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1 空山梵呗静2,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3。绝顶茅庵里4,老衲正孤吟5。
云中锡6,溪头钓,涧边琴。此生着几两屐,谁识卧游心7?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8,何日得投簪9?布袜青鞋鞵约10,但向画图寻。
【注释】
1西山:山名,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拒马山,西北接军都山。有百花山、灵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秋爽:秋日的凉爽之气。
2梵呗:佛教徒作法事时念诵经文的声音。
3疏林:稀疏的林木。
4茅庵:茅庐,草舍。
5老衲: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自称。亦有借用于道士者。唐戴叔伦《题横山寺》诗:“老衲供茶盌,斜阳送客舟。”
6锡:即锡杖,谓僧人出行。
7卧游:指欣赏山水画、游记、图片等代替游览。
8槐安:槐安国或槐安梦的省称。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槐安国和南柯郡。后因用来比喻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宋范成大《次韵宗伟阅香乐》:“尽遣余钱付桑落,莫随短梦到槐安。”
9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晋陆机《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岂投簪其必谷。”
10布袜青鞵:多指隐者或平民的装束,借指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赏析】
在人们的印象中,题画诗似乎可供发挥的空间不大,多为应景之作,但是也不乏佳品,譬如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就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句。题画诗中我们最熟悉的当属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浅淡生动,情境、意趣无一不足。
纳兰的这首《水调歌头》也是题画之作:上片侧重景与境的描写。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可以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得到安慰。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隐士生活为许多古代士人所倾慕。空山不见人,青枝茂密,绿叶扶疏,一个简朴的小茅棚里,老僧正微闭双目虔诚地念诵经卷。他是念诵的《金刚经》还是《多心经》不可而知,只听到梵音声声在静谧的山林中悠远回荡,把寂静的夕阳无限拉长。诗人对这种生活产生了无限向往,看着这幅画作,禁不住神游开去,觉得官宦日子真是受罪。这种心态类似于今天的城市白领梦想着去乡下承包一块土地,开垦自己的一块菜园,养一群鸡鸭。
纳兰为我们描述的美景,确实美若天外,让我们心生向往。有些东西,包括某些生活的方式,我们一生也不可能真正拥有,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体味、去追求。向往美、向往一种极致的洒脱,到底比追求一些黑暗的、无聊的生活要好。
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1
落日与湖水,终古岳阳城2。登临半是迁客3,历历数题名。欲问遗踪何处,但见微波木叶4,几簇打鱼罾5。多少别离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人间无数金碧6,未许著空明7。淡墨生绡谱就8,待倩横拖一笔,带出九疑青9。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10。
【注释】
1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古城楼。相传三国吴鲁肃在此建阅兵台,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巴陵(即今岳阳)时,在旧阅兵台基础上兴建此楼。主楼三层,巍峨雄壮。登楼远眺,八百里洞庭尽收眼底,为古今著名风景名胜。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有咏岳阳楼诗。宋庆历五年滕子京谪守巴陵时重修,范仲淹为其撰《岳阳楼记》,名益著。其后迭有兴废。
2终古:往昔,自古以来。
3迁客:遭贬迁的官员。
4微波:细小的波纹。木叶:树叶。《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又,元萨都剌《芙蓉曲》:“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5鱼罾:渔网。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
6金碧:金黄和碧绿的颜色,此处指金碧山水画。
7空明:空旷澄澈。
8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唐韩愈《桃源图》诗:“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9九疑:亦称“九嶷”,山名,在湖南宁远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
10鼓瑟:弹瑟,这里指“湘灵鼓瑟”,谓湘水女神弹奏古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明张景《飞丸记·芸窗望遇》:“我也曾见湘灵鼓瑟曲里称神。”精灵,指湘灵。
【赏析】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个开头,恐怕没有人不知,没有人不晓。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让洞庭湖畔的古城楼永远镌刻在了中国文学史上。
岳阳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据说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唐开元四年,张说被贬到岳州。张说想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一座与洞庭湖壮丽景观相得益彰的“天下名楼”,于是张榜招揽能工巧匠。潭州青年木工李鲁班手艺高强,对楼台建筑也颇有心得,张说就请他出手设计一座三层、四角、五梯、六门、飞檐、斗拱的楼阁。一个月过去了,李鲁班拿出的设计图纸让张说非常失望:不过是一座小亭子。张说表示,这个设计完全不行,再给你七天时间,一定要给我设计出一座气势宏大的阁楼。
李鲁班犯了愁,七天时间,设计一座华丽的大阁楼,怎么可能呢?李鲁班蹲在洞庭湖边上苦不堪言,这时,溜达过来一位背着包袱的白发老人。老人看李鲁班愁眉苦脸的样子,问清缘由,说:“这不难,你把这些木块拿去把玩,兴许就能琢磨出些门道来。”说着,老人从包袱了拿出了一堆大大小小带着编号的木块。李鲁班拼来拼去,果然鼓捣出一座宏伟阁楼的模型。旁边的百姓围着看热闹,都说是祖师爷鲁班显灵,老人笑着说,他不是鲁班,是鲁班的徒弟,姓卢,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李鲁班的新设计让张说非常满意,不久,气象万千的岳阳楼就拔地而起。
岳阳楼自建成之日起就受到了文人骚客的无限喜爱。人们不时高登楼上,把酒言欢,或吟诗,或长啸,或抒胸中之块垒,或抒发满怀豪情。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湖光山色的岳阳楼,是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纳兰的这首《水调歌头》为题画之作,所题之画的主题,正是岳阳楼。纳兰在诗歌中赞美图画,感慨人事:这岳阳楼的落日与湖水自古以来都是岳阳城的名胜。来到这里的大都是迁客骚人,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句。但要问寻他们的遗踪,却只能看到洞庭微波,木叶凋零,几处渔网横卧。人世间多少离恨,都如同这寂寞哀雁飞下孤洲。无论风雨晴空,无论明月暮霭,都各具风情。人间无数精美的金碧山水画,都不及它的澄澈空明。只用淡墨生绢摹画,巧妙地横向拖出一笔,那九疑山青青的风神便呈现出来,就如同在这潇湘夜色中,那湘水之神正弹奏着古瑟般栩栩如生!
这首词可谓是题画词中的翘楚,意境空灵,将画面中的景色与岳阳楼、洞庭湖的典故、名句融于一处,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观诗如览画,且词句铿锵,更富音律之美感,读过之后,满口辞藻的余香。
凤凰台上忆吹箫
除夕得梁汾闽中信,因赋。
荔粉初装1,桃符欲换2,怀人拟赋然脂3。喜螺江双鲤4,忽展新词。稠迭频年离恨5,匆匆里、一纸难题。分明见、临缄重发,欲寄迟迟。
心知。梅花佳句,待粉郎香令6,再结相思。记画屏今夕,曾共题诗。独客料应无睡,慈恩梦、那值微之7。重来日,梧桐夜雨,却话秋池8。
【注释】
1荔: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
2桃符: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辟邪的桃木板。后在其上贴春联。借代春联。
3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灯烛之属。
4螺江:水名,也称螺女江。在福建福州西北。宋葛长庚《寄三山彭鹤林》:“瞻彼鹤林,在彼长乐嵩山之上,螺江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