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联赛1
沈玉如很想告诉她,这话人家早就说过,未免太没新意。
她想想也觉无趣,懒得与他们多言,正欲离开,萧景昭折返回来,接过她手上的托盘。
萧景昭与萧安正面迎上,两个少年,一般身量,穿着各自书院的袍子,一个沉稳贵气,一个张扬恣肆,都是俊美无俦。
去年萧安稚气未脱,还看不出什么,今年这么一看,沈玉如愈发觉得他们眉眼间有些神似。
萧景昭与萧安,彼此也多看了几眼,萧景昭示意沈玉如与他一起走,萧安一时竟忘了拦。
这时,罗紫柔的两个丫鬟终于挤过重重人群,找到了她:“夫人,您怎么不等等我们?”
罗紫柔被两个丫鬟一左一右地搀扶着,仿佛被命运钳制住左膀右臂。
沈玉如那一行人已经离开,萧安就站在她面前。
她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开口唤他,眼睁睁地,看着他冷哼一声,从自己面前走了。
沈玉如等人跟着徐先生,好好品尝了一番万岳书院的菜色,饭后,他们一起去了万岳书院不远处的一座亭台,观看即将开始的诗文比试。
这座亭台名为万岳亭,由朝中重臣张阁老亲笔题字。万岳亭下,坐着出题和评判的夫子,外面围了层层叠叠的人群。
向来前几个科目,都最为大家关注。
沈玉如才被叶无过拉着,在一个大致能看清亭上状况的地方站定,忽然发现自己师父就在不远处。
她早上说要去想办法,不知此时为何又来了。
“师父!这儿!”沈玉如踮起脚,努力招呼她。
贺雪泠听见了,艰难过来,与他们汇合:“今天来的人太多了,好不容易才挤进来。”
不止有书院的人,还有围观的百姓,甚至官宦家的少爷、小姐。
“师父,你怎么过来了?”
“打听了一番,那位张阁老的嫡长孙,今日就要上去比赛。”贺雪泠一路赶回来,热得额角冒汗,随意擦了一把,“让我看看这人究竟如何。”
正说着,有万岳书院的夫子走上万岳亭,宣布了第一场诗文比赛开始,随即四名学生依次走上去。
第一个是万岳书院的张承宇,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就是他?”沈玉如小声问师父。
“嗯。”
萧景昭也低声道:“他就是张文正的长孙?”
贺雪泠回头看他一眼:“没错。”这还是除了萧安,她第二次听到有人对张阁老直呼其名。
莲湘书院上去的,是他们的大师姐于亦惜。
亦惜师姐身穿天字班女学生的素白裙装,目光坚定沉稳,单这长相,在台上四人中就不落下风。
世人总爱看青年才俊,第一轮诗文的选手,大多不仅文采出众,容貌亦是超群。
四位学生在万岳亭摆放好的四张书案后落座,那边夫子已经出了题,写一首咏怀诗。
四大书院联赛上,历来能出些名诗,连带着这位学生也声名大噪,不远处已经有人准备好笔墨,要第一时间将他们的诗句记录下来。
写诗以三炷香为限,万岳亭左前方,第一炷香正腾起袅袅烟雾。
沈玉如一会儿去看大师姐,一会儿看那个阁老的长孙,时不时再看看另外两个书院的学生。
现在即将入暑,一大群人挤在一处,她等着等着,觉得有些热,不由焦急起来。
也不知道大师姐能不能赢。
一心等待台上人写好诗歌的,不止他们。
萧安也在台下,恨恨地看着张承宇。只恨他们是同一个书院的,否则他定要上台,与这厮比个上下。
第一炷香燃尽,张承宇率先放下笔。另外几位见状,神色显然急迫了一些,好在大师姐看起来还算沉得住气。
要写一首咏怀诗,对他们来说自然不难,难的是要出彩,要在四大书院最拔尖的几个人中,获得头筹,最好还要抓住机会,在整个大盛朝留下才名。
因此纵然文采再出众的人,上了万岳亭,也忍不住多思量片刻,直到最后再写下自觉最佳的一首诗。
见张承宇只一炷香就停笔,显然是极为自信。
张阁老在大盛朝,乃三朝元老,地位之高,无人能及,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
何况这万岳书院,当时就是他一手创办,选址,格局,第一位山长和最初的几位先生,都由他亲自定夺。
就连这万岳亭,也是他老人家有一日从书院出来,发现此处留白过多,令人建了一个亭台。
张阁老在朝中负有盛名,而在蜀郡,这声望又尤甚。
对他的嫡长孙,众人自然捧着,一时纷纷夸奖起来:“不愧是张阁老的子孙,当真文采过人!”
“才一炷香就停笔,不知是怎样的妙诗。”
众人口中纷纷说着期待,仿佛张承宇定能拿第一似的。
第二炷香燃尽时,白柳湖书院的学生也停了笔,只剩云鹿书院和莲湘书院的师姐。
沈玉如第一次看这样大的比赛,看着他们一趟一趟地上来换香,觉得比自己上去比还紧张。但幸好不是她去比,她刚刚自己试着想了想作一首咏怀诗,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想到,不由庆幸自己只需要比作画。
第三炷香燃到一半时,不知道是不是受另外两个学生的影响,云鹿书院的师兄也停下了笔,只余亦惜师姐一个人,还迟迟没有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