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vip]他不像个爽利人 - 七零之离婚后我干起了媒婆 - 秦朝独立的榛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4章[vip]他不像个爽利人

张水秀早就听到了动静,一骨碌爬起来,跪在炕头上扶着窗户往外看,就看见她爸正将张队长和葛翠河往上房迎。

张水秀跳下炕,匆匆梳了两下辫子,就后脚跟去了上房。一进去就问:“张队长,找我有啥事啊?”

张队长看了一眼葛翠河,笑道:“葛队长想给你说个对象,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啥对象?”

葛翠河掏出一张照片递给她,介绍道:“他叫吴和李,刚升了连长,比你大四岁,模样长得也俊,你看你能看上不?”

张水秀接过照片,仔细看了看,只见照片里的人一身军装板板正正,大眼睛高鼻梁,模样确实周正。

她问道:“他有多高啊?”

“说是比李有福还高半个头?”

听到葛翠河突然提起李有福,张水秀和他爸同时看向了葛翠河。

葛翠河解释道:“上回你见过的阮清,她是我们队上的妇女副队长。这个人就是她介绍的。”之前经由张队长转达,张水秀一家早就知道阮清上部队是干啥去了。

“说是人看着是个稳重的,性格也比较随和,就是家里没啥人了,只剩下他一个,要是以后娶了媳妇儿,恐怕也指望不上长辈的帮衬。”

张水秀她爸听着就皱了眉头,“家底太单薄了。”

张水秀则道:“单薄就单薄吧,好儿不惦爹娘财,日子总还是要自个儿过的。再说了,我有四个兄弟,到时真有事了还怕没人帮衬?”

“那你这是看上了?”张水秀他爸问道。他知道闺女的执念,非公家人不嫁。她要是真的铁了心,家里是拦不住的。

张水秀将目光转向葛翠河,“这个吴和李跟李有福是不是战友?”

葛翠河一听就知道她是想要问清楚前因后果,于是也不糊弄,照着阮清信上写的,将为啥要给她介绍这个吴和李的原因仔细说了一遍。

张水秀听罢,就对她爸说道:“你经常跟我说缘分缘分的,你看,这不就是缘分?人家阮副队长上部队是去办正事的,凑巧就听到了这个吴和李被退婚的事情,那吴和李早不退晚不退,偏偏等到阮副队长到了部队上才退,这说明啥?说明他的缘分另有其人。”

张水秀他爸看着自家闺女说的信誓旦旦,知道她是已经有主意了,给出的这套说辞就是为了糊弄自己,哄得他同意罢了。

“你一向主意正,我也说不过你,不过有一点,你们咋相看我不管,但以后得要他亲自来咱家正儿八经的提亲,我得亲自把关把关他的品性。”

张水秀痛快应承道:“行,到时候就按照你的规矩来。”

看她这是同意了,葛翠河笑道:“那就给我一张照片,我给寄到部队上去,让人家先看看你的模样。”

张水秀也不扭捏,当即就让他妈找了一张年初照的照片,给葛翠河带回去。

等到第二天,葛翠河前脚刚把信寄走,后脚就听张队长捎话说张水秀打算亲自上部队一趟,想问她要部队上的地址。

这个时代,一般家庭最流行的联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写信,一种是拍电报。

写信比较便宜,但路上耽搁的时间比较长,拍电报虽然效率高,但对兜里普遍没啥钱的老百姓来说,真正是一字千金。因此,大家拍电报时,为了省钱,只会发关键信息,一个字能说明白,绝不会再加第二个字。

可异地给人介绍对象,最容易造成信息误差。事情的来龙去脉当然是讲的越仔细越好,阮清给葛翠河的信写了七八页才将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清楚了,葛翠河给她的回信更是一次性回了两封。

阮清到连队收发室拿到信的时候,有些纳闷为啥会一次性寄两封,但一看信封上的邮戳日期,两个日期是连在一起的,明显是前一天发完信,又出了啥事,第二天又马不停蹄的追加了一封。

阮清心里着急,等不到回去再看,便直接坐在水泥路边的石牙子上就拆了信件。

葛翠河在第一封信里说明了张水秀的意愿,并附上了她的照片。第二封却写道,张水秀经过一晚上的考虑,觉得寄照片看不出啥来,所以决定亲自上部队一趟,而且还是说走就走。葛翠河担心她一个姑娘家独自出远门,路上不安全,嘱咐阮清要算着日子,到时候一定要找人上车站去接她。

张水秀来时就找人打听好了这一路的路线。她舍得花钱,每晚汽车进站,她都是先找招待所登记住处,要是有人打量着她的介绍信问她干啥去?她就说上部队看对象去,没有半点心虚。

她将照片给葛翠河带走后,经过了一晚上的思考,才改变的主意。一来,人是活的,照片是死的,两个人隔着千里远,光看照片能了解个啥?与其数着日子等着对方的反应,还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到自己手里,直接到部队上去看个明白。

二来,她有些不可言说的攀比之心。上回错过了李有福,她自己是偷偷打听过他家看上的那个姑娘的,听说性格上有些老实。张水秀就想到,这样的女孩子都能主动提出到部队上去相看,自己可比她胆大多了,咋就不能也去部队呢?

三来,张水秀还有别的打算。万一和吴和李成不了,借着这个机会去了部队,部队上资源大把,去了总还有别的机会。

经历过数次相看失败,张水秀渐渐看清了现实,户口就是隔开农村人和城里人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她在家里要想找到一个合心意的端公家饭碗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以前也有媒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工人,她欢天喜地的等着相看,结果那人的个头还没有自己高,这让她大失所望。

但经过上次和李有福的相看,这件事给她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她认为自己的机会在部队。

张水秀毅然决然的上部队,丝毫不惧别人的闲言碎语。那些现在说她眼睛长在头顶上、想男人想疯了、倒贴之类的话的人,等到有一天她真的找到了一个吃公家饭的丈夫,他们只怕还会反过来夸她主意正。

张水秀在学校读书时,对书本上看过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机会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靠旁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闲言碎语。

阮清算着日子,将张水秀的照片给吴和李看了,又托他到县上去接人。

王成达听说后自告奋勇的和他一起前往。鉴于上回王成达的黑历史,这一次临出发前,吴和李是警告了又警告,到了现场一切听他指挥,千万不可鲁莽行事,以免给人家姑娘造成不好的印象。

王成达自是清楚事情的利害,自己要是真给人家坏了事,只怕两人一起扛过枪的战友情就要到头了。他拍着胸脯保证道:“你就放心吧,我就是给你去撑场面的,绝对不会坏事。”

说完见吴和李露出满意的神色,又道:“咱俩都是一起认识阮清同志的,她咋只给你介绍,不给我介绍呢?要不等你这事成了,你也在她跟前多提提我?”

吴和李斜眯了他一眼,“你还缺对象?我记得你妈信上都给你说了好几个对象了吧?咋?一个都没成?”

王成达郁闷道:“嗐,别提了。就说了两个,两个都不成,一个每到月末就给我写信,信上不是让我寄钱,就是要我买时兴的料子寄回去给她做衣裳,给她一个人寄了还不够,还要给她家里亲戚寄,你说我们连面都没有见过,咋就这么不见外呢?”

“还有一个,本来信上说的还行,可人家一听说我就算结了婚,一年也回不去几趟,直接就找媒人另说去了。”

吴和李听着,同情的拍了拍王成达的肩膀,安慰道:“你也不容易。不过,好姑娘毕竟不是大白菜,还是要看运气。”

他们到了县城汽车站,等了一下午,没有接到人。两人一琢磨,也许是来早了,要不先住一晚,明早再来等。

于是两人只好先到招待所去登记房间。吴和李和王成达一前一后进了招待所,看到柜台前面有一个姑娘正趴在那里写字,便站在后面略微等了等。

姑娘写完字,说了一声:“同志,我好了。”就弯腰去提脚边的行礼提包。

吴和李见那行礼提包被里面的东西塞得鼓鼓的,看着硕大无比,而且还是两个脚边各一个。他本能的就想要上去帮忙。

“同志,我帮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