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此酒易醉
翠竹很快便回来了,俯身与她耳语一番。
她听着,脸上依旧是噙着笑,很标准的大家闺秀的笑。
半夏斟酒时,坐着沈兰馨右手边的左都慰使之女杨易颖道:“此酒易醉。”
淡淡的一句,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提醒她什么。
只是眼神却并不与她对视,就似不认识她一般。
沈兰馨早就听闻此女颇有才华,为人清高。
确实与自己没什么交情,不过,其年幼时两家人走得近,两家的稚子倒是一起玩耍过。
许久之前的事,那时候和现在的长相自然有很大区别,能认识彼此已是不易。
她自知对方根本不屑与自己交往。
毕竟,与自己这在京城素有废柴之名相比,自然是入不了她眼的。
不过,她从刚才那句话里,沈兰馨听出了暗示之意。
沈兰馨却依旧是端了杯,眼神扫视了一圈周围。
就见长孙依熙似有意又似无意地望了她这边一眼。
今日,长孙依熙身着一袭绚烂夺目的大红云锦襦裙,那云锦之上,仿佛晨曦初照时天边最绚烂的云霞被精心织就,每一缕丝线都蕴含着流动的光华,将她映衬得如同即将绽放的牡丹,既雍容又不失娇媚。
外罩一层轻盈如烟的粉色纱褙衣,这纱衣薄如蝉翼,透而不露,随风轻轻摇曳,如同春日里最温柔的梦,为她平添了几分缥缈与仙气。
这诗会正是由她匠心独运地发起,而在装扮上,她选择了相对高调的华服,这恰到好处的张扬,无疑与她作为主家的尊贵身份相得益彰,尽显其不凡的风采与气度。
她身旁,长孙依晨静静地坐着,低垂着头,正细细品味着手中的果酒,那份专注仿佛与世隔绝。
唯有她贴身丫鬟,不经意间朝这边投来一瞥,旋即又迅速而无声地收回目光。
长孙依晨今日的装扮异常简朴,一袭果绿色对襟襦裙,面料竟是轻盈的棉纱,这在群芳争艳的贵女之中,显得格外低调,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谦逊。
要知道,京城今季风靡云锦,其华美非凡,价格亦是高昂,非权贵之家难以企及,而麻料与棉纱则更多地出现在寻常百姓的衣橱之中。
然而,正是这不起眼的棉纱材质,却意外地衬托出长孙依晨肌肤的细腻与白皙。
加之她低眉品酒的姿态,竟平添了几分温婉与柔弱,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流露出一种令人心生怜爱的病态之美,于平凡中彰显不凡。
显而易见,长孙依晨的着装与她所身处的尊贵身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那简约的装扮之中,似乎少了些与她身份相匹配的华丽与庄重,让人不禁感到一丝微妙的缺失,仿佛是某种不言而喻的遗憾。
这些于沈兰馨这个客人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她探查到长孙依晨在长孙丞相家的地位似乎并没有她想象的那般好。
沈兰馨嘴角勾勒出一抹温婉浅笑,她优雅地端起琉璃盏果酒杯,轻贴于唇边,只是浅尝一口便悠然放下,那模样仿佛是在细细咀嚼着果酒中蕴含的每一丝甘甜与芬芳。
杨易颖在一旁,眼神不经意地掠过沈兰馨,随即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轻笑,随即迅速收回视线,不再给予任何关注。
沈兰馨眼角的余光虽捕捉到了这一幕,但她只是淡淡一笑,仿佛那轻嗤之声并未落入她的耳中,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与淡然,继续品味着手中的果酒。
仿佛周围的世界都与她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宁静,一切纷扰都无法侵扰到她内心的平和。
宴会之上,主座之上的长孙依熙缓缓起身,以温婉而谦逊之姿,面向众位尊贵的女宾,轻声道:
“诸位佳丽,能屈尊莅临此次诗会,实乃小女子三生有幸,心中满是感激与荣幸……”
一番诚挚而温婉的开场白后,她优雅地抬起双手,轻轻一拍,仿佛启动了某种仪式。
随即,自她身后屏风之后,两位伶俐的丫鬟悄然现身,手捧一幅半人高的精美卷轴,步履轻盈地走向前来。
长孙依熙朱唇微启,声音柔和而充满期待:“请诸位共赏,展开这幅画卷吧。”随着她的话语落下,画卷在丫鬟们的细心操作下缓缓展开。
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桥梁、水车、林木、飞禽全然都在画中。
磅礴的气势、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的壮丽景象,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亲临其境,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震撼与美丽。
沈兰馨是识货的,此乃王惜梦唯一传世之作,王惜梦乃是北冥朝时代才情横溢的宫廷女画师,只可惜十八岁便便香消玉殒。
所以她的画作的仅有一幅遗留于世,便是这幅《千山万壑争雄竞秀图》。
画卷缓缓展开至半,长孙依熙方再次启唇,其声温婉而庄重:
“此幅佳作,乃北冥朝旷世才女王惜梦之遗世珍宝,其价值连城,非寻常可比。家父深知小女对艺术之热爱,特遣人遍寻而得,今日,便以此画作为此次诗会的璀璨彩头,愿诸位才子佳人,能借此灵感迸发,共谱华章。”
宴会此时才算开始了。
因是个人举办的诗会,自然是先要吃饱才能开始吟诗作画的。
侍女们轻盈穿梭于席间,为贵女们的桌上精心布置了琳琅满目的佳肴与鲜果,每一道菜色皆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
到底是溢满京城的长孙丞相家,宴席自然是丰盛的。
餐后,时光悄然滑至月挂柳梢之时,星辰点点伴月辉。
随后,一行人移步至另一静谧院落,此处灯火辉煌,高悬的灯笼如点点繁星落入凡尘,将整个院落映照得恍若白昼,一派温馨而雅致的景象。
然而,在这璀璨灯火之中,天际悬挂的一轮明月却更显孤高清冷,它的光华虽被周遭灯火所掩,却依然顽强地洒下银辉,与院中景致形成鲜明对比,别有一番风味,引人遐想。
院内早已精心布置,案桌错落有致,其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静待着诸位贵女的翩然入座,共赴这场文学盛宴。
既为诗会,自当邀请京城文坛之泰斗,以添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