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金缕曲赠梁汾1
德也狂生耳2。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3。有酒惟浇赵州土4,谁会成生此意5。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6,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沈醉。且由他、蛾眉谣诼7,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8。一日心期千劫在9,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10,君须记。
【注释】
1梁汾:即顾贞观。
2德:作者自指。
3京国:京城,国都。乌衣门第:指世家望族。
4赵州土:平原君好养士,死后虽未葬赵州,但他是赵国公子,又是赵相,故称他的墓为“赵州土”。
5成生:纳兰性德自指,纳兰原名成德,故云。
6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相传晋阮籍为人能作青白眼,见愚俗之人为白眼,见高人雅士、与己意气相投者则为青眼。
7谣诼:造谣诽谤。
8翻悔:对先前允诺的事情后悔而拒绝承认。
9千劫:佛教语,指旷远的时间与无数的生灭成败,现多指无数灾难。
10然诺:允诺,答应。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与顾贞观相识不久的题赠之作,表达了诚挚的友情,顾贞观在此词的后记中记云:“岁丙辰,容若年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阅数日,填此曲为余题照。”
词一开篇,纳兰就写道:“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意思是说:我天生痴狂,生长在豪门望族之家,又在京城里供职,这一切实属偶然,并非我刻意追求。在友人面前,纳兰并没有以贵族公子自居,而是自诩“狂生”来打消友人的顾虑,使其不至于因为身份、地位上的悬殊而不敢接近自己,而且纳兰还用“偶然间”三字来表明自己如今所取得的荣华富贵纯属“偶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出身寒门的顾贞观能够理解他,以常人对待他。
接下来纳兰用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成句,进一步表明自己仰慕平原君的人品,并有平原君那样礼贤下士、喜好交友的品格,但是纳兰感到并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这一片苦心,因此发出“谁会成生此意”的感慨,其中所透露出孤寂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词到此,纳兰的笔锋突然一转,“不信道、竟逢知己”,正当纳兰深感知音难觅时,想不到竟然遇到了顾贞观,“不信”与“竟”的连用,表现出纳兰意外得到知己后的狂喜之情。
随后,纳兰开始写两人相逢时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相传阮籍能“青白眼”,碰到他尊敬的人,则两眼正视,露出虹膜,为“青眼”,碰到他厌恶的人,则两眼斜视,露出眼白,为“白眼”,这句中,纳兰用到了“青眼”的典故,是说自己与顾贞观彼此青眼相对,互相器重。
上片尾句以景结尾,那一夜,月色如水,照彻晴空,这不仅象征着两人纯洁的友谊,也营造了一种高洁的氛围。
下片首句中的“沈醉”,表明纳兰要和顾贞观一醉方休,甚至要醉得不省人事。之所以要这样做,一是因为“酒逢知己千杯少”,二是因为“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在这里,纳兰劝慰顾贞观不要把小人的造谣中伤放在心上(顾贞观在此前三年曾遭人陷害而被罢官),因为这种卑鄙的事自古以来就屡见不鲜,不合理的现实既已无法改变,那为什么不与知己一醉方休,以求解脱?
接下来纳兰由好友想到了自己,“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纳兰认为,在这个污浊的社会中,自己显贵身份完全不值得一提,只需冷笑置之即可,这也就照应了上片的“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正是因为对荣华富贵的蔑视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纳兰才会产生“寻思起、从头翻悔”的想法。
在激动之余,纳兰把笔锋拉回,与友人开始正面订交。“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纳兰对顾贞观郑重地承诺:我们一日心期相许,成为知己,即使横遭千劫,情谊也会长存的,但愿来生我们还有交契的因缘。
尾句“然诺重,君须记”,紧承前两句之意,纳兰表明自己一定会重信守诺,不会忘记今天的誓言。
相传纳兰去世之后,顾贞观回到故里,一天晚上梦到纳兰对他说:“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寻息壤。”当天夜里,妻子就生了个儿子,顾贞观就近一看,发现长得跟纳兰一模一样,知道是其再世,心中非常高兴。一月后,再次梦到纳兰与自己作别。醒来后连忙询问别人,听说孩子已经夭折,这段传说足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和生死不渝。
金缕曲
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1。
酒涴青衫卷2,尽从前、风流京兆3,闲情未遣。江左知名今廿载4,枯树泪痕休泫5。摇落尽,玉蛾金茧6。多少殷勤红叶句,御沟深、不似天河浅7。空省识,画图展。
高才自古难通显。枉教他、堵墙落笔,凌云书扁8。入洛游梁重到处9,骇看村庄吠犬。独憔悴、斯人不免。衮衮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10。凭触忌,舌难剪。
【注释】
1秋水轩:明末清初孙承泽之别墅,位于都城西南隅。
2涴:污染。
3京兆:指京师所在地区,这里指北京。
4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梁汾为江苏无锡人,故云。
5枯树:凋枯之树,这里指南朝梁庾信之《枯树赋》。泫:流泪。
6玉蛾:白色飞蛾,喻雪花,元薛昂夫《端正好·高隐》套曲:“须臾云汉飘白蕊,咫尺空中舞玉蛾。”金茧:金黄色的蚕茧,比喻灯火,清陈维崧《瑞鹤仙·上元和康伯可韵》词:“看火蛾金茧,春城飞遍。”
7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天河:银河。
8堵墙:唐杜甫《莫相疑行》:“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此谓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如墙,后多用以为典实。凌云: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本为赞扬庾信笔势超俗,才思纵横出奇,后遂以“凌云笔”泛指为文作诗的高超才华。
9入洛:用陆机、陆云兄弟入洛的典故。陆氏二人于晋太康末自吴入洛,后得以发迹,但最终被谗遇害,见《晋书·陆机传》。游梁: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后以“游梁”谓仕途不得志。
10题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康兄)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后因以“题凤”为访友的典故。朝家典:朝廷的典策。
【赏析】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梁汾)互相引为知己,赠与顾贞观的作品甚多。此篇《金缕曲》开篇小引中一个“再赠”,说明了二人间稠密融洽的关系。在当时,《金缕曲》这个曲牌很流行,纳兰自己也多次使用,不过这一篇与众不同,它是“用秋水轩旧韵”。
关于秋水轩韵出处,必须追溯到明末清初的一次文坛活动。秋水轩本是明末孙承泽的别墅,位于京城西南隅,有江湖旷朗之胜。清初周亮工之子周在浚居京,孙氏借别墅给他入住。康熙十年秋,周在浚自为座主,主持一个大型唱和活动。参加者有二十多家,由曹尔堪开题首唱,填了一首《贺新郎》。龚孝升响应,今阅《定山堂集》,他先后填了二十三首,可谓洋洋大观了。且皆以“卷”字韵起,以“剪”字韵止。于是海内名士胜流,风起云涌纷纷竞填此调,你寄我,我寄你,邮简为之堆积如山。可见这次词坛盛事,波澜万顷。其后辑为《秋水轩唱和词》。
纳兰这首词是用秋水轩旧韵表现自己的心志之作:一杯浊酒,泪湿青衫,从前在京兆的秋水轩唱和的风雅之事,闲情尚未排遣。你的名声在江南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却仍像庾信那样伤感流泪。你的才华如同白雪盈满天空,烟火灿烂散落。只是在朝为官比登天还难,朝廷对于人才并不是真的重用,所以才华难以施展,枉费了你堵墙凌云的旷世才华。仕途坎坷,志向难酬,于是难免斯人憔悴。才华卓越,横空出世的风流人物居然只能为朝廷粉饰太平,怎不叫人愤懑!纵然对朝廷有犯忌之论,以致招灾惹祸,但仍不改刚正不阿的本性。
顾贞观年长纳兰近二十岁,在纳兰这样的年纪,已经是江南才子了。做得了官的,未必有才;有才的,未必做得了官,顾贞观便是后者。此人满腹才华抱负,却不圆滑、不谙官场之道,做官日子不长就被排挤,愤愤挂冠而去。庾信是文坛宗师类的人物,杜甫说他“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纳兰以庾信比梁汾,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纳兰出身官宦世家,耳濡目染,对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早已看得通透。他自己也是热血男儿,知道男子汉满怀抱负的雄心,然而,这黑暗的官场又怎是梁汾这样的天真书生所能涉足的?他推心置腹地告诉自己的朋友“兖兖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你这样有真本事的人,去做官也不会给你施展抱负的机会,不过是让你给朝廷装点门面罢了。“题凤客”指嵇康,又是一位古时著名的风流多才的人物。一比梁汾是庾信,二比梁汾是嵇康,梁汾在纳兰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清朝时统治者对文化抓得很严,读书人随便发牢骚是要掉脑袋的,纳兰家门高贵,这样公开写诗宽慰朋友也是冒着风险的,他不是不明白,不过他“凭触忌,舌难剪”。纳兰这牢骚,为梁汾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润色朝家典”的“题凤客”何其多,纳兰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金缕曲
生怕芳尊满1。到更深、迷离醉影,残灯相伴。依旧回廊新月在,不定竹声撩乱。问愁与、春宵长短。燕子楼空弦索冷,任梨花、落尽无人管。谁领略,真真唤。
此情拟倩东风浣。奈吹来、余香病酒,旋添一半。惜别江淹消瘦了,怎耐轻寒轻暖。忆絮语、纵横茗盌。滴滴西窗红蜡泪,那时肠、早为而今断。任角枕,欹孤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