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看戏/惊堂枝
在银鹊楼逛了大半夜,第二天宁秋睡到了中午才起床。
昨天除了“鱼鳔”外,他们后来还买了不少别的东西,都可能在那个水下的墓里用得到。当然,这些东西的重量他们也都是严格筛选过的,不然用不用得上不一定,反倒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中午宁秋吃吃喝喝,过得快乐极了。晚上他们要去流苏社看戏,就下午的时间比较自由。
于是她又跑去了一趟谢园。
她还是很想知道师父以前的事的,就是不知道那个谢公子会不会跟她透露。毕竟在她记忆里,师父一直是跟她在一起的,如果他们是旧友的话,那应该是师父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了。
那个时候的师父,会是什么样的呢?
而现在的师父,又在做些什么事呢?
可惜等宁秋到了谢园,谢春归竟然没在。不过他的两个侄子侄女倒是在,于是宁秋留了下来,陪他们一起喝了下午茶。
照例是墨钦招待的她。他还给她准备了很好吃的点心,讲了不少栖竹的事情。
宁秋他们要去的鬼龙墓是在一个景区里边,而这个景区平时对外开放,只有每月十五日到十八日是封闭的,因为那会儿景区需要清洁环境,还需要检查景区内的设施是否被破坏。在这段时间内,景区是不放游客进入的。
今日是十三,所以他们整个队伍要等到后天才能行动。
这事宁秋也是刚知道的,她之前还以为这几天专门就是留给他们玩的,毕竟栖竹好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而且还有很多好吃的。
从谢园回来,宁秋的肚子鼓鼓的,连晚饭都吃不下了。
因为天气太热,她重新洗了个澡,换了身轻薄的衣裳,就直接跟江星曜一起去流苏社看戏了。
……
这个流苏社虽然是个大戏班子,但他们的戏园子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华丽,反而处处低调,一眼看去朴实得紧。
但再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许多微小之处别有心裁。看来这里的老板比起表面的风光华丽,更喜欢在细节上下功夫。
只有有耐心的人,才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就像看戏一样,许多人来这里都是冲着流苏社响亮的名头来的,而这些人里头,到底有几人是真正喜欢看戏的呢?
宁秋和江星曜到了之后,验了戏票走了进去。他俩来的已经算早了,但是一踏进大厅,才发现里面几乎已经坐满了人。
平日里流苏社就一直是满座,更不要说今日有元老板的戏。这戏票早就被抢完了,因为群众呼声太大,流苏社忙又准备了另外的戏票,虽只能站着,但抢票的人一样不少。
谢春归给的是靠近戏台第二排的坐票,是非常好的位置了。而最前排是何家包下的,这会儿他们人还没来。
宁秋刚跟江星曜聊了会天,就听到了阿碧的声音,“秋儿,阿曜少爷,你们也来看戏呀。”
宁秋转过头,看到阿碧和李灿正朝这里走过来,她点点头说:“是谢公子给我们的票,我们就来了,你们是自己买的吗?”
“不是……”阿碧坐到了离他们不远的位置,也是在第二排,“我们的票也是别人送的。”
“谁呀?”宁秋问。
旁边的桌子上有不少点心,阿碧的心思瞬间就被吸引过去了,她拿起一块点心塞进嘴里,“你们问小灿好了。”
李灿看了看他们,接着她的话说道:“就是那家醉烟楼的主人,何家的少爷送我们的。阿碧赢了那里的比赛,这个也算奖品。”
宁秋了然地点点头,压低声音说:“听说前面这排位置就是被何家包了的。”
李灿道:“我记得那个何少爷说这日是他母亲的生辰,想必这场戏也是他们家安排的。”
“是这样啊。”宁秋转头跟江星曜嘀咕,“你说谢公子给我们的票,会不会也是何家的人送的?”
这么好的位置,如果开始不知道消息,估计是买不到的吧。
江星曜跟她想得不一样,“应该是买的,当时他送了我们四张,如果是何家送出去的,不可能有这么多张。”
宁秋想了想也是,这种跟着请柬送出去的,不可能一送一大堆。想到这,宁秋瞧了瞧旁边的两个空位,“阮澄和玄光呢?他俩不会不来吧?”
这么贵的票,要是不来就太可惜了。
“谁说我们不来?”宁秋刚说完,后面就有人拍了拍她的肩。她转过头,对上了阮澄可爱无辜的眼神,“我可喜欢看戏了。”
宁秋说:“看不出来,你不要等会看一半睡着了。”
阮澄撇撇嘴,“怎么会?”
比起他,玄光可要沉默得多,他默默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发现李灿和阿碧也在。
阴差阳错的,这第二排的好位置,差不多都被他们队伍承包了。
因而后面位置的一些少爷小姐都在若有若无地打量着他们,毕竟他们是新面孔,以前在圈子里可没见到过。
又过了会,何家的人都陆续过来了。最前排的中间位置是几个特等席,除了何家的一些重要人员之外,谢春归也赫然坐在其中。
宁秋听到他们叫谢春归“谢爷”,言谈之间似乎对他分外尊敬。
谢春归自然察觉到了宁秋的目光,他还特地转过头来,冲她笑了那么一笑。一时间,后排的位置传来了很多的吸气声,显然都是被谢春归的好相貌迷住了。
宁秋也觉得这个便宜“叔叔”挺好看,不过现在她见过了很多美人,已经很有抵抗力了。
这会儿临近开场,整个戏园子热闹得很。待等到敲锣声响起,所有人瞬间安静下来,目光专注地望向了戏台。
时隔多年,那个在无数人心中风华绝代无可比拟的人,终于要再次登场了。
这一出戏,名为《惊堂枝》,是元鹤的新戏,他在里面饰演花旦,也是《惊堂枝》中的重要人物——英枝。
这是一出爱情戏。讲述的是一个叫英枝的少女,来城里讨生计的时候,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一户人家的公子。她对这位公子一见钟情,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然而公子因为幼时有心结,无法对她敞开心扉,所以几次都拒绝了她。
这样过了几年,英枝的感情始终得不到回应,心灰意冷之下,她同意了一位亲戚的介绍,回乡跟别人成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