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vip]试水相看会
天亮之前的阳沟村安静如往常。吴益民扛着铁掀一路进村,偶尔能听见几声狗吠声。
他家离阳沟村有一段距离,要想在天亮之前赶到,就必须得凌晨出发。
吴益民熟门熟路的进了兰花家的自留地里,地里有两个粪堆,粪沤的时间长了,就成了有机肥。他用铁锨将粪堆散在地里,这样后面种的庄稼才会长得又快又好。
吴益民正干的起劲,突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
“哎!这是你家地吗?种的啥呀?”
吴益民冷不丁听见人声,猛地扭过头去看。
只见问话的是一个男人,那人穿着一身军装,身上背着一个挎包,骑在二八大杠自行车上,一脚蹬着脚蹬,一脚撑在地上。
吴益民看着他,心里正思忖要怎么回答。
那人就长腿一迈,弃了自行车,朝他走了过来,边走边问道:“我是兰花她对象,你到我对象家地里干活是怎么个意思?”
吴益民听着脸色猛的变了,他楞了一会儿,啥话也没说,扛起铁锨就要走。
王成达见状,也不拦着,一直看着他出了地头,才再次出声道:“兄弟,以后别再来了,兰花家不缺人干活。”
王成达一直盯着人出了村子,回头一看,兰花家大门依旧紧紧闭着。他走到田边,取下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的铁锨,接着去干吴益民未干完的活。
王成达运气不错。自从上回在车站见过吴益民,他回去就借了个自行车,日日天不亮就骑上车到阳沟村附近的山头上去转悠,权当是野外单人拉练。刚转悠了两天,就碰上了吴益民,他一路跟着他进村,见这人果然是当活雷锋来了。
王成达散完了粪,天已大亮,兰花家院子里依旧没有动静。他也不去敲门,直接骑上自行车走了。
到了欢送新兵这天,县城汽车站挤满了送行的家属。兰花也跟着阮清去送王成达。
两人挤在送行的人群中,仔细寻找王成达的身影,但目光所及,到处都是穿着绿色军装的新兵,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突然,阮清抬手指向车站入口处,说道:“快看,人在那儿呢。”
兰花连忙顺着阮清所指的方向望去,在一群带着大红花的新兵中,一眼就看到了王成达。
王成达胸前没有带花,军装穿的一丝不苟。他从车上下来,向武装部派来送行的同志敬了礼,转过身严厉喊道:“全体都有!集合!”
他这一声像是有什么魔力,穿透人群后,上一秒还哄哄闹闹的车站,顿时安静下来。
王成达喊道:“照高矮列队!手放背包绳上,立正站好!”
新兵迅速按照口令动起来,他们告别了家人,虽然列队的还不是很熟练,但在接兵干部的指挥下,站的还算有模有样。
王成达再次朝接兵干部下命令,“迅速清点人数!有序上车!”
在新兵上车之际,阮清见缝插针朝王成达挥了挥手,对方看见后,扭头同身边的干部说了什么,然后朝她们大步走来。
“你们咋来了?”王成达问话时,脸上还惯性的带着方才的严肃,直到兰花将一个包袱塞到他手里,他脸上的表情才变得温和了些。
“这是啥?”王成达问着就要打开包袱。
“给你织的毛衣,是估计的尺寸,不知道合不合身。”
“肯定合身。”王成达珍惜的抱到怀里,呵呵傻笑,又恢复了平时的模样。
两人说了几句话,接兵汽车就已经整装待发了。兰花知道他要急着出发,忙道:“你快上车吧,我们也要回去了。”
王成达回头看了一眼汽车,对兰花说道:“咱俩的事,我已经给家里写信了,回头等我收到回信,我就给你写信说结果。”
兰花听着点了点头。
王成达又道:“对了,那个吴益民,我见过他了。你放心,他以后不会再上你家来了。”
兰花有些吃惊,“你啥时候见得他?”
“前两天,他到你们家地里散粪的时候。”
兰花愣了愣,道:“我就说那粪堆咋自己就没了,还真是吴益民干的。”
“不,你家那粪堆是我散的。”王成达说完这句,又留下一句,“记得给我写信。”转身就走了,独留下兰花在原地发愣。
接新兵的车全部驶出了汽车站,车站恢复了往日秩序。阮清拉了她一下,叫她坐车回家,兰花才回过神来,跟在阮清身后去坐车。
从县上回来,已是晌午。两人在村口分了手,各回各家。
柳玉梅做好了饭,正等着她回来一起吃。饭桌上,万桃花从炕席边下抽出一张纸,递给阮清道:“对了,这是今天来找你的人,我见你不在,就让他们先留下了名字。”
阮清接过,说了声:“麻烦你了,大嫂。”便仔细看起来。
上面记录的一共五个人,阮清看着名字后面的村庄名,念道:“小庄村三个,水磨村一个,老庄村一个。今天来的咋都是外庄的?”
万桃花道:“咱村上说大也不大,到年龄要说媒的也就那几个,前两天都来完了,再来的多半都是别地打听来的。”
阮清将纸对折后装到兜里,道:“等吃完饭,我再整理整理。对了,这些人跟你说了有啥要求没有?”
“其他人说的都比较含糊,只说家里不饿肚子就能相看,就水磨村的那家,说是家里闺女刚刚十八岁,长得花骨朵一样,他家就想找个跟刘爱云一模一样的。”
言外之意,也想找个当兵的,且职务还不能低,得跟李有福一样是个连长。
阮清有些无奈。她接连说成了几对军婚,没想到在他们这一片带起了一股‘军婚热’。这本来是件好处,可来找她说媒的人,个个都仿照着要找连长。
双方能够完美结合,大多都是因为势均力敌,三观相投。若是一味拔高攀比,非但不现实,反而还容易高不成低不就。
万桃花见阮清为难,便给她出主意,“要不,你就只管咱队上这几家,别的地儿的就先晾两天。这些人啊,真是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早上小庄村的一家人来,说是非公家人不嫁,我就问她家是啥条件,她说祖上三代都是贫农,我又问闺女啥文化水平,你猜他家说了啥?”
见阮清看过来,万桃花就道:“他家说,闺女念书是给别家念的,不如不念。”她气道:“我听人说,现在外面社会上都喊着要开放,你说咋还有这种思想的人?”
开放是经济上的,而人思想上的开放,却还有一段路要走。莫说现在这个时代,就是阮清曾经生活过的现实世界的那个年代,偏远山村里依然还有些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家庭,强迫女孩子义务教育期间辍学嫁人的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