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 东宫娇藏 - 日月百百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东宫娇藏 >

第58章

◎回汴京◎

好在裴幼宜没在这件事上过多追问。

临近入夜,起了风,池边有些冷,二人便一起往主屋走了。

眼看马上要到四月,杭州的情况也已经慢慢步入正轨,裴幼宜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已经开始倒数着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殿下,前一阵子宴上一直说杭州粮价居高不下,现在情况如何了?”

裴幼宜甚少关心这些,但既然是来赈灾了,粮价便是重中之重,若是粮价下来,自己和太子就真是快要走了。

赵恂回答道:“之前府衙出面将粮价升高到一百八十钱,全国商人闻风而动,纷纷将粮食运到杭州,但是粮多了,降价是必然的,水路运输都是费用,这些商人不会大费周章的再把这些粮食运走,于是只能降价出售,现在价格已经降下来不少了。”

裴幼宜笑笑:“如此一来,杭州的灾情就算是控制住了。”

灾情控制住,离开父母,她虽会难过一阵子,但是看杭州的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她也跟着高兴。

赵恂点点头,接下来就是做好收尾的工作,效仿洛阳施药局,扩建漏泽园,不出现灾后的瘟疫就好了。

裴幼宜点点头。

二人走在回主屋的花园小路上,路边是齐国公精挑细选出来的四季花朵,江南气候好,即便是在早春,花园里也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不像汴京此时树上才刚抽出新芽。

裴幼宜在自己右手边走着,看着杭州美景,想到回到汴京之后将要面临的一切,赵恂忽然有些焦虑。

有时他也想,若是这太子之位没落到自己身上就好了,做一个闲散亲王,游山玩水,不理政事,与爱人生下三五幼子,膝下承欢,共享天伦。

但他很快又会想到,若自己不是太子,那裴幼宜也不会给自己挡灾了吧,若是这样,那便没什么意思了。

见他不说话,裴幼宜问道:“殿下在想什么呢?”

赵恂笑笑:“我在想,这园子若是咱们的就好了,生活闲适,无忧无虑。”

裴幼宜眨眨眼睛:“殿下若是开口,想必我爹爹会送给殿下的,虽说刚修好不久,但是太子开口,我爹爹一定不敢拒绝。”

这话说得娇憨,赵恂愣了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赵恂从未笑的这么开怀过,一时间裴幼宜也看的呆了,过了会她又认真道:“你要是不好意思开口,我去说,爹爹不会拒绝我的。”

赵恂摸了摸她的头:“我不是这个意思。”

裴幼宜点点头,也是,就算爹爹把宅子给了太子,太子也没时间来住啊。

回了主屋,赵恂和国公还有綦氏说了两句话,之后就便走了。

晚上入睡的时候,綦氏抚摸着女儿的面庞低声问道:“殿下快回汴京了吧。”

裴幼宜点点头,侧头看着母亲:“再有二十天吧。”

綦氏有些唏嘘,女儿离家一年多,在身边呆了几个月,眼看着又要走了。

但是女儿一回到汴京,估计自己和国公就也要动身了。

想到这,她低声和裴幼宜说道:“你还记得那日太子来咱们家,与我和你父亲私下里说了些话吗?”

裴幼宜点点头:“记得,到底说得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意告诉我。”

綦氏严肃道:“说得都是朝中机密,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约好,殿下不与你说,也是不想让你担心。”

裴幼宜急切道:“都这么瞒着我,我才更担心呢。”

綦氏安抚她:“是啊,这不是想着你快回汴京了,这些事还是告诉你,让你心里有个底才好。殿下说,等回了汴京,他便会像朝廷提议让你爹爹挂个高职,去全国巡盐。”

“啊?这是何意?”裴幼宜问道。

綦氏家是盐商出身,自然清楚的很,像女儿解释更要说的清楚明白:“国库中的银钱,一半以上是来自盐税,你祖父管家的那几年,国库银钱七成来自盐税,人人都知道盐税是一大笔钱,所以自打盐商开始各级高官层层盘剥,真正入了国库的盐税,又只是实际盐税的十之五六,巡盐就是要把这些漏交的盐税补上来。”

裴幼宜认真听着,随后问道:“母亲,那舅舅家……没事吧?”

綦氏笑笑:“你放心吧,殿下找上咱们家,就是因为咱们遵纪守法,就算有账目上的疏忽,后期再补上就行了。”

裴幼宜点点头:“那就好。”

綦氏低声调侃道:“你和太子情投意合的,家里自然也不会拖你的后腿。娘就你这么一个女儿,咱们家和你舅舅家绝对不会让人说出一丝坏处来,让你安心出嫁。”

裴幼宜钻进綦氏怀里,撅撅嘴道:“娘……”

綦氏拍拍她的背嘱咐道:“这些事你千万莫要让其他人听了去,巡盐使是个大肥缺,多少人盯着呢,太子说有办法让你爹去当,但是娘担心万一中途被人提前知道了,难免会生变故,所以切记,不可声张。”

裴幼宜严肃的点点头。

接下来几天,裴幼宜参加了姚云英的婚仪。

她的婚事办的仓促,但是宣德候府就这么一个女儿,场面也不小。

只是她下嫁前几天,那书记员的父母就开始仗着侯府女婿的身份在城中为非作歹,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吃霸王餐和定衣裳首饰不给钱这种事说出去实在丢人。

可怜宣德候府,还没成亲就已经开始帮着亲家擦屁股了。

婚仪上姚云英的眼泪就没停过。

裴幼宜远远看着,虽也不觉得解气,倒也不觉得替她难过。

多行不义必自毙,沉舟莫救,早就没有希望的事情,她就不该在上面花心思。

-

赵恂的赈灾政策,在前期受到了一些质疑,但是眼看着杭州情况好起来之后,他的所作所为便传的更加神乎其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