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殿试 - 隐凤清鸣 - 喜欢蘘荷的洪大人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隐凤清鸣 >

第154章殿试

待会试放榜后,对于那些在会试中脱颖而出的举子们而言,短暂的休憩并未让他们放松下来,反而愈发勤奋刻苦地准备着即将来临的殿试。

梦江南内,苏瑾瑜日夜埋首于书卷之间,她深知这殿试乃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役,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与前程,更与为父翻案的宏愿紧密相连。

而在宫廷之中,相关的筹备事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礼部的官员们穿梭于宫殿之间,精心布置殿试的考场,从桌椅的摆放、文房四宝的准备,到考场的安保与秩序维护,皆安排得细致入微。

与此同时,京城的大街小巷里,百姓们也在热烈地议论着即将到来的殿试。茶馆酒肆之中,众人围坐一团,猜测着哪位举子会在殿试中拔得头筹,成为天子门生。

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士则在谈论着苏瑾瑜在会试中的惊艳表现,对他在殿试中的发挥满怀期待,为这看似平静却暗潮涌动的京城,增添更多传奇的色彩与无尽的谈资。

放榜之后,礼部旋即紧锣密鼓地筹备相关事宜,其中重中之重便是为新贡生们量体裁衣以及悉心教授宫廷礼仪。

只见那礼部的殿堂之内,诸多裁缝师傅穿梭忙碌,手中的软尺精准地度量着每一位新贡生的身形尺码,以便赶制出合身得体、彰显皇家风范与士子尊荣的袍服冠靴。

与此同时,资深的礼官们则神情严肃,一丝不苟地向新贡生们传授着朝堂之上的繁文缛节,从如何行走站立、如何行礼叩拜,到言辞应对的规范与禁忌,皆一一详尽解说,并反复演练,力求让这些即将踏入殿试殿堂的才俊们举止优雅、仪态万方,避免在那至高无上的殿试场合有丝毫失仪之处,从而有损皇家威严与自身前程。

殿试当日,天色尚未破晓,新科贡士们便已齐聚宫闱之外,个个身着崭新的袍服冠靴,神色凝重而又难掩内心的激动与期待。

他们依照会试名次整齐地排列于丹陛之下,形成两队。单名者在东队,双名者在西队,恰似两列即将接受检阅的精英之师。

苏瑾瑜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位列单名的首位,其身后依次是陆今安和李云峰。

而在双名西列首位的,则是与苏瑾瑜等人素有旧识的萧逸尘,其面容冷峻,目光深邃,透着一股内敛的聪慧与沉稳。

苏瑾瑜虽站在队伍的最前列,然因距离虞昭帝的御座尚远,且殿内光线在晨曦的映照下略显朦胧,故而未能真切地看清天子的面容。此刻的她,身姿如松,昂首挺胸,双手微微握拳,努力平定着自己的心绪,展现出非凡的定力与从容。

待那象征着殿试正式开启的鸣鞭声响彻云霄,紧接着鼓乐齐鸣,声震天地,整个京都城仿佛都被这庄严肃穆的氛围所笼罩。

虞昭帝身着龙袍,头戴冕旒,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缓缓升座于那高高在上的御座之上,其威严的气场仿若实质,弥漫在太和殿的每一寸空间。

此时,大学士迈着沉稳的步伐,从殿内黄案之上恭敬地捧出考题,神情庄重地出来交付给礼部官员,后者亦小心翼翼地将考题放置在丹陛黄案之上。

随后,官员们率先向皇帝行礼,动作整齐划一,恭敬虔诚。

众贡士见状,亦纷纷跪地,行那三跪九叩的大礼,山呼万岁,声浪此起彼伏,回荡在宫殿之间。

待行礼完毕,礼部官员有条不紊地散发题纸,苏瑾瑜接过试卷,贡士皆虔诚跪受,双手高举过头,起身之时,目光无意间与不远处的陆今安交汇,彼此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鼓励与决心。她深吸一口气,手持试卷,步伐沉稳而坚定地走向自己的位置。

待坐定之后,她微微闭目,稍作调整,便迅速睁开双眼,目光如炬,仔细审题。只见那考题立意深远,涵盖经史子集、治国理政等诸多方面,既考较士子们的学识积累,又考验其对当下王朝局势的洞察与应对之策。

苏瑾瑜心中暗自思忖,此乃检验自己多年所学、为父昭雪以及实现抱负的关键时刻,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于是,她提起笔来,蘸饱墨汁,开始在试卷之上奋笔疾书,那笔下的文字犹如灵动的蛟龙,在纸间穿梭游走,逐渐勾勒出一篇锦绣文章的雏形。

上首而坐的虞昭帝,心下知晓此次左列首位乃是苏瑾瑜。待见到她奋笔疾书、行文流畅,仿若笔下有神助一般,不禁被吸引,遂起身离座,踱步而来。

苏瑾瑜踏入殿中那刻起,便察觉有道视线仿若芒刺在背,然因惧怕触怒龙颜,始终不敢抬眸直视。此刻,听闻渐近的脚步声,她岂敢自恋地认为是有人前来观阅自己的考卷?直至眼角余光瞥见一双明黄色的皂靴,这才惊觉,当今大虞朝的至高统治者,已然伫立在自己跟前。

虞昭帝的目光仿若蜻蜓点水,在她身上短暂停留片刻,便旋即移开。

苏瑾瑜耳听着脚步声渐远,暗自深吸一口气,竭力使自己心绪平复,权当方才之事未曾发生,继而继续埋首答题。

待苏瑾瑜搁笔,这位久居朝堂、阅人无数的天子,虽尚未亲览其答卷,然但见她答题之际的从容之态与沉稳气度,心中已隐隐然觉出此子定非池中之物,其未来必当不凡。

待殿试结束,前十的试卷呈至御前,虞昭帝率先翻开的便是苏瑾瑜的那份。初读之时,他的眼神便渐渐亮了起来,文中对经史的透彻理解、对时政的精准剖析以及提出的诸多切实可行之策,让虞昭帝连连点头。随着阅读的深入,他时而微微皱眉,似在思索文中深意;时而舒展笑颜,为那精妙的论述与新颖的见解所折服。

“此子之才,着实令人惊叹。”虞昭帝不禁轻声赞叹,心中暗自思忖,若能将这般人才收为己用,于朝廷社稷而言,无疑是一大幸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