其他人也从惊慌中冷静下来。水泊科技七人组带好行李,乘火车直奔沧州,去完成军令状。
另一边,晁盖知道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东溪村科技七人组也备好行囊,向沧州进发,去抢下这安身立命的项目。
宋江和晁盖,宿命的对决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