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道 -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 - 豆角开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一个公道

一个公道

赵匡胤面上讪讪,谁有理谁无理,他能不知道。

说来说去,柴平为何突然得罪赵光义,为的正是赵匡胤。

这些事赵匡胤想忘,好意思忘吗?

他有柴平相助破了困境,没落得一个为了女人不顾兄弟情义的名头,也让天下臣子看见,赵光义这个皇帝的亲弟弟问题不少。

之后赵光义杀鸡儆猴,杀一个宫女要落柴平的脸,柴平以牙还牙,杀了赵光义手下一个副将,更要求处置当时动手杀人的所有人,更相当于将赵光义的脸踩在地上。

赵匡胤对事情的发展不是不头痛,再头痛他也没办法。

当着他的面,赵光义无一不在保证,他肯定不会对柴平做些什么。

事实上呢?

柴平前去祭奠柴荣,那一路发生的行刺事件,赵匡胤早已查清其中有不少正是赵光义的人。

为此,赵匡胤在得知柴平被掳后,第一时间怀疑的正是赵光义。

没办法,赵匡胤在柴平出事前又一次敲打了赵光义,赵光义保证绝不会让手底下的人再行刺柴平,随后便出现柴平被掳一事。

杀不了,干脆把人掳走,将人送往契丹,借契丹的手解决柴平,这难道不可能?

赵匡胤听闻消息后对赵光义的无底线再一次感到震惊,一个小娘子罢了,赵光义如此容不下?睚眦必报?

赵光义一回一回的辩解并非他所为,还让赵匡胤只管去查。

查,查到如何,查不到又如何?

赵匡胤能为了柴平的事将赵光义杀了吗?

不能。

今赵匡胤迎向柴平道:“此事朕一定会给你一个公道,你不能动手。”

“陛下,杀人能偿命吗?”柴平对下赵匡胤的安抚仅有此问。

杀人的那一个能偿命?

如果不是柴平有些本事,她早已死了!

赵光义杀人是事实。

“还有我方才送给陛下的种种铁证,难道陛下依然认为不该处置?”柴平问的不仅是自己的事,更关系国事,律法。

因为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哪怕赵光义犯下的事早该砍上十遍二十遍的头,赵匡胤依然无条件的企图维护赵光义?

当皇帝都这样的任性,都这样的罔顾律法吗?

柴平很想知道,在赵匡胤心中,国法是什么?天下人又算什么?

“好了。”赵匡胤被柴平问得非常的狼狈,狼狈的出言喝斥,表露出不耐烦,也不想再听到柴平说话。

“父皇息怒,请父皇看平儿也是心急国家安宁的份上,一时失了分寸,没了规矩,莫与平儿计较。”赵德林连忙站出来,又一次挡在柴平的面前向赵匡胤求情。

同时回头连忙警告的提醒柴平道:“平儿,与父皇赔罪。”

这会儿弹幕上的人又开始说话了,〖突然感受到什么叫封建,什么叫无上的权利。还有为什么我们以前要反帝制反封建了。因为是皇帝的弟弟,杀人放火也好,出卖国家也罢,竟然都可以无罪,依然能够高高在上,享尽荣华富贵。〗

〖别说了,我现在只担心柴郡主因为想讨要一个公道引起赵大的不满,要知道如果赵大也不满于柴郡主,柴郡主将来的路更不好走。一个赵光义已经够难对付了。〗

〖赵德林啊,你清醒清醒吧。你想两边调和,根本没有调和的可能。你别再指望了好吧。〗

〖所以啊,这世间上从来最可靠的人只有自己。男人,他有保护你的心又怎么样,没有保护你的能力,更没有往上爬为你扫清障碍的决心,好听的话,听听算了,别想不开信。〗

柴平一眼瞥过弹幕一句接一句的感慨,不知道的怕是以为一个个都经历过多少大事。

当然,他们有些话还是在理的。

“陛下,我说错了吗?该赔罪吗?”柴平怎么可能会不知道眼前的赵匡胤并不怎么乐意听她戳破一切,但她非说不可,不说,她永远藏在心里,一辈子都过不去。

她想看看,到底在她面前的赵匡胤有没有一颗为民之心。

她更想知道,在赵匡胤心里,到底是他弟弟赵光义重要,亦或者是天下律法更重要。

柴平等待赵匡胤的答案。

赵匡胤迎上柴平黑白分明的双眸,柴平的眼里只有追求真理的认真,并非怀揣私心。

况且,赵匡胤能理直气壮的告诉柴平,他偏袒自己的弟弟,他一定会偏袒自己的弟弟?

这样的话传扬出去,不定要被多少人上谏。

可是,赵匡胤难道应该大义灭亲,一切都按律法办事?

大宋的律法管的到底是谁,赵匡胤当真不知?

“此事不必再议。”赵匡胤没有办法回答,只能朝柴平丢下这句话。

“哪怕铁证如山?”柴平的视线落在赵匡胤手里她刚交上去的证据问。

赵匡胤脸色再次一僵,赵德林在此时已然急忙拉过柴平道:“父皇,父皇,平儿累糊涂了,我先送平儿回府休息。不打扰父皇了。”

丢下这句话,赵德林与赵匡胤见礼,急忙拉过柴平往外走。

可惜刚开始没拉动,还是赵德林唤一声平儿,提醒柴平不宜操之过急,否则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