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三人于圆桌落座,盛玉居中,左右两边各坐着葛老头、苗老头。
在场众人皆清楚盛玉此行的目的,葛三元和苗四方低着头,在心中打着腹稿想着一会儿少夫人开口该怎么拒绝。
等了一会儿,盛玉却全然当没有这回事似的,葛三元和苗四方在一旁紧张不安,她却细细品起了葛老太送来的茶。
盛玉好茶,边关不是产茶的好地方,现有的茶叶大部分是谢司走南闯北寄回来的。
她现在喝的便是其中一种——商南泉茗。
这茶外形细嫩,叶底黄绿明亮,品之滋味鲜醇,细闻还有一股嫩栗香气。
的确是好茶。
茶叶不管在哪都是奢侈品,葛家这一小罐商南泉茗还是因为葛老头在炼铁厂业绩优秀,得到的每月奖品。
茶叶一到手,就被葛老太当宝贝藏了起来,平时看得比眼珠子还紧,就连葛老头想偷偷尝尝味道都找不到地方。
今日盛玉到访,葛老太才喜滋滋地把这罐茶叶抱了出来。
好茶在侧,茶香袅袅间,葛三元和苗四方却丝毫品味不出茶的香味,内心反而越发煎熬起来。
两人同时抬起头,正待开口,看见对方那张老脸后,又同步冷哼一声,齐齐扭过头别开了眼。
盛玉慢悠悠喝下一口茶,茶杯与茶托碰撞,发出清脆的“叮”的一声。
微微抬眸,盛玉全当没看见两人之间的小动作,她缓声开了口:“两位师傅,想必你们也清楚我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其余的话谢迩已经和你们说过了,我也不再多言,要不要在玻璃厂上工,此事全凭你们的意愿。不过——明日还请两位随我一同前往玻璃厂一趟。有些事,还是得亲自看过之后再做决定,你们觉得呢?”
迎上盛玉的视线,两人眼神躲闪。
盛玉并不强制要求他们去玻璃厂上工,这样温和宽容的态度,反而叫两人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葛三元和苗四方对视一眼,齐声回道:“行,那我们俩明日就和少夫人走这一趟!”
不就是去玻璃厂看看吗,虽然会耽误他们小半天在炼铁厂的工时,但总算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少夫人了。
——至于看过之后就改变主意?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葛三元和苗四方对自己很有信心。
.
第二日,巳时。
往常冷冷清清的东街玻璃厂此时却一早就变得闹哄哄了起来。
“——你这小子,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要用巧劲,巧劲知道吗?你这样是生怕这玻璃瓶做出来不够丑吗?”
被师傅耳提面命教导的李立讪讪松开手里的吹管,任由葛三元接过,接下来的一幕仿佛就像是变魔法似的。
明明同样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工具,吹管另一头的玻璃溶液却一改方才的调皮难驯,在葛三元手上变得异常听话,大小圆扁全凭他的心意变换。
得心应手的场景把在一旁观摩的李立看得目不转睛。
另一边,苗四方正爱不释手地摸着地面上摆放着的已经成型的大块玻璃。
——在一边做着葛三元和苗四方思想工作的同时,玻璃厂的工作也并未停滞下来。
城内用水泥重新修缮的房屋急需一批用玻璃制成的窗户用以安装,是以玻璃厂的工人们都在夜以继日赶制一批普通的平整大玻璃。
这种用来做窗户的玻璃无需多精妙的技术,工人们很快就可以上手。
苗四方等人是边关除玻璃厂工人外第一批见到玻璃成品的人。
乍一进门,他与葛三元连同身后跟过来看热闹的炼铁厂“学生”们便被玻璃厂内花样百出的玻璃溶液成型制作技术看花了眼。
黏稠又软乎乎的玻璃溶液就像泥土一般,可以任由捏圆搓扁变成各种形状,看得人啧啧称奇。
葛三元和徒弟李立正在制作的玻璃工艺过程叫做“吹制”,所需工具只需一根吹管,其他全凭制作师傅的手艺。懂行的师傅在挑起一团玻璃溶液后,能在模具中边转边吹。这种技术主要用来制作玻璃泡、瓶、球等。
另有“拉制”技术,一名工人负责吹,在玻璃溶液被吹成小泡后,再由另一名工人用顶盘粘住,两人边吹边拉,主要用于玻璃管、玻璃棒的制作。
刚从熔炉里取出来的玻璃溶液呈现出温暖的橘黄色,这个阶段也是溶液质地最软的时候。
紧接着玻璃溶液开始迅速冷却,呈现出来的是透明黏稠的状态,从外表上看起来闪闪发光。
玻璃制作师傅得趁玻璃溶液尚未完全冷却的时候利用各种工具技巧使溶液变成想要的形状,若是溶液冷却过快,则需要将尚未成型的玻璃制品再次放入熔炉中进行高温熔化,这一步往往需要重复很多次,极其考验制作师傅的技术和体力。
目前玻璃厂的制作师傅们都还不曾利用吹管做出一件完美的玻璃制品,在苗四方被摆放在地的玻璃窗吸引视线的时候,葛三元则率先迈向了一旁的熔炉。
使用吹管需要靠巧劲,打铁多年的葛三元最不缺的就是巧劲。在了解完吹管的使用方法后,他直接从熔炉中挑起了一团玻璃溶液开始摆弄起来。
别说,看起来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几刻钟过后,葛三元娴熟的动作已经完全看不出是第一次接触吹制技术。
他在一边玩得高兴,全然没注意到身后苗四方惴惴不安的眼神。
——苗四方觉得,葛三元可能要比他先当上叛徒了。
“你觉得这些玻璃做得怎么样?”
一旁,清冷的嗓音淡淡响起。
苗四方起身回话:“十分……奇特。”神奇且特别。
苗四方道:“不曾见过这种材质的人绝对想不到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是这个样子。”
玻璃不似琉璃那般流光溢彩,变幻瑰丽,但这份通透恰恰是现在的边关人民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