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炀王出征
越朝发兵的消息传到京城时,送往前线的物资刚被赵瑾安排的军队送着出发不到两日。
越朝那边突然发难,蓄谋已久不说,起码真真切切打了武朝一个措手不及。
赵瑾早就猜到了这样的发展,但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越朝会这样迫不及待发兵。
就好像是生怕禹朝自己吞下了武朝这一块肉一般。
在这种情况下,武朝孤立无援,周围的小国基本没有能力与禹越两朝抗衡,他们也没这个胆子。
赵瑾这几日回了公主府住,之前被撤走的御林军重新再回来。
公主府的门槛这几日几乎要被上门拜访的人给踏破,除了前线的事,还有是关于丞相的。
赵瑾自作主张罢免了丞相的职位,但事实上,丞相那头一直等着看皇帝的反应,除此之外每日都会有人到赵瑾面前为丞相说情。
说到底,苏家除了一个皇后和丞相,其他子弟虽有建树,但远远不到丞相这样的城府。
说实话,丞相此番的举动不算莽撞,唯一的变数,是因为他不曾将赵瑾这个公主放在同等的地位上,但凡如今摄政的是炀王或者宸王,丞相都不至于这样轻举妄动。
或许是年纪大了,他的耐心不如从前,才让自己的双眼被蒙蔽。
皇帝在这一点上没有管赵瑾的做法,明显丞相是坚定的拥护皇储之人,但他是小皇子的亲外公,这些年来留给皇帝的印象并不是很好。
丞相府喜欢往后宫塞女人,以皇后的名义。
只要帝后的情分还在,皇后不待见这个父亲,皇帝自然也有心将丞相换下。
毕竟这几年来,丞相的手是越发长了。
赵瑾从前不理朝堂的事,但也有所耳闻。
丞相确实是个狠角色,赵瑾让他颐养天年,没针对之前他带人入宫的事做处理,反倒是丞相那些在朝为官的学生频繁在赵瑾面前为他说话。
类似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的话,赵瑾已经听了不下十次,但每每谈起时,赵瑾的态度也是温和的。
她最懂得如何打太极了。
她这哪里是罢免丞相,分明是为了他着想,让年事已高的丞相回家享受儿孙满堂的生活,不必再为朝堂上的事苦恼。
她表现得完全是为丞相着想。
赵瑾也是惯会做戏的,只要她想。
丞相的事放在一边不说,空出来那些位置,赵瑾从各地召了一批官员回京,又提拔了好些人,空的位置当然会有人补上,但赵瑾显然刚给朝廷换了血,不少人还在观望,赵瑾究竟想做什么。
最重要的是,赵瑾身边不见什么军师参谋,她身为公主,却结结实实给朝堂上那些看不上她干涉政事的男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又是上朝时。
越朝发难这件事总归是要解决的,如今在前线的兵力不足以抵抗,增援是板上钉钉的事。
问题是,派谁去?
“诸卿能不能告诉本宫,此番派去边境增援,该派谁率军?”
赵瑾这句话问出去之后,朝堂上沉默许久。
除了有些位置确实空出来,但朝堂上的人还是不少的,这样的沉寂,包括武将那边也沉默了。
唐韫修那一走,也是带了不少人的。
之前是禹朝,如今他们两国联手,对武朝来说,无疑是大灾。
在这种情况下,平时巧舌如簧的文官已经派不上太多用场了,武官太重要了。
但武朝这么多年没发生过这样大型的战争,曾经就连皇帝也觉得,武官的权应该被削弱。
因此今时今日的局面,只能说是自食其果。
在一片沉默当中,赵瑾开口了:“怎么,诸位都觉得自己不能胜任?”
又是一阵沉默。
半晌,终于有人试探着开口:“殿下,禹越两朝联手,我朝兵力上估计难以抗衡,臣以为……不如求和。”
这句话说出,赵瑾摔了靠近手边的名贵瓷器。
她语气还是平和的:“再有这种想不战而降的,身上的官服也别穿了。”
一句话,威慑力却难以忽视。
赵瑾如今不是他们可以轻视的公主了,说话间,不少臣子低下头去。
“臣不才,愿领兵前往前线。”就在这时,一声突兀的女声响起。
人群中倩影缓缓走出,周玥跪在地上,希望赵瑾能允自己出征。
赵瑾却是沉默。
她知道周玥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但她不能凭着冲劲就上,周玥可以上战场,但还不到可以率兵挂帅的程度。
在这时候,又是一道声音响起:“臣请出征。”
这道声音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
是炀王。
他从众多官员里走出,身上带着一股皇室天成的贵气,即便曾经在边疆戍守二十余年,如今也依旧不仅仅是莽夫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