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祭余音2 - 铜祭 - 崔言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铜祭 >

古祭余音2

古祭余音2

青铜编钟的嗡鸣在密闭石室中回荡,震得陈霜宜耳膜生疼。她伸手按住最大那口编钟,冰凉的金属触感透过手套传来,钟体竟微微发烫。

“有人刚敲过。“陆川将汽灯举高,灯光照亮钟槌上未干的水渍,“用井水浸湿槌头,声音会更清亮。“

陈霜宜的目光扫过石室,突然在角落发现一块褪色的红布。掀开一看,下面藏着个藤编的小篮子,里面整齐地码着几块桂花糕,还冒着热气。

“阿翠来过的。“她捡起粘在篮子上的一根长发,“不超过半小时。“

陆川正在研究墙壁上的刻痕,闻言转过头:“凶手在豢养她?“

“或者...“陈霜宜想起笔记上的“铃兰为引“,“用食物降低猎物的戒心。“

石室另一侧有道窄门,门缝里渗出丝丝冷风。陆川试着推了推,门纹丝不动。陈霜宜凑近观察,发现锁孔形状奇特——是个月牙形的凹槽。

“铜镜!“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公文包取出那面“心“字铜镜,“试试这个。“

铜镜边缘恰好能插入凹槽,轻轻旋转后,门内传来机关转动的“咔嗒“声。门开了一条缝,刺骨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吹得汽灯火焰剧烈摇晃。

门外是条陡峭向上的石阶,尽头隐约可见星光。两人拾级而上,石阶湿滑,陈霜宜一个踉跄,陆川及时扶住她的手臂。他的手掌温暖干燥,稳稳地托住她的手肘。

“当心,青苔很厚。“

陈霜宜点点头,突然发现陆川的大衣肩线已经湿透——方才在暗道里,他一直走在前面,用身体为她挡去了石壁滴落的冰水。这个发现让她心头泛起一丝异样的暖意。

石阶尽头是个半圆形的平台,四周古松环绕。借着月光,陈霜宜认出这就是《青河志异》中描绘的祭坛遗址。与插图不同的是,现实中的祭坛已经半塌,四根石柱仅剩两根完好,刻着“花“和“月“的篆字。

“风柱和雪柱塌了。“陆川用汽灯照向西北角,那里堆着断裂的石块,“但太极图还在。“

祭坛中央的太极阴阳鱼图案保存完好,黑白玉石拼接得严丝合缝。陈霜宜蹲下身,发现两个鱼眼位置各有个小孔,边缘光滑,像是经常有液体灌注。

“心血...“她想起《青河志异》的记载,胃部一阵紧缩。

陆川突然拉住她后退几步:“有人来过。“

汽灯光晕里,太极图边缘残留着几个清晰的脚印——右深左浅,旁边还有较小的女子足迹。更令人心惊的是,黑鱼眼孔洞旁滴着几滴未干的血迹,在白玉石上格外刺目。

“阿翠的血?“陈霜宜的声音有些发抖。

陆川取出棉签采集样本:“不一定。“他将棉签举到灯前,“颜色太深,像是陈血。“

一阵狂风突然卷过祭坛,吹灭了汽灯。黑暗中,陈霜宜感觉陆川的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腕。他的脉搏透过相贴的皮肤传来,稳定而有力。

“别动。“他的呼吸拂过她耳畔,“有光。“

东南方的松林里,一点幽蓝的灯火忽明忽暗,正缓缓向祭坛移动。陈霜宜悄悄拔出手枪,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稍稍镇定。那灯火在距祭坛十余丈处停住,隐约可见是个披着斗篷的人影。

“徐...“她刚要出声,陆川的手指轻轻按在她唇上。

人影突然转向他们藏身的方向,举起灯笼。蓝光照亮了一张苍老的脸——是周明德!老人神色慌张,不断回头张望,腰间那串铜钱在寂静中发出细碎的声响。

陈霜宜正要起身,祭坛另一侧突然传来树枝断裂的声音。周明德如惊弓之鸟,转身就逃,灯笼在松林间划出一道飘忽的蓝光,很快消失不见。

“追吗?“陆川低声问。

陈霜宜摇摇头:“先弄清楚他在找什么。“

两人在祭坛周围仔细搜寻,很快在“月“柱基部发现了新鲜的血迹。陆川用匕首撬开一块松动的石板,下面藏着个油布包裹。打开后,里面是半本烧焦的账册,封面上依稀可见“四时会癸丑年“几个字。

账册内页记录着某种仪式的开支,最后一页被血浸透了,只能辨认出几行字:

“...购朱砂二十斤...童男童女各一...铜镜六面...冬至子时...“

陈霜宜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纸张发出脆响:“他们用活人祭祀?“

“不止。“陆川翻到前一页,“这里写着'购西洋镁粉三箱,硫磺四十斤'...“他忽然顿住,“镁粉燃烧会发出强光,硫磺...“

“制造神迹的手段。“陈霜宜冷笑,“所谓的'天门洞开',不过是化学把戏。“

远处传来鸡鸣声,东方天际已泛起鱼肚白。两人决定先回客栈整理线索,却在祭坛边缘发现了意外之物——一块挂在松枝上的碎花布条,正是阿翠平日穿的衣裳料子。布条上别着根银簪子,簪头是朵小巧的铃兰。

“她在给我们留记号。“陈霜宜小心地取下簪子,突然发现簪身刻着几个小字:“柴房梁上“。

回到客栈已是辰时,两人都疲惫不堪。老板娘红着眼圈端来热粥和馒头,说巡捕房又派了三个警员过来,正在祠堂那边搜查。

“阿翠那丫头...“老板娘用围裙擦着眼睛,“今日本该是她十七岁生辰。“

陈霜宜和陆川同时放下筷子:“今天?冬至日?“

老板娘被他们的反应吓了一跳:“是、是啊。那丫头是冬至子时生的,她娘难产走了,还是老身接生的...“

陆川迅速翻开《青河志异》核对,脸色越来越凝重。陈霜宜则起身直奔柴房,踩着木柴堆检查房梁。在积满灰尘的梁木背面,她摸到个用发带绑着的小布包。

布包里是阿翠的日记本,最后一页写着:

“徐先生给了我新衣裳,说今夜带我去看爹爹。我知道他在骗人,张娘死前跟我说过,四时会要拿冬至生的孩子祭神。但我得去,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爹爹的铜钱...“

日记中夹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年轻时的周明德和一个穿长衫的男子站在祭坛前。男子手中捧着面铜镜,镜面反射出第三个人的半张脸——赫然是年轻时的徐祭酒!

“阿翠是周明德的孙女?“跟来的陆川惊讶道。

陈霜宜翻到照片背面,上面写着“甲寅年冬至,与文翰兄勘验祭坛“。她的思绪突然贯通:“不是复仇...徐文翰是在完成他父亲未竟的'研究'!“

正午时分,两人在客栈房间里梳理线索。陈霜宜将照片、账册和铜镜摆在桌上,陆川则用放大镜检查那根银簪。

“簪尖有残留物。“他将样本滴入试剂,“吗啡衍生物,医用镇痛剂。“

“所以阿翠是自愿的?“陈霜宜难以置信,“为了找父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