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吹个大牛 - 大明隐相 - 一江东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明隐相 >

第112章吹个大牛

第112章吹个大牛

大明开国,万象更新。

正月还没结束,京城街道上的年味儿依旧十足。

距离苏闲在宫里说那些话的日子,已经过去五天的时间。

刚回到家,娘亲先是喜出望外,拉着苏闲看了好几圈后,旋即便是长吁短叹。什么她昨天去接自己的时候,一路上听了好多的传言,今天又是心惊肉跳,幸亏父亲早朝去了奉天大殿云云……

苏闲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而这几天的时间,他其实一直在盘算,自己该怎么搞这个新学。

说白了。

如果没有父亲在奉天大殿,突然说出来的改动四民。没有几位夫子的重启科举,没有那位皇帝的突然询问。

苏闲还真没想到,新学那地方去。

不过,若真说起来,还真得多亏他们。

苏闲希望是三种。

西方的文艺复兴,马上就要开始了,从14世纪往后,就开始踏上油门,工业时代正在招手,生产力的提升让西方仿佛真的如同上帝眷顾,一个个在后世都散发光芒的名字,恒耀于空!

就说现在……苏贵渊走在哪儿都得被惦记着。

没有开拓之心,就会变得内守,内守就会安逸,安逸就会内斗,内斗就会废弛武备,争权夺位,然后历史循环,走向灭亡……

朱元璋肯定想过防制这种现象,比如分封诸王就是他制衡朝野权臣、朝政混乱的一个办法。

但可惜,内斗内行!

按照历史脉络来看,前者如同烈日当空,但没多久就夕阳西下。

确认了一件事……

苏闲还真得为未来打算。

借着历史洪流,这小火苗迟早要成为席卷天地,乃至改天换地的烈火!

以前是两种。

改制宝钞提举司!

一时间,一个关于苏贵渊新的名词,已经出现在了这大明朝堂之上。

要不是自己在皇宫里经营的好,现在又已经献药治好了太子妃,再度名震京城!

以淮西势力为首的……胡惟庸一方,如今其坐镇中书省,权势正浓。荐举之法,本来是整个朝堂百官、地方官都可用的选仕之法,但不敌人家左手握着吏部,右手握着御史台。

可惜,苏闲和他们,怎么论,都论不到一起去。

迟早也得进入官场旋涡!

而后者却是老而弥坚,很快要活出不知道第几个春。

但苏闲提出格物后,越是结合现在的局面,就越是觉得可行。

尽管这个就如同燧人氏取火一样,最开始只是一个小火苗。

大儒教化皇子,文官坐镇朝堂,地方官治理天下。他们尽管没有武将的霸道锐气,但潜移默化之下,就会占据主导权。

在内部争斗时,这些人远远要比想象的团结,甚至手段齐出,防不胜防。

不是他对自己没信心。

官场新贵!

真到了那时,朝堂之上论资排辈,你是我的先生,我是你的同乡,我爹曾是元庭旧臣,东南仕族,咱们都是一家人……

而另一个便是默默不言,看起来就跟软柿子一样,连个像样的代表文臣都推不出来,还让宋濂熬老头,提出之前被起了又废的——科举。

这可是父亲苏贵渊,早年前一笔一划,趁着开国前后,勤恳劳动来的房子。

……

自己一家在京城并无底蕴,论起家世,也没有在元庭当官的,更不是东南仕林之人,再加上宝钞提举司的财权大握。

苏家祖籍在关中,祖父带着父亲流落在湖广,歪打正着之下,才赶了个巧,趁着朱元璋还没称帝,就来这南京城有了一间小院。

而苏家圣眷正浓!

就在昨日,又有轰动的消息传出,朱元璋在文华殿邀请两位丞相、六部尚书,御史大夫……等等三品以上的大员。

苏闲回来的第二天,常府的老太君甚至亲自上门感谢!那种规模,几乎把这個杏花巷都给挤得爆炸了。

如果朝廷以后真的定下了科举,把先贤大义的《四书五经》奉为圭臬,将其当成国朝选仕的唯一准则。

但现在……

而如今的朝堂之上,关于选仕的趋势。

大明不可能年年都打仗,没有那么多的新晋勋贵和武将。但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却足以让现在还是“弱势方”的文臣,逐渐坐大,并且逐渐把控朝堂!

那苏闲对于自己,未来能否在这洪武朝堂上站稳一席之地,甚至能否保持现在的“领先位置”,还真没有把握。

那绝对是香饽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