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非人(七) - 京都拙戏录 - 茵陈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京都拙戏录 >

第1章人非人(七)

不知是否有着将功补过的心理,知县大人用了一晚上的时间,便将魏家的事查了个七七八八。

第二日来同许仲阳他们回禀时,下巴都冒出了胡茬,脸色也苍白,唯有一双眼睛熠熠生光。溜须拍马的样子倒是一点儿没变,张口就来,“大人果然料事如神,明察秋毫。昨夜下官带人查访了整宿,去了商会各家,也询问了魏家家仆,多处探查,总算不辱大人的嘱托……”

许妩在一旁看着好笑,觉得这知县拍马屁是假,邀功才是真。

远阳多山林田地,因此因地制宜注重农商结合发展,县内有将近七成的田地都归属几位大户所有,魏显便是其中之一。除了魏显,远阳还有五个大户,分贝是徐家,孙家,刘家,王家和杨家。

本来田地归属于他人,人想种什么便种什么,想租借给谁转卖给谁,又或者雇佣谁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只要税能交的上来便行了。但倘若无人干预,秩序便会凌乱,极有可能出现有人无田种,有田没人种。偏偏远阳最多的便是田,如此一来,多有食不果腹的百姓,于远阳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也为了鼓励及制衡,远阳县每三年举办一次农商大会,即通过对几位大户田地的收成收益,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来恒定每届的农商大会胜者。胜者可任农商大会的会长。

说白了,作为会长,对内,可以在担任期间,可以打着为大家好的名头光明正大的偏私。对外,与官府或者其他,有这更多的发言权,走哪儿都会有人给你三分薄面。

不论这个会长算不算个官儿,可不都是个叫起来听的到响的名头吗?再退一步说,这些人他们不缺银子了,面子这些可要裹得紧紧的。我不在乎可以,但却不能落到旁人那儿!

今年恰逢第三年,农商大会举办在即,六家蠢蠢欲动。经知县多方打听探查,叫他查出来,魏家在半年前因田地与孙家起了争执。

本来也就是个无关痛痒的小矛盾,两家的劳佣在田里劳作时起了一些口舌之争,倘若一人退一步这事儿也就完了。

但偏生农商大会在即,或许是都堵着一口气,大家互不相让。时日一久,心里就有了疙瘩。之后的日子里,两家互相较着劲儿对对方使绊子。久而久之,这一粒灰也滚成了拳头大的石头,免不了惊动了两家的当家人。

这时候,就不是退一步的问题了。是谁先让步的问题。在两家当家人的默许下,两家人明争暗斗着。

总而言之,就那么一丁点儿的小事儿,硬生生熬成了心结。知县回禀说,大概两个月前,孙家当家人的一个随从无意间在大街上冲撞了魏显。结果被魏显的心腹揪着不放,狠狠教育了一番。听说那人被送回去时,只剩下了半条命,出气多进气少。

“后来呢?”宋扬生问。

“后来孙家给那人家中送去了不少银子。估摸着,那随从多半是不在了。”

“他在不在,家里人不知晓?”

知县答,“那随从姓李,是打小就卖进了孙府的。是家中长子,身后还有一弟一妹,妹妹早就出嫁了,李大的弟弟弟媳前些年得病相继过世了,现下家中唯有高龄两老和一个小孙子,过的也很是艰难,因此李大平日里也回来看看。但毕竟是签了卖身契的,便是孙家人了。”

“孙家派人送钱来时,倒也没说其他,只说李大跟着二爷北上了,往后便不方便回家中探望双亲了。李大被卖入孙府,就是孙府的家奴了,他有那份孝心回来探望家人,主人家也应允已经很宽厚了,如今孙家有这些安排,他们也不敢多说其他。”

许仲阳问,“那指不定是正跟着北上了呢?”

知县讪讪一笑,“大人,您有所不知,孙家二爷生性不羁,爱好游山玩水,落不得一点儿消停。及冠后便离了远阳,四处游荡,这些年也就寄几封家书,都不曾回来过,那随从怎么跟着他北上。而且,下官昨夜差人去问了,孙府里已经没了这个人。”

之后便没人再追问了。唯有傅宝云沉默了一会儿,感叹,“如此看来,那孙家也是很有心肠的。不仅给那随从家人送去了银子,也瞒下了死讯。”

许仲阳想了片刻问道,“那知县大人昨夜探查的便是如此么?”

知县慌忙摆手,“大人,下官还查到了其他。”

本来是吵吵闹闹的矛盾,如今牵出了人命,自然就不一般了。这孙家有一随从叫周忠,之前因为田地之事和魏家家仆起过争执,但对方仗着人多,落了个下风。而被魏家打死的李大,则是周忠的好友。新仇旧恨一道来,憋得人脸色通红,周忠一时没忍住,便去找人算账了。

据孙家门房所说,有一日傍晚,天已经蒙蒙黑了,周忠却急匆匆的要出门,门房顺口便问了句他去作甚,周忠答,去报仇。门房只当他说玩笑话,也并未当真。但一直到第二日天亮,再也未回来过。之后在孙府,也未见过周忠了。

“之后呢?没人起疑吗?少了一个人,孙家也没人发现?”

知县又是讪笑,“那门房确实好奇,但见主家无人发话,以为有其他安排,便也未多问了。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句话还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宋扬生咂了一声儿,“你们这远阳人可真是奇怪,人失踪了为何都不报官?还有那李大,白白被人打死,活活一条人命,都未上报官府,敢情这是你们这儿的风土习俗?”

“大人,这……这民不举官不究,况且,这是他们的家事儿,若不是事关碎尸案,下官也是不便插手的。”

宋扬生白他一眼,“哼,可不是因为知县大人的‘不插手’,不然咱们如何能瞧见这陈州的水秀山青与风土人情!”

这便是明着讽刺他的无能不作为了。知县额头又开始冒汗,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幸好许仲阳及时接了话,“就目前所查一事儿,知县大人有何猜测或者想法?”

知县忙道,“得亏昨夜宋大人心细,察觉了魏显的心虚反常,下官才能顺藤查出魏孙两家的瓜葛。下官斗胆,私以为周忠必定凶多吉少,且与魏家脱不了干系。”

“……”宋扬生噎了一下,迅速恢复后,问他,“所以,知县大人认为这是魏孙两家因争执纠纷而发生的报复性杀人案?你怀疑孙家?”

知县回答的很谨慎,“这只是下官的猜测,还需搜查过孙家方可确定。不过一切皆为下官冒昧的推断,还请二位大人示下。”

宋扬生道,“有东西查总比干坐着好,既然如此那边继续查吧。只是可莫要碎尸案没解决掉,又扯出另一桩纠纷命案。”

这次倒不是知县一人去查了。他们兵分两路,许仲阳一行人去孙家本家会会家主,知县则带人去孙家的各处田庄探查。

事情好像越来越顺,没了先前那种无头苍蝇的无力感。

孙家当家人名唤孙振学,再过几年便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许仲阳一行人前来,孙振学特意出来相陪。一番交谈后,发现孙振学本人并不知晓与魏家的纠葛。他直言家中事物的打理已经交给了长子,自个儿平日里就读读书种种菜,已不过问他事,颇有吃斋念佛修道成仙的意味儿。

而至于孙家大爷孙茂林,已过而立之年,谈吐之间不卑不亢,言行举止有礼有德。对李大周忠一事也未避而不谈,直言是自己管教疏忽,才发生了如此惨案。为了规避此类事情,他已严厉警告过手下人,不可再生事端,莫招事惹事,行得让得忍得。

再说其他,孙茂林也不知晓了。随后又闲聊了几句,几人便起身告辞了。

这一趟出行,也说不清到底是有无收获。

但就目前看见的表象,孙家人知书达理,家风甚好,不像是会干出为泄私仇草菅人命这种事儿的人。

难不成,方向错了?这只是一起平常的纠纷案,与碎尸案无关?

还是那辆马车,哒哒哒的载着几人往来路赶。马车内一度又静下来,一股子低沉气压弥漫充斥着车厢,让人喘不过气。

路走了一半儿,远远便听见有疾驰的马蹄声朝他们赶过来,嘚儿哒嘚儿哒,由远到近,渐渐清晰。

许仲阳适时撩开帘子,一个衙役骑着快马正好行至马前。

那衙役翻身下马后,行礼禀报,“许大人宋大人,咱们在下里庄一处宅子里发现了一处满是血迹的空屋,疑似是解尸处,知县大人特差小的来回禀,还请诸位大人随小的一道前行。”

这大概是近期最好的消息了。

“速速带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