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 爱自己是孤单的心事 - 是微微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6章

第46章

21-6

清除了那几十个盘踞在基层、吸食工厂血液的蛀虫后,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紧绷的肃杀。梁父看着儿子整理好的厚厚卷宗,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声音低沉:“小竹,证据收好,但先按下,别急着往上捅。”他擡眼,目光坚毅,“要给这些人头顶悬一柄剑——达摩克利斯之剑!悬着,比落下来更有用。让他们知道,刀随时能砍下来,才懂得收敛。”

梁竹心头一震,瞬间明白了父亲的深意——不是不追究,而是将这份威慑作为制衡的筹码,为接下来的改革铺路。他默默点头,将那份沉甸甸的名单锁进了最底层的抽屉。

生产线的外包计划,成了梁竹接下来日夜兼程的主战场。蓝图在纸面上勾勒得再完美,落到具体的人与事上,便是千头万绪的荆棘。他几乎住在了厂里,或是奔波在考察合作方的路上。清晨出门时,公寓里还一片寂静;深夜归来,往往只余一盏玄关的夜灯,昏黄地映着空荡的客厅。

张婵的开学季跟往年不同课程相对减少,但是要准备毕业设计了,跟室友几个讨论了好久。图书馆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常常一泡就是一整天。周末的兼职也一如从前,她像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课堂、图书馆、兼职活动现场高速旋转。

曾经充满了烟火气和甜蜜小摩擦的公寓,如今成了睡一觉各自飞的窝。两位室友亲切友好,互不打扰。回来晚的,都是去隔壁睡觉,或者根本不回来,时间长了,张婵也懒得问了。

这天,梁竹难得在午夜前结束了冗长的讨论会,带着一身烟味和疲惫推开家门。玄关的灯亮着,张婵坐在沙发里抱着腿,看到梁竹欲言又止。

“回来了?”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浓重的倦意,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

梁竹张了张嘴,想问问她小组报告顺不顺利,想说说自己今天在厂里看到那个倔强不肯转岗的老工人,想告诉她父亲那把“悬着的剑”……但看着她困倦的样子,有话想说的样子,抱着她,安抚了一下,没等到张婵开口,他只好说了一句干涩的:“别熬太晚。”他自己倒了杯水,空气像无声的潮水在两人之间轻轻摆动。

从什么时候,两个人交流的欲望,逐渐减少?

第二天,梁竹因为要赶早去考察一个潜在的外包合作方,天没亮就起来了。他轻手轻脚地洗漱,尽量不发出声音。路过张婵紧闭的房门前,他停了一下,里面没有任何动静,想必还在熟睡。

当他收拾妥当,准备出门时,张婵的房门却“咔哒”一声开了。她顶着一头乱发,睡眼惺忪,显然是被闹钟强行叫醒,怀里抱着今天要用的厚厚一摞书。

两人在昏暗的玄关猝不及防地打了个照面。

“这么早?”张婵刚睡醒,声音里却透着疲惫,有些惊讶。她似乎想挤出个笑容,但困倦让那笑容显得很勉强。

“嗯,谈个合作。”梁竹看着她怀里沉重的书,下意识伸出手,“书重吗?我帮你拿下去?”

“不用不用,我自己行。”张婵避开了他的手,动作快得有点不自然。她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有些生硬,掩饰性地捋了下头发,“你快走吧,别耽误了。”

梁竹的手僵在半空,慢慢收了回来。“小兄弟,什么时候跟大哥这么见外了?”他想叮嘱她记得吃早饭,又不如直接带她去吃,才发现他们很少一起吃早餐,两个人都在食堂吃。

“那你拿着吧。”张婵含糊地应了一声,低头开始换鞋,不再看他。

两人一起下楼。

一个开着车一脚油向大门口去了,一个踩着电瓶车去向了小门。

他们明明离得那么近,却又好像隔着千山万水。曾经那些腻歪的早安吻、出门前的打打闹闹,都像上辈子的事。

梁竹的调查工作并未停止。他走访了生产线,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员工。那个头发花白、背脊微驼的王大爷尤其让他揪心。大爷在流水线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动作早已不如年轻人利落,却固执地不肯接受转岗去更轻松的岗位。“我就干这个熟!离了这条线,我还能干啥?厂里……就是我的家啊!”大爷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倔强和恐慌。梁竹看着他枯槁却紧握着工具的手,想到张婵偶尔闲聊时提过的,厂里谁家老人生病花光了积蓄、谁家孩子上学困难……这些曾经只是“八卦”的信息,此刻都变成了沉甸甸的、具象化的“贫困线”,压在他的案头和心头。如何妥善安置这些像王大爷一样,把半辈子甚至一辈子都献给工厂的老员工,成了外包方案里最棘手的难题之一。

年轻员工的合同改签、新旧体系的过渡衔接、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无数亟待解决的细节像乱麻一样缠绕着他。就在他对着电脑屏幕上一堆数据和条款焦头烂额时,父亲的电话打了进来,言简意赅:“晚上回家吃饭。”

梁竹捏了捏眉心,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他关掉电脑,望向窗外渐沉的暮色。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却照不进他和张婵那间越来越沉默的公寓。他拿起手机,手指在张婵的号码上悬停片刻,最终只发了一条简短到近乎冷漠的信息:晚上早点睡,我不回去了。

没有解释,没有询问。仿佛只是通知一个室友。

而屏幕那头,刚刚结束一天课程的张婵,看着这条信息,也只是沉默地将手机塞回口袋,脸上没有任何波澜。疏离,已在不言中成为了他们之间最熟悉的相处模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