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握笔成文
所以丞相府,特邀了享有盛誉的洪都书院孔夫子亲临现场,担当出题与鉴赏的重任。
孔夫子之名,在京中如雷贯耳,其出题自然令众人心悦诚服,无有异议,皆翘首以盼,欲一睹其笔下生花,引领风骚。
然而,参与此次鉴赏的嘉宾阵容非凡,孔夫子自然是其中翘楚,更不乏数位在儒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大家。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新晋的状元郎文斐然亦跻身其间,他不仅是此次盛会中最年轻的嘉宾,更身负一段传奇色彩——据传,文斐然本是京城世家文家不为人知的私生子,却因今年一举夺魁,荣耀加身,竟被文家正式认祖归宗,载入了族谱之中,此举曾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佳话。
沈兰馨对此传言半信半疑。
文斐然确是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其容貌之俊朗,气质之非凡,若非亲眼所见,难以想象其出身之谜。
倘若他真为文家嫡系血脉,加之其横溢的才华与不凡的学识,未来之成就,定将不可限量。
一众入了座后,沈兰馨瞥了一眼那鉴赏席座,居然空了许多出来,并且将那主位留了下来。
这很是不寻常,不过在她入了座后竟是想明白了其中缘故。
孔夫子出题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他悠然漫步于院内,目光轻扫,最终随意一指,落于一盆幽兰之上,便以此为引,命众贵女以兰花为魂,各展诗才。
然而,他提出的要求却非比寻常,既需诗篇中不着一字“兰花”,又要使读者心领神会,一眼洞穿诗中深意,所绘之物正是那清雅脱俗之兰。
此等命题,实则是将猜谜之趣融入诗词之雅,既考验了诗人们的才思敏捷,又彰显了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众女宾闻言,皆是面露难色,又暗自兴奋,纷纷提笔凝思,欲在这无声的挑战中一展风华。
一时间,院内墨香四溢,才情涌动,一场以兰花为题,却又不言兰花的诗意盛宴悄然上演。
沈兰馨本意不在比赛,只随意挥毫写下一首《幽谷幽韵寄情长》:
幽谷深处隐芬芳,不与群芳争艳光。
叶间清风传古韵,花间月色照家邦。
心怀家国情难尽,志在青云意未央。
愿以此身献社稷,留得清名万古扬。
沈兰馨自入座这院中开始,她便发现了杨易颖不时打量她,那眼神中不再是鄙夷,而是探究。
当她挥毫写完诗词后,她转头就见杨易颖眼中流出了惊讶之色,似是一个根本不可能会写字的人竟然挥毫写下了一首诗才让她此惊讶的。
果然如她感觉的那般,对方竟然问她:“你,居然会写字?”
沈兰馨面露疑惑之色,语气中带着几分俏皮:“是谁在传言我不会握笔成文的?这可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言罢,她优雅地将自己亲笔写就的诗篇递予身旁的女官,女官接过,细心地誊录了一遍,随后将这份墨香四溢的试卷妥善地置于四个监事严密看管的木箱之内。
此番诗会,为确保公正无私,杜绝任何舞弊之嫌,特意设立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流程:
先是将各位佳丽的心血之作统一誊抄,再密封于木箱之中,以此隔绝外界窥探的目光。
如此安排,不仅保障了诗作评判的纯粹性,更使得每一首诗在揭晓之前,都如同蒙着神秘面纱的佳人,让人无从知晓其背后的创作者。
沈兰馨了然,此番诗会,恐怕是丞相一番深谋远虑的布局。
志在为其嫡女在京城博个才女,进而以此为基石,助力其女顺利攀上太子妃的尊贵宝座。
丞相此举,无疑是在为家族的未来精心策划,力求在权力的棋盘上落下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
如若她猜想得不错,很快丞相定将携同太子及诸位王爷莅临丞相府,共赏诗文之雅韵。
当那誊抄女官行至最后二人时,果然见院门口有人声传来。
随后,一群气宇轩昂的男子,宛如鱼群穿梭般,井然有序地步入院内。
抬眸望去,沈兰馨果然见到了太子与一众皇子入了座,太子果然坐上了那主位。
太子盛情邀请丞相入座,然丞相谦逊地婉拒了,仅在一旁静观,此举实为避嫌之智。
毕竟,若长孙丞相莅临鉴赏之席,势必要参与诗作的品评。
鉴于他对爱女长孙依熙诗作文风的深刻了解,此举难免引人遐想,即便依熙才情出众,摘得诗会魁首,也难保不成为众口纷纭的焦点,背后难免生出诸多非议与揣测。
丞相此举,实则是为了维护诗会的公正与女儿的名誉。
沈兰馨只感叹长孙丞相到底是有谋略之人,与泛泛之辈不可同日而语。
众人入座之后,沈兰馨不由自主地感到一股莫名的寒意侵袭,仿佛有双眼睛正紧紧锁定着自己。
她微微侧首,顺着这股不适感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众皇子之中,景王正以一种复杂难测的眼神凝视着她,那双眸子里似乎还夹杂着几分冰冷的锋芒,如同裹挟着细碎冰渣,让人心生寒意。
呵,她怎么就忘记了,景王也是皇子。
如不是他盯着自己看,沈兰馨都忘记有这一号人物了,只是景王文采着实不怎么样。
她淡淡看了一眼对方,又不带任何情绪地收回了目光。
景王安只在心里暗骂,这女人来做什么?难道她会作诗?
出了名的废材,竟然来这种高雅的诗会。
现在他们尚未对外宣布和离之事,如果她在这诗会上丢人现眼,景王觉得那就是丢了景王府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