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立 -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 - 豆角开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拥立

拥立

从柴府出来的人听到一阵厮杀声,声声震天。

“郎君。”柴平不出手,他们要是回家会怎么样?

会死。

是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是直接的死一死,是眼下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哪怕心里相当的不服气,没办法,柴平既然借力打力,让他们自相残杀,指望柴平出手,断不可能。

他们一群人合计,更要借别人的名头才能凑到的那点兵马,结果他们自己人打起来,一个两个的都快把自己人杀光了,足以证明他们没有办法对付柴平。到现在为止柴平都没有真正出手。

叛军在高门里怎么杀都可以,独独不能伤害百姓,倒是让城中本来因为乱起生出恐惧,以为又将要经历战乱,许要家破人亡的人们稍稍安心。

柴平从来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主儿,让一众将士人们说清楚,她柴平的兵志在守护百姓,大家伙都不用怕,她的兵马绝不会给任何人有伤害百姓的机会。

不过,那动荡的地方就不要去了,一不小心把小命搭上相当的不值。

等闲人谁能想去凑热闹呢,柴平哪怕不提醒他们,他们也断不可能凑前面去。

私底下人们既然知道不会有危险,也纳了闷了,从来一但乱起第一个吃亏的都是他们普通人,怎么这回那么特殊,他们不受影响,倒是里头的达官贵族都快被人杀光了?

有些话看破不说破,多少人认为这其中的缘故怕是他们自己内斗起来了,最终自食其果。

正好,这开封城里的人啊,个个都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清洗清洗也挺好的。

而柴平那里,有了第一个求救的人,第二个第三个,眼看一家子都快被人杀光了,再不想想办法,一家子都要死光。

怎么办,柴平能护住普通的百姓,怎么可能会护不住他们?

至于柴平不过是想当皇帝而已,只要柴平能够救下他们,他们可以奉柴平为帝。

弹幕的人们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当皇帝还能这样操作,让他们求着柴平上。

但不得不说,比起费尽心思的让柴平去拉拢人,想方设法让这群人臣服于柴平,必须是他们求着柴平,盼着柴平登上皇帝位更爽。

偏在这个时候,柴平拿出他们之前说过的话来堵人。

“一介女流之辈,有这个资格吗?”

无数人对上柴平的行为,嘴角阵阵抽搐的同时,想到如果他们不请柴平出面,那群已经杀疯的叛军会继续杀下去,到时候全死绝了,还谈什么乐不乐意听命于柴平一介女流?

“郡主卫边境,保百姓,今又一再平乱,是为能者。况且后周天下本为柴氏所有,世宗在天有灵,定然也是希望郡主再掌江山。”

为了活命,别管什么话违不违心的,先渡过难关再说。

“我毕竟年轻。”柴平作为女子,确实也是相当的年轻,她如今尚不到双十年华,在一群看资历也看成就的人眼里,她是远远不够格的。

“我等虽然上了年纪,要说功劳都不及郡主。我等诚心希望郡主登基称帝,以安天下,卫山河。”

再昧良心的话,他们都要说。

一个个都连忙跪下,无一不希望柴平赶紧的登甚,称帝吧,然后就该出手管管那些所谓的叛军了,绝对不能再让那群叛军继续作乱下去。

柴平望向他们,算是满意了他们的态度。

后史书记载,后周世宗之女柴平,建端朝,取宋而代之,以开封数万万臣民而请之,宋太|祖之子赵德昭,赵德林一道上书,请柴平称帝。

宋开宝八年,宋太|祖赵匡胤为胞弟晋王赵光义所弑,而后赵光义坠楼死于宫中,其子赵元佐起兵叛乱,欲夺江山,后被端高祖平定,开封城内诸乱起,皆为高祖所平,安开封,免天下赋税,济世安民,百姓归附,高祖应众人所请,登基为帝,改国号为端,改元太初。

柴平一步一步登上高阶,俯瞰天下,底下的臣子无论到底心里认不认可柴平这个皇帝,想想城中的所谓叛乱,自他们表示愿意奉柴平为帝,所谓的叛军既消失无踪,有人亲眼看到柴平的兵马出动,将那些人全部都解决。

这些叛军有叫嚷他们都是为了救出赵元佐的,更指责柴平狼子野心,一介女流竟然也敢肖想成为皇帝,他们不服。还有赵德昭和赵德林两个半点骨气都没有,既然是没用的东西,他们都不会指望他们,倒是寄希望于赵元佐,以为赵元佐像赵光义的儿子,敢想敢做。

想必若非赵元佐败于柴平之手,这天下该是他的。

行,叛军只管喊他们的,反正柴平并不在意他们忠于谁。棋子而已,对她有用她用来即是,没用的大可不必理会。

借着那些人喊出的口号,柴平在登基之后,既封赵德昭为安王,赵德林为睿王,就凭这一点,确实挺让人感慨万千的。谁让赵匡胤在世时都没封两个儿子为王呢,结果现在倒是让柴平封上了。随后有人提议该处置赵元佐一群人了。

是该处置了,谁让赵元佐虽然被关押起来,打他的口号杀了不少达官贵族的所谓叛军不在少数,柴平将那些人全都拿下,要处置不能只处置一个对吧。

因此,家人惨被杀害,当时没有能力对付贼人的人们,这会儿对上柴平终于登基,一切都要回到正轨,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报仇!

柴平最多算是一个见死不救,找她报仇太牵强,但那一些私底下对他们家的人动过手的仇人,一个都不能留。

哦哦哦,竟然没有人再为赵元佐求情啊,没有人打着赵元佐兄弟是赵家的子孙的事,要求柴平对他网开一面,这样的结果算不错吧。

柴平对这个事,第一时间转头询问赵德昭和赵德林的意思,毕竟是他们的堂兄弟,他们肯定不可能全然没有想法。

有想法是好事,有想法不妨说出来,大家伙一块听听对吧。

赵德昭第一反应是望向赵德林,赵德林与之对视,最终出列道:“虽为至亲,却有杀父之仇。以乱国本之人,当诛之。”

没错,乱国本之人,岂能留他们活下去。

赵德昭从赵德林那里得了一句准话,马上出言附和表示,“正是如此。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赵光义亏得死了,否则他们绝对不可能放过赵光义。

赵元佐仗着赵光义留下的势力,一而再,再而三的想对他t们家的人动手,就凭这一点,同样可以要他们的命。不成功便成仁,想必聪明如赵元佐早在动手前已然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柴平也干脆,都想让赵元佐他们一家子死,即下令,斩首,一个不留。

如此一来,难得朝堂之上的臣子们第一次对柴平生出感激之意。

弹幕们都不得不感慨,本来就应该要杀的赵光义的家眷,借产杀他们时候收拢一波人心,柴郡主属实是高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