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一斛珠元夜月蚀1 星球映彻2,一痕微褪梅梢雪。紫姑待话经年别3,窃药心灰4,慵把菱花揭。
踏歌才起清钲歇5,扇纨仍似秋期洁6。天公毕竟风流绝,教看蛾眉7,特放些时缺8。
【注释】
1元夜:即元宵节。
2映彻:晶莹剔透貌。
3紫姑:神话中厕神名。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为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役,正月十五日激愤而死。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祭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一说她姓何名楣字丽卿,为唐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杀于厕中,上帝怜悯命为厕神。旧俗每于元宵在厕中祀之,并迎以扶箕。事见《显异录》以及宋苏东坡《子姑神记》。
4窃药:传说后羿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其妻娥盗食之,成仙奔月。见《淮南子·览冥训》,后以“窃药”喻求仙。心灰:谓心如死灰,极言消沉。
5踏歌: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互相牵手或搭肩,以脚踏地为节拍。
6秋期: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7蛾眉:美人的秀眉。比喻新月前后的月相犹如一道弯眉,故名。这里喻月食时仍明亮的部分。
8些时:片刻,一会儿。
【赏析】
纳兰写景是真美,还多有新奇词句。“星球映彻”,此星球非彼星球,形象地描绘了星星点点闪烁花火的球状烟花,与我们今日遣词造句的习惯不同,读起来颇有趣。古时元宵放焰火,这阕词描绘了一个月蚀元宵夜作者之所见,属于咏节序风物:
天空烟火璀璨,梅梢之雪不明,月已初蚀,紫姑欲与人诉说经年的别离之情,而嫦娥却自愧窃药奔月,心灰意懒,以致不愿揭开镜面。月食渐出,地上锣声才歇,人们便开始踏歌庆祝,那月光还像中秋时节一样清澈明亮。老天也是风流之人,为了让人们看到新月如眉的景色,故意将月缺的时间延长了。
诗人的写作手法非常老道,用“一痕微褪梅梢雪”暗示月食的开始。月食,在古代称为天狗食月,人们看到月亮缺一块,以为是被天狗吞了,赶紧敲敲打打发出巨大的声响想吓走天狗。待月食结束,人们便以为天狗被吓跑了,把月亮吐了出来,又敲锣打鼓地庆祝一番。适逢元宵佳节,这种庆祝较以往更为热烈吧。
人热闹,神也不甘寂寞,紫姑就在这个日子与爱人重会。
紫姑是厕所里的神灵。中国人的审美,总是在出人意料处迸发。譬如刺绣,西方人若熟悉这门手艺,必定好好装裱起来悬于高堂细细欣赏。中国人则不同,把那些美丽的丝线艺术品安放到天天穿着的衣服上,而且不在醒目处刺绣,专挑袖口、鞋帮等易于磨损、不为人注意的隐秘地方。仿佛是有意地要让那些本就脆弱的美丽承受更多的磨砺、忍受更多的压抑。中国的神也是如此,中国人的厕所里也会安放一位神,还是位美貌的妇人,这是西方人的想象力再肆意发挥也想象不到的。而且这位厕所里的维纳斯有名有姓有来历:她姓何名楣字丽卿,是唐寿阳刺史李景的妾,是被大老婆虐待致死。一个女人死在污秽的厕所里,并以永生的方式被禁锢于其中,真不知上苍这个出于怜悯而产生的决定对这女子而言是拯救还是折磨。这位女子活着时遭受折磨,死去了还在厕所里展现受难的美——以受难为途径展现美,这个行为艺术西方人是让壮硕的普罗米修斯完成的。
传说紫姑是元宵节那天被虐杀的,所以正月十五那天是她的祭日,家家户户都要祭祀。
英雄不问出处,不论紫姑走入神道的过程是多么不可思议,她已然是一位仙人了。仙人便是美丽傲物的,神话了的紫姑恢复了在世时的美丽容颜,而且时间尽情地倒流,流回到了她做受人欺凌的小妾之前的时光,她依然是一位娇俏的少女,可与月宫里的嫦娥仙子平起平坐。
李商隐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神话中最美的女子,一生背负着一个“窃”字。她本就是天上的神,为了恢复神仙的身份才窃取了丈夫千辛万苦取回的仙药。她回到了天宫,也付出了代价,她的代价就是生生世世的孤单。人间佳节,焰火漫天,人声鼎沸,唯有她在清冷的月宫里苦熬时光,连妆容都懒得打理。白白背负一个污名,却没有得到料想中的美好生活,难怪“窃药心灰”,后了悔。
紫姑是李景亡妾,嫦娥是后羿逃妻,都不是寻常妇人,属风流女仙。几个女仙尚且是风流若此,那么总管天下事的天公更是风流极品了。月食后的月亮并不是迅速恢复浑圆,而是如美人纤纤黛眉,美得动人心魄。风流的天公便故意让这美的瞬间拉长,让天下人同来欣赏这一弯秀眉。
临江仙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入吴宫1。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2。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3。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4?
【注释】
1嫣香:娇艳芳香,亦指娇艳芳香的花。吴宫:指春秋吴王的宫殿,春秋吴都有东西宫,据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载:“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
2偎红:紧贴着红花。
3恹恹: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4杏梁:文杏木所制的屋梁,言其屋宇的高贵。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赏析】
“丝雨如尘云著水”,如梦镜一般美丽的景致被这七个字雕刻得雅致纤巧、过目难忘,令人不禁遥想,是怎样一双修长精致的手执笔雕琢出了如此巧夺天工的文字?
纳兰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真让人总是忍不住怀疑:他的书桌前是不是常年铺着画纸,每每文思涌上,定要先描绘出一幅真切到可以触碰的图画才会动笔将之化为文字?即便不是这样,那么那些图画也一定曾存在于他的心里,所有的文字都不过是他对自己心境的素描而已,细腻却不矫揉,华美但不肤浅。
这首《临江仙》写于暮春时节,此时的纳兰不仅因逝去的春光而心生感慨,身体也正抱恙而忍受着折磨,愁病交加,以致于他竟生出了兴亡之叹,令人读来忍不住蹙眉心痛。
空中的愁云仿佛氤氲着水汽,蒙蒙细雨飘洒过后,吴宫里的残花散落了一地。娇美的宫花最经不得风雨,这满地落英让人怜惜不已,以致于连过路的飞燕也学着人的样子紧紧依偎在了花下。
景物之愁加剧了纳兰的苦闷,“人说病宜随月减”,但他却自叹道“恹恹却与春同”,他的疾病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好转,反而如这暮春一样萎靡颓丧。拖着病体出得门来,只见蝴蝶飞舞流连,却迟迟不肯离开花丛,但梁上的燕子早已成双成对地飞走了,忍不住对着那空落落的屋梁苦笑一下。
纳兰心中有苦,且苦不堪言,偏偏他又是潇洒不起来的男子。倘若他能有两分陶潜的豁达,在失意时依旧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或者他若能有三分李白的飘逸,纵然千金散尽依旧“仰天大笑出门去”,再或者他若能有五分苏东坡的达观,即使官场屡屡受挫依然能与清风明月相伴,泛舟游玩,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只要得他三人的几分风骨,他或许就能快乐一些、乐观一些,或许就不会在年华最盛、才学丰盈之年黯然凋零。但如果真是那样,他也便不是为后人念念不忘的纳兰了。
纳兰确实是个风流的才子,但绝对不是个潇洒的文人。他的词,愁心漫溢,句句读来令人心伤,这一首满含兴亡之感的《临江乡》便是佐证。
词中“吴宫”、“杏梁”等出于前人辞赋的词语中隐隐藏着莫大的忧虑,其时正是康熙盛世,对时代的兴亡忧患显然不会是纳兰词作的主题,惜时伤春又加身世感伤才更贴合纳兰的风格。他甄选的不过都是些平淡如水的词汇,然而这些词语却偏偏在他的指尖化成一段旋律——为心弦所演奏,曲曲萦绕于耳,终久不绝。
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亲友的聚聚散散常常使他备感人生无常。种种悲观与困惑化为对仕途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人生的消极,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求之心切的爱情与自由却终归不得。
纳兰生性爱感伤,愁病之余更是落落寡欢,他虽身在富贵之家,且仕途顺风顺水,但无奈他骨子里的气质有时又偏偏近于落魄文人。在这般心意牵引之下,常人往往欲将心事付于知己,但纳兰又已习惯了一人置身于阴霾下,从不善于求助于朋友,所以他只能付诸词章,便也难怪会落得满纸落寞了。
临江仙
长记碧纱窗外语1,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天涯2,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3,画船人似月4,细雨落杨花。
【注释】
1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
2片帆:孤舟,一只船。
3春云:春天的云。轻霞:淡霞。
4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南朝梁元帝《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矶。”
【赏析】
这一次,纳兰和妻子分开的时间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