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联赛2
萧景昭都这么说,沈玉如就放弃了。
也许这人学问不错,其他方面却未可知。
另一边,萧安也有些黯然,他很想打败张承宇,苦于没有机会,但是看完这第一场比试,他发现自己哪怕去比了,也比不过人家。
甚至,张承宇很有可能就是诗文的第一名,从此名望更甚。往后说起那一场婚事,只怕还会有人说,张承宇哪里配不上他表姐?反倒是空有郡主名号的表姐,高攀了这位大才子!
萧安四周都是万岳书院的人,一句一句对张承宇的溢美之词传入他耳中,连带着夸赞张承宇祖父的,说什么三朝重臣,为大盛朝呕心沥血。
萧安听得想笑,又想哭,最后干脆嚣张跋扈地出去了。
第一轮比试后,给了一盏茶的时间让大家休息。
万岳亭最外圈,早已围了一圈摊贩,各种美食应有尽有。
莲湘书院的人牵挂着大师姐的比赛,怕一走开,他们这一块绝佳的观赛场地就被人占了,俱都在原地空站了一盏茶。
中午徐先生请的那一餐十分丰盛,沈玉如也不觉得饿,就耐心地等待着下一轮比试开始。
朝师姐那边远远看去,还能看见几个他们书院的先生,正在树荫一角与她说话,像是在鼓舞她。
第二轮终于开始。
四大书院都没有换人,仍是刚才那四名学生。
这一轮出的题是以景为题,作一篇骈文,仍以三炷香为限。
同样的时间,难度自然高了许多,总归这回没谁在前两炷香燃尽前停笔。
待书童来换上第三炷香,台上四名学生蘸墨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师姐素白的衣袖飞舞而丝毫不乱,沉着地一字一字写着。
“亦惜一直很出色。”贺雪泠看得点头,“她也是新入学就过了童生试,三年前就已中举了。”
乡试三年一次,今年秋天有一次,上一回在三年前。
沈玉如这才知道,原来他们书院也有这样厉害的师姐,难怪那么多天字班的师姐,大家却唯独叫她大师姐。
莲湘书院显然也对这位大师姐寄予厚望,让她上来打头阵。
上一轮师姐的第二名,给了大家莫大的信心,至少他们这次是第二,只要一直这样保持下去,岂不是总分就能排第二了?
莲湘书院这边几乎所有人都在场,几乎有百余人之多,此刻却都安安静静,握紧了拳,生怕自己发出点声音扰了师姐写文章似的。
其实他们隔得并不近,台上台下,细微的声响根本惊扰不到台上的人。
他们一边希望香燃得快些,早点知道结果,一边又盼着风小些别把香吹快了,好让师姐慢慢写完文章。
正在这时,却听旁边蓦然响起一阵喧哗,沈玉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完全不明所以,几个天字班的师兄师姐心里却咯噔一声,难道今年,他们都等不及到辅科,从主科就开始这样?
贺先生与徐先生对视一眼,心里都是一样的想法。
那嘈杂声最开始似乎是万岳书院传来,紧接着,白柳湖书院那边也开始起哄。
沈玉如不明白,写诗作文,最需静心,他们自己的学生也在台上,难道丝毫不顾忌吗?
这时,他们自己这边忽然也开始了。
韩诩和其余一众来活跃气氛的同学,好似集体被什么飞虫攻击,一个接一个抬手去拍小飞虫,起哄声与双掌相拍声不绝于耳。
沈玉如也没心思注意台上了,眼溜溜的大眼睛四处看,她怎么也看不见哪儿有什么飞虫呀?
旁边的叶无过笑着拉了拉她的手,萧景昭把她到处看的小脑袋转回去:“安心看比赛。”
沈玉如觉得有点不对:“你们有事瞒着我?”
贺先生忍笑搂过了她:“傻丫头,师父回去跟你说。”
四大书院各自都进行了一番操作,台下的人好似比上面人还忙,这么一来,最后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回的评分与刚才不尽相同,大家没把写好的文章交上去,而是依刚才评出的顺序,从最末往最前,自己站到亭前,诵读一遍刚刚写好的诗文。
沈玉如越看越觉得,这一场的比赛不是谁都能上的,但凡对自己没那么自信,要他在如此之多的人面前诵读自己的文章,恐怕就不容易做到。
沈玉如努力去听文章内容,可惜她这里有些远,加之方才四大书院自己闹腾了一通,带得围观的百姓议论声也大了,现在学生们停下来,其余声音却没安静。
既然不太能听清,她就算了,只去看台上那几人的样子。
万岳亭及四周这一大片空地,一面对着万岳书院,另外三面环山。微风吹起台上书生的宽袖,衬得人愈发别具文人风采。
在这万岳亭上说文读诗,当真是件风流雅事。
他们诵读一个,便由五个大儒依次点评,再换下一个。
等到沉稳的大师姐听完点评,重新落座,张承宇起身,身姿轩昂走至万岳亭前,朗声读起自己的文章:“桐间露落,柳下风来。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沈玉如听着,偏过头小声问师父:“他是不是写得极好?”
贺雪泠沉沉应道:“嗯。”
到底是那样门第出来的后辈,只论读书的功底,她说不出什么不好。
贺先生说不出什么不好,那边五位大儒也说不出什么不好。
他们点评前三个学生时,既有褒奖,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到了张承宇这里,就只剩赞扬了。
这位张阁老的嫡长孙在第二轮,又毫无意外地拿了十分。
这回亦惜师姐只得了八分,排在第三,倒是原先写诗得了七分的那个云鹿书院杨姓书生,这轮得了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