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从银行贷款 - 八零年代女首富 - 金面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54章从银行贷款

周秋萍把所有的贸易合作伙伴都捋了一遍。

愿意继续合作的,留在名单上。不想冒这个险的,大家一拍两散,谁也别绑架谁。

这个捋的过程倒是意外拓展了她的货源渠道,叫她发现了好几家发展的很不错的乡镇企业。

作为典型的气候企业,乡镇企业是随着政策的松和紧发展好与坏的。能够在高压中还顽强生存的企业多少都有两把刷子。

而周秋萍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个体户,她真心希望乡镇企业能够蓬勃发展。

出去打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跟出国也差不多,都是背井离乡,能混出头的永远是少数。最早一批农民工过的日子,她经历过,难听点讲,叫连狗都不如。谁都能欺负你。

乡镇企业发展好了,却能让农民更有尊严地改善生活,经济发展推动的思想进步又能惠泽更多的农村人,无论男或女。

最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同样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下成长,更加现实,完全没有仗着身份就下巴看人的概念。他们狡猾又现实,只要能挣钱,这买卖他们就做。

在乡镇政府和供销社联名担保下,样品获得了外商认可的乡镇企业的大批货终于到了周秋萍手上。大家达成了新贸易伙伴关系。

五月份的第二个礼拜二,周秋萍发出了目录要求的最后一批货。与此同时,1200万美金的真丝衬衫货款也到了她的账上。按照现在官方汇率,这一单生意她净赚了差不多四倍。

不过倘若单纯从一单生意上判断,她也谈不上大赚,因为从进入五月份起,深圳的股市疯了。

也不知道究竟是谁传出来的,说政府要整顿股市,停止发行新股。这话一入了耳,原本就暗潮汹涌准备好好抢一批新股的资金瞬间涌入了老五股。接着股票就跟深圳的气温一样,其他地方岭南以北还是春天呢,他们已经火热入夏,温度蹭蹭往上跑。

去年还冷冰冰乏人问津的股票瞬间变成了香饽饽,交易网点外面人山人海,所有人都往里面涌。柜台上的报价已经没了现实意义,因为大家认准了股票会涨,几乎已经找不到人出手。

这会儿匆忙涌过来的新股民想买股票怎么办?不管你是普陀山的和尚还是凑了全村人钱鏖战股市的村长,唯一留给你的选择基本只有外面的黑市。码头买进,车站出手,所有人都在炒股票。他们的出售价格,是柜台报价的两倍甚至三倍。

即便这样,还是有人咬牙挤进去买。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赌赢了,这波在黑市上买股票的人最后都赚了。

陈自强也疯了,乐疯的。

他以18块每股从周秋萍手上买了深发展股票,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场外价格就飙到了30块一股,他能不高兴吗?而且不仅仅是深发展,他跟着周秋萍用为她买股票提取的佣金购买的其他几支股票也涨了,就跟开水锅一样翻滚。

这一回,他绝对能赚取千万身家。当初从家里借的钱,别说连本带息了,估计翻倍他都能还。

“周经理,你是要继续在场外收股票还是打算出手?”他笑嘻嘻道,“现在你卖出的话,肯定能赚好几千万。”

周秋萍谢绝:“我不卖。”

陈自强的失望只有一瞬,因为现在大家都看好股票啊。甚至有顺口溜说专家不如炒家,炒家不如捂在家。所有感觉自己赚到了出手卖了股票的人都在后悔呢,因为股票一天一个价。

“那你打算再吃进?”他不介意再多赚取份佣金,又滔滔不绝地推销股票,“你现在买肯定赚的,三月份海城的那位书记在香港说海城证券交易所今年肯定成立。深圳股市跑在海城前面,要成立也是深圳先来,股票很快就会继续大涨的。”

周秋萍赶紧喊停:“等等,今年成立?这消息可靠吗?”

“当然可靠。”陈自强信誓旦旦,“三月份在香港说的,好大的口气。”

周秋萍想说人家以后是总理,你还觉得人家口气大吗?

她瞬间兴奋起来,到了一定级别的官员说话绝对不可能张嘴就来。即便现在海城毫无准备,但上面说了今年要把这事办起来就绝对能办起来。这就叫集中力量办大事。

对,她要继续买股票,但不是在深圳,而是海城。

周秋萍匆匆表态自己不卖也不买深圳的股票之后,就跟陈自强道别,搞得金融专业的大学生满头雾水,一时间怀疑自己的推测错了,后面鹏城的股票其实不会大涨。

不管不管,不大涨也会小涨,反正亏不了。

他信心十足,又投入到股市风云中去。

周秋萍则联系了侯晓斌跟吴康,询问海城的股市。

说来也有意思,深圳都火成那样了,海城的股市却冷冰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海城距离香江太远,而疲软的经济形势让大家愈发谨慎。反正现在海城老百姓专注搞国库券的有,炒猴票的也有,但大家对股票都没啥兴趣。

侯晓斌兴致勃勃:“周经理,你要不要出手猴票?现在价格涨上去了,有人出50块钱买呢。”

当初周经理购买的时候,差不多是30块钱一张买进的,现在涨了2/3的价格,投资回报率真高。

他又忍不住在心中懊悔,假如当初他们也投资邮票的话,肯定能大赚一笔。

周秋萍在心中暗暗想,这才哪到哪儿啊?比起猴票的天价时代,压根就不算什么。

她开玩笑道:“不卖,我要留着当传家宝。我只买股票。”

侯晓斌追着问:“股票真的能涨吗?”

他要没记错的话,周经理不久前才买过一次股票啊,足足有百万之巨。

周秋萍笑道:“你这问题问的,你看看现在深圳股市已经热到什么程度了。交易的柜台都被挤爆了。外面的黑市都在买卖股票,你说这意味着什么?”

侯晓斌虽然是搞军工研发的,但他早早参与过倒卖国库券,跟大部分这时代的人相比,他的经济意识还是十分敏锐的。

黑市出现就代表官面上的买卖已经没办法满足需求。黑市火爆,大家一票难求,那肯定得找更多的门路啊。

侯晓斌算是了解股票的人了,知道不同股票之间有区别,有的会涨,有的会跌。但他同时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大部分老百姓不清楚也暂时没办法理解各支股票之间的区别。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家在深圳买不到股票,想要寻找新的途径,就会跑到海城来。因为全国也只有这两个地方公开卖股票。那些企业内部发行的股票不算,一般人除非有门路,否则也不好找。

当股民认为各个股票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到了海城股市火爆的时刻了。

侯晓斌兴致勃勃:“周经理,你打算买多少啊?”

作为拿死工资的穷人,他是不可能像陈自强一样潇洒入市,成为第一批股市富豪,但这并不影响他过干瘾。

周秋萍没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笑笑:“那我得看看到底有什么股票能买。你要是手上有闲钱,不如支援下国家经济建设吧。你看现在整个经济疲软成这样,企业没钱开工,老百姓宁可把钱存在银行藏在家里也不拿出来用。国家需要大家消费。”

侯晓斌刚想说因为大家没钱,所以才不花钱。但再想想深圳股市的火爆,好像这话实在没啥说服力。大家只是把钱藏起来,花在他们想花的地方。

他在心里盘算了一回,感觉自己勉勉强强应该能拿出1000块,就咬咬牙下了决心:“好,我买1000块钱的股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