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 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 - 纳兰性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卷三

青衫湿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1,绿窗红泪2,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3,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4,痴数春星。

【注释】

1从教:听任,任凭。分付:同“吩咐”。

2红泪:指伤离或死别的眼泪。

3领略:欣赏,晓悟。

4漆灯:灯明亮如漆谓之“漆灯”。风飐:风吹。

【赏析】

纳兰自号楞伽山人,在佛教中,“楞伽”是真实的一座山,据佛典故事中说,佛陀进入楞伽山讲说佛法,之后便有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即《楞伽经》,这部经书成为了之后中土闻名的禅宗经典。而后,达摩祖师又将这部经书传给了慧可,从而开启了中土佛教的“楞伽师”的时代,又经过了弘忍和慧能两位禅师的努力,禅宗才算在中土定型,成为了中土的一种文化得以发展。

所以,《楞伽经》带来的是禅定的方法。在清朝十分流行,纳兰之所以选择这个自号,想来与此有关。纳兰的妻子死去后,悲伤得难以自禁的纳兰,在万念俱灰的心情下,总是会在佛灯下呆坐,自然也就是需要依靠禅定来分散心头的创痛,结上了《楞伽经》的佛缘。

这首词抒发对亡妻深切怀念的痴情:近来我有很多的心事,你不在了,我要向谁诉说?一切都听凭安排,绿窗之下的离别之泪,春天里的莺歌燕语,这一切都曾经领略过,如今却一去不返,空负这一片痴情。恍惚之间仿佛感受到你来到我的身边,在风中的烛光下默默地数着春夜里的繁星。

“近来无限伤心事”,纳兰的一开篇便写出了自己内心的伤感,最近的无数伤心事,都只得埋藏在自己心里,因为无处可以诉说,你早已离去,我的知己只有你一人,你走了,我的心里话还能对谁说呢?

卢氏不但是纳兰的妻子,更是纳兰的红颜知己,纳兰为卢氏所题写的悼亡词数不胜数,可是每一首,他都能够写出情词中的哀婉,他是真的无法割舍对卢氏的一片情深。不像封建社会里的其他男性,纳兰对女性的爱是发自肺腑、十分真切的,他一旦爱上一个女子,那便是一生一世无法离弃的。

自然,卢氏是幸运的,她能够与纳兰真心相爱一场,死后,又能够被纳兰如此思念,封建社会里只怕少有女性能够像她这样幸运。但是活下来的纳兰,却是不幸的,他的伤痛,无人诉说,他只能够低沉地与卢氏讲“谁与话长更”,你的离去,对我的打击是多么大,你可知道?

卢氏自然是无法知道,人死如灯灭,卢氏的离别,就注定了纳兰在这个世上的孤寂,“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纳兰自然也是知道,自己的思念无济于事,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但是纳兰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思念,他一想到从前,便要忍不住泪如雨下,悲痛欲绝。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当时的恩情,今日看来,真是无奈,早知如此,当日便不用多情一片,也会省的今日的难舍难分吧。话虽如此,但纳兰又怎么能够放下那一片深情。过多的思念,让纳兰心生幻觉。“忽疑君到,漆灯风,痴数春星。”好像感觉到卢氏又回到了他的身边,仔细一看,却只是孤灯冷风飐,窗外星星寂寥,也不过是清冷的夜空,哪里有卢氏的影踪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便是纳兰这般吧。

落花时

(按此调《谱》、《律》不载,疑亦自度曲。一本作《好花时》。)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1。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2。

笺书直恁无凭据3,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注释】

1香荑:柔软而芳香的茅草嫩芽。荑,茅草的嫩芽。

2依依:美丽。

3笺书:信札,文书。直恁:犹言竟然如此。无凭据:不能凭信,难以料定。指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即谓“误期、爽约”之意。

【赏析】

这首词刻画恋人相会时的场景:夕阳中,谁把她从楼上唤出,手握一把香草。下得楼来,她却忍着笑意立在阶前,一语不发,尽管如此却依然美丽。信中相约却未如期而至,如今就不要再说什么相思了。劝你沉醉小窗,还没有到落花相见之时呢!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这首词写下了夕阳西下,恋人相约时,既相爱又娇嗔的场面。纳兰依然是用他典型的直白开场,写下了这个故事的开端,从楼梯上下来,女子手中握着香草。“香荑”是指刚刚长出来的嫩草,带着淡淡青绿色,有着植物特有的芳香,好像男女初恋的味道,青涩,好闻。

本来,恋人相见,应当是欣喜若狂,立即相拥在一起。可是这时,女子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她被恋人唤出,从楼上下来,在楼梯上,手捧香草,微微带笑,准备去和朝思暮想的恋人见面。可是她却忽然“回头忍笑阶前立”,一言不发,叫人摸不着头脑。停在那里,不再走到恋人跟前,看到相爱的人站在楼下,急得抓耳挠腮,这大概是许多女子在恋爱中都喜欢玩儿的一个小花招。

这首词里的女子也是如此,说到原因,无外乎是恋人不守约定,错过了约期。所以,女子才要故作矜持,故作冷淡。她想要惩罚男子,要挫挫男子的锐气,纳兰能够这样描写一个女子,也写出了他的内心想法,作为清朝贵胄,纳兰并不是秉承大男子主义的,在他心里,尊重女性,也关爱女性。纳兰的心里始终充满爱意,他对一切都包含深切的爱,所以,他才会让女子以这样的形态出现。本来是等得着急,急切地想要见到男子,可是在见到男子之后,却又止步不前,无语相对。这是给那些妄自尊大的男人一点教训,告诉那些男人,不要认为女人就是一件附庸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女人也是需要认真去对待、去爱的。

总的来说,上片就是在写二人相会,女子撒娇矜持的场景。纳兰从女子落笔,将其写得活泼可爱,十数字间就将女子的形貌神情、心事点点,都写得清透微妙,惟妙惟肖。纳兰的这首词词风雅致,格调清淡。上片最后“总无语、也依依”六字,更是道出了女子的小小心事。

据传这首《落花时》是纳兰写给自己初恋情人的,不过无法考证,究竟实情如何,也无法确切得知。但这首词确实是写得细致入骨,女子等情郎、见情郎、怨情郎,怪情郎的种种都在短短的一首词中道明。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春光流转不定,春风盎然,但依然会过渡到夏日,四季轮回,无人可阻,感情之间的事情也不外乎如此,没人能够肯定相亲相爱一生一世,但只要当时用情至深,那便是此生无悔了。

不需要立下什么凭证,因为当初书信中所写的约期,男子没有遵守,这样不守承诺,如何还能相信?女子对男子如此埋怨道,她要男子知道,自己也是有血有肉的女人,需要被男子认真地对待。

如果不能被男子珍惜,那也不需要他的相思。女子看似决绝的一面底下,隐藏的其实是真诚的爱恋。看到男子被自己的严厉吓到,女子又于心不忍,她转而安慰男子,“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用风景来过渡,将之前的冷淡场面敷衍过去,毕竟男子还是来了,又何必去计较之前的种种呢?

女子对男子说,春光太好,定要珍惜,不要因为犹豫而错过了两个人相处的好时机。不然等到花落时,定要后悔万分的。言语之中含有“有花堪折直须折”的意思,女子内心的情感不言而喻,她还是爱着男子的,希望得到男子的爱。

精准的用词中,看得出其中缱绻的情意,离愁,离恨,相爱,相守,爱情之中的种种,纳兰尽悉把握词中。生命犹如朝露,虚幻间便很快度过了一生,如果不及时把握,那悔恨的将会是自己。

纳兰是真的懂得爱,所以,他能够将爱写得如此轻描淡写,却如此深入人心,这首词的风流蕴藉之处,很有北宋小令的遗风,亲昵,却又不失庄重,艳丽,但有并不艳情,纳兰的风骨之高,由此可见。

相爱的人在词的结尾,相守在一起,但并未提到之后他们会如何发展,是否会结婚生子,是否会分手离别。故事戛然而止,让人们对这个故事充满了想象与心动,文字是纳兰的生命,与纳兰的血液融化在一起,《落花时》仿佛是纳兰青春年少时的一笔缩写,在偶然的时间,偶然地邂逅一名爱的女子,就不要轻易错过,如同遗失的春光,瞬间的把握,就可以是一辈子的回忆。

锦堂春秋海棠1

帘外淡烟一缕,墙阴几簇低花。夜来微雨西风里,无力任欹斜2。

仿佛个人睡起,晕红不著铅华3。天寒翠袖添凄楚4,愁近欲栖鸦5。

【注释】

1秋海棠:多年生草本植物,叶背和叶柄带紫红色,花淡红色,供观赏。

2欹斜:歪斜不正。

3铅华: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4翠袖: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这里指秋海棠的绿叶。凄楚:凄凉悲哀。

5栖鸦:乌鸦欲栖息时,指黄昏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这首词是吟咏秋海棠。咏物是诗词吟咏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借着咏物而抒发情感,词人们喜爱并一直热衷这样的方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