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于子昀脚踝的伤势并不严重,随军的医官检查过了,没伤到骨头,至于红肿,休养个几日便可。医官只是留下了一瓶药膏,消肿止痛的,军队里的战士,常年训练,身上有个伤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听医官禀报后,顾将军才彻底放心,他没去看望于子昀,在军营中,总是有特殊待遇,未必就是好事。一视同仁,其实更有利于士兵之间的团结一心。
还好去陈将军部队的命令还未下达,如今换个人选,也不是难事。派去的将士,去年曾带兵去了皇城守卫,这次任务归来,也该给个官职了。
至于于子昀,年纪还小,还会有机会的。只是这伤的实在是凑巧了,顾将军叹了口气,明年说什么也是要让于子昀去的。
被士兵扶回了营帐,于子昀倚靠在床榻上,脚踝刚刚涂抹过药膏,红肿还未消除。顾将军下了命令,让他休养几日再归队,别年纪轻就不当回事,要是落下了病根,是一辈子的事。
时辰还早,士兵都去校场操练了,于子昀一个人在营帐里,突然闲下来,还有些不适应。军营里作息规律,每天做什么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身体适应了高强度训练,停下来难免会觉得困乏。这么多年了,久违地在这个时候闭目休息。
特意挑在这个空当,顾将军来了营帐,他知道于子昀住在何处,很容易就找了过来。看着床榻上睡着的年轻人,伸手把被子向上拉了些。
当初一同出生入死的一批人,活着下了战场的,如今都有了功名。或继续年少时的信仰,一把年纪了带兵驻守在各处,或是一身的伤病,辞官回府中安享晚年。
他们的子孙后代都长大了,作为曾经并肩而战的默契,无论谁的孩子在他麾下,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培养。
顾将军没有多待,不多时就离开了,方才见于子昀脸色不好,伙食上便改善了许多。军营里受伤的士兵都有此待遇,不算破例,只是加多少,还是能有些差别的。
早上还晴朗的天空,又开始阴沉,今年冬天的雨雪似乎格外得多。气温也是持续走低,天寒地冻的日子持续了一周,也不见有起色。
于子昀的扭伤是一周后彻底好的,本身身体底子好,又有医官的药膏,恢复的快了许多。
一切照旧,这边如此,陈硕的部队亦是如此。守卫皇城的将士,自然是最精锐的部队,三年前的腥风血雨,陈硕还记忆犹新,如今的几位亲王中,只有衡王李泽曾是武将,手中却也早已没了兵权。
这兵权不是陛下收回的,而是衡王上奏,愿做个闲散王爷,在府中陪伴妻儿。如此一来,便是皆大欢喜,陛下念衡王有功,给了官职。当然以衡王的谋略,属实不适合做个谋臣,无非就是抬举之意,兄弟和睦总是好的。
沐国兵力强盛,手握兵权者皆是陛下信任之人,且与各位亲王并无关联。
陈硕从不小看陛下的治国能力,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君主,有手段有魄力,这才几年的时间,就把朝堂上的一众老臣治理得服服帖帖。
还有陛下身旁的淳王,别看平日里笑嘻嘻的,对谁都慈眉善目,私下里没少用手段。陛下是没少骂,可每次骂过了就算了,从没真的治过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陛下是借着淳王的手,震慑不把他放在眼里的老臣。
淳亲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还是那种你给他添点油,他就能蹿起火苗烧到房顶的类型。
夜晚大闹陶府的光辉事迹,可是传遍了朝堂,陛下一句话没说,这以后谁还敢惹。中书省的名头摆在那,无论去哪里办事,都得好生伺候着。
想到这,陈硕不禁觉得惊奇,先皇在位时,非常喜爱五皇子,这是人尽皆知的。可这位五皇子不争不抢,行事非常低调,对太子更是敬重,本以为是个平庸之辈,如今再看,分明精明得很。
果然这皇家子嗣,没一个简单的,轻易让人猜不透心思。
陈硕正想着,就见淳王府的马车驶了过来,还真是凑巧了。他远远对着马车行礼,而后目送马车驶离,他行礼是规矩,可身份尊贵的亲王,是不会停下马车与他嘘寒问暖的。
李念没注意到陈硕的礼数,天气冷了,他自然不会好兴致地掀开车与帘子,欣赏街上的热闹景象。他今日是去了成赫王府看望皇叔,快过年了,礼数周到罢了。
皇叔说到底也是长辈,陛下不能因为我要关心你,就把人召进宫。更不能出宫看望,亲王让陛下登门拜访,不是一句不合礼数就算了的。
所以他就亲自跑了一趟,以出府游玩的实质,行替陛下分忧的举动。
成赫亲王暂时没有回去的打算,或者说,留下不走了,也是很有可能的。府上养着一个没实权的闲散王爷,李律自然是愿意的,甚至还下了旨意,若是皇叔的孩子们想回来,也会被允许。
皇城里气候宜人,是偏远乡镇比不上的,又有侍女精心伺候,成赫王妃的身子调养得甚好,气色红润。就算偶有不适,也都是小毛病罢了。
任务完成的李念,没直接回府,而是让马车掉头,去了崇王府。
进来中书省事务繁多,每天被叶敬卿安排一堆的差事,像是怕他一闲下来,就出去惹事似的。今日难得借着陛下的幌子,得了清闲,也得去巩固一下兄弟情谊。
自中秋节之后,他就没去过八弟十弟府上了,细算下来,也快要三个多月了。
瑾王过了十七岁生辰,就被陛下塞进了户部历练,从最基础的学起,户部尚书张渊是个有本事的,十弟能跟着学到不少东西。对此,十弟还是挺高兴的,能办差,谁愿意做个闲散王爷,又不是个没能力的。
李念微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有机会得提醒陛下,他这职位是不是也该往上走走了。
让侍从去买了两盒糕点,从来厚脸皮去蹭吃蹭喝的淳王,有了送礼的觉悟。他提起包装精致的糕点,看了眼崇王府门前的侍卫。
侍卫行礼后,赶忙打开了府门,将淳王迎了进去。前院的侍从见淳王来了,赶忙行礼,又进去禀报了崇王。
李钰染了风寒,这几日一直在府中休养,本是不严重的,他自幼习武,身体底子在那里。但李律还是让他先养好了身子再说,气温忽冷忽热的,别再反复了。
一进了正殿,就见李钰坐在座椅上,手中正端着茶杯,气色很是红润。
把糕点放到桌上,李念也不客气,走去暖炉旁暖了暖手,“这天气可真是冷得很,你倒是舒服了,身子好些了没有?”说完他转身看向李钰,挑了挑眉。
“五哥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李钰无奈地摇了摇头,吩咐侍女端上了淳王最爱的点心。
如今在吏部任职的李钰,自然是知道吏部里有人手脚不干净,陛下暗中查得清清楚楚,正是要清算的时候。他无非就是打了个喷嚏,谁还不打喷嚏了,可陛下说他风寒了,又派了太医,那他就是风寒了。
此时在府上养病,等都处理完了,李钰就该回吏部了,不仅躲了个清净,怕是空出的官职就要他顶上了。
轻哼了一声,李念还是很受用八弟的懂事,用侍女递来的手帕擦过手后,拿起一块桂花糖蒸栗粉糕,咬了一小口。别说,他最爱的就是崇王府里的口味,比自己府上的味道更合心意。
“十弟这差事领得倒是越发的用心了。”吃了点心又喝了茶水之后,李念调侃起李钰,“天气太冷了,我可是过来看你们真挚的感情的,心里舒畅了,这身体不就暖和了。只可惜,扑了个空。”
“户部每天不得清闲,五哥又不是不知道。”李钰很不给面子地把话接了过去,“五哥若是觉得冷清了,不如让陛下赐婚,有了王妃,这心里可就热乎了。当然五哥不知如何开口的话,臣弟可以亲自去求陛下。”
听到李钰故意加重了亲自二字,李念指尖在茶杯盖上不停划过,心中想着,弟弟们都长大了,再不是小时候那般,软软糯糯了。
这话可是着实戳到了李念的痛处,王妃的事,虽然陛下隔段时间就要提起,也无非是走个过场,不会真的下旨赐婚。最着急的莫过于虞太妃了,每次见面,都要念叨他几句。
这要是八弟去求陛下了,有了由头,母妃不知又要怎么念叨了。
娶妻讲究情投意合,他可不想和一个没见过面的女子成婚,那不是耽误了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又何必急于一时。
见李念不回话了,李钰就明白了,这是一招必杀技,且五哥成婚前,百分之百有效。
“你们果然都长大了,七弟府上的澄儿,会跑会跳了,别提多可爱了。”李念说完瞪了一眼李钰,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了,长大的弟弟招人嫌。
像是不明白似的,李钰没接话,只是心情颇好的品起了茶,“五哥今日前来,是有事吧,可千万别说探病,这病没病的,五哥心里最清楚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