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第175章
第175章第175章
郑初韫招了招手,让安之呈上自己的贺礼。
“这是妾身让人从宫外购得的一幅画,陛下不妨看一看?”
这是一幅山水画,展现的是万象升平的景象。
闻褚不禁欣然:“朕很喜欢,孟问槐,将此画挂到御书房。”
又说:“皇后有心了。”
郑初韫面露喜色,“陛下治国有道,大陵才有如今的繁荣盛景。”
胡修仪立即附和:“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嫔妃也不甘示弱,跟着夸了几句,朝臣那边也自发夸起了“陛下圣明”云云。
闻褚脸上保持着笑意,与郑初韫敬了一杯酒。
皇后之下,是贞妃薛琅月献礼。让人意外的是,她也准备了一幅画。
沈听宜一眼望过去,倒是有些惊愕。
百子千孙图。她怎么敢的?
薛琅月站在殿中,一字一句道:“恭祝陛下江山永固,愿大陵千秋万代。”
祝词都是大同小异的,可搭配上那幅画,真真让人多想。闻褚膝下子嗣单薄,这可不是在戳人心窝子吗?同时,她更像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
顶着众多的视线,她状似未觉继续说:“不知陛下可满意妾身的贺礼,这幅画可是妾身花费了好长时间才得到的真迹呢。”
闻褚眸光深深地看着她,让孟问槐将画卷收起来,平静地道:“贞妃费心了,比起千秋万代,朕更希望大陵能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闻缨见此,忙提起了孝德皇太后来转移话题:“陛下生辰,母后可送了什么礼?”
有了这个岔子,众人纷纷回神,不由自主地揭过了这个话题。
薛琅月回到位置上,她坐在唐文茵的左侧,因而轻易地听到了唐文茵的话:“贞妃,你这是何必?二皇子的死,你难道要怪陛下吗?”
“我知你心中难过,可今日这般举动,你实在有失体统。”
对于唐文茵的说教,薛琅月拢着袖子一嗤:“本宫如何,还轮不到你来置喙。唐妃,你真是自以为是。”
唐文茵无声叹息,摇头道:“我只是提醒你,你听不进去便罢了。”难道陛下还能让自己吃亏不成?今日当着宗亲和朝臣的面,陛下不好说什么,可过了今日呢,陛下寻个由头发作她还不简单吗?
何必因着二皇子,与陛下闹得这样僵?二皇子之事已成定局,何不往前看?这都是唐文茵的想法,可看着薛琅月的态度,她将这些话都咽了下去。
说出来,薛琅月也听不进去的,她何必自找麻烦?
薛琅月之后,该是沈听宜,她看着闻褚和郑初韫投过来的眼神,笑一笑,起身道:“妾身请父亲去国定寺求了一道平安福送给陛下。”
莲淑仪缓缓道:“既是沈大人求的,这心意可不算是昭妃的。”
沈听宜一哂:“本宫话还未说完呢,莲淑仪何必这般着急。”
她掀起托盘上的绸缎,露出另一件贺礼:“鹿”——雕刻得栩栩如生,威风凛凛。鹿是祥瑞,有天下太平、仁德和长寿的象征。
“妾身寻人特意为陛下打造的,愿大陵年年风调雨顺,也愿陛下圣体康泰,福寿双全。”
闻褚蓦地笑道:“朕很喜欢。”
说罢,便让人将贺礼送上了御桌前,端详并抚摸起来,颇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样子。
之后的贺礼都是中规中矩,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嫔妃们的送礼结束后,便到了大皇子和两位公主。
大皇子送了自己写的字,还背了一篇诗文,虽磕磕巴巴,也能看出他的诚心,两位公主则是献上了自己的画作,并乐呵呵地说了几句吉祥话。
宗亲和朝臣们这样一瞧,也不禁暗暗感叹起宫中的皇嗣稀少,远的不比,就是先帝,膝下也有七位皇子和五位公主,况且,陛下都二十又二了。看看先祖的年岁,说个大不敬的话,陛下还不知道能不能再活上个二十二年。
陛下不重女色,身边又无人劝谏,再这般下去,岂非后继无人?
这时候,他们都没看得上大皇子,心里想的都是若陛下能有位嫡出的子嗣,就好了……他们心里闪过许多念头,又隐隐看了看皇后,皇后嫁给陛下好几年了,怎么一直无所出呢?莫不是凤体有恙?
陛下不喜欢踏入后宫,难道是因为嫔妃侍奉的不称心?
闻褚从上面扫过他们的神情,眉心不由一跳,声音压低:“听宜,他们是不是觉得朕膝下子嗣太少了?”
沈听宜一怔,顺着他的话将视线转了一圈,才笑道:“妾身瞧着,大人们大抵是为陛下担忧。”她顿一顿声,“毕竟陛下今年夭折了两位皇嗣。”
听到此处,他已然拧了眉头,又想到方才薛琅月的举动,绷紧着脸冷冷扫过众人。
沈听宜见状,忍俊不禁地笑了声,好在声音并不大,可坐的近的几人都看了过来。郑初韫温声问道:“昭妃这是怎么了?”
沈听宜笑吟吟地看着她,“妾身无事。”又向闻褚说:“陛下福泽深厚,何必为此事自扰?”
郑初韫仍含着笑,却不着痕迹地转过了头。
闻褚从前心里倒从未想过此事,只是今日一过,却不得不放在了心上。
宴会结束后,他便招来孟问槐询问:“朝中向朕这般年纪的人,膝下都有几个子嗣了?”
孟问槐细细想了想,斟酌着字句道:“陛下,朝中并无陛下这般年纪之人,不过恭亲王膝下有两子一女,肃亲王至今还未娶亲。”
见闻褚点头,他补充说:“太后殿下也是年过二十五才有的陛下。”
他说的太后,自然是文懿皇太后。闻褚默了默,打发他退下:“罢了。”
本以为此事便过去了,没想到第二日他就收到了来自孝德皇太后的亲笔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