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抉择(1)★
听到“匡扶汉室”,刘备先是鞠了一躬,随后对我说道:
“如今天下大乱,人心不古,仁兄能心系汉室,乃至思之匡扶,实属不易。”
“天成兄当以大局为重,眼下曹贼匪兵退兵回防,黎民百姓,尚有喘息之机。而徐州治所,下邳城防,乃至周域布防,稍显成色,还有诸多要紧之困难,仍尚待解决。现在不是奢谈……”
我内心突然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作为一个穿越者,或许我能用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史实,来帮助下刘备!
想到这,我便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出于对三国此时的历史有些了解,我立马装模作样地分析道:
“眼下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兖州曹贼兵强马壮,然则谋叛者吕布,有勇无谋,不过一匹夫尔,不出三日,定当被平之。”
他们先是一惊,然后好奇地看着我示意继续,我便继续:
“诸君如果一意孤行只顾建城防,待吕布暴亡,曹贼便是直驱徐州,徐州定难守之,诸位可拭目以待。”
刘备听到这,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仿佛看透了我的想法一般,轻轻弓腰对我说道:
“不知仁兄从何处所得如此怪诞之论。正所谓腹背受敌,应当待其马困人乏,坚壁清之。此时曹贼后院濮阳起火,正是筑高墙修城防之际啊。总不能放弃坚城不守,与曹贼在野外决战吧。”
“况且陶州牧与我之兵力总和不如曹贼一半,不守何以待之?”
确实啊,此时的曹操势力虽然因为吕布的背叛,有所损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是平叛过后的曹操,他的兵力依旧比徐州守军,乃至其他援军加起来多。
而且据我所了解到的历史,曹操的势头正盛,是四处征伐,打地盘的阶段。与此刻的徐州孤零零的守军相比,确实是大巫见小巫。
这反问也确实堵的我一时说不出话来。
刘备见我沉默,继续说道:
“徐州百姓,历经数次磨难,民生艰难。去年乃至今年,受曹贼屠戮者,足有数十万之众也,尸骨百里,人烟绝迹,备视之痛心矣!今修筑城防乃唯策也。”
那小猎人见我们聊得火热,只好坐在一旁静静看着。
刘备刚说完,张飞连声附和道:
“大哥说的对!不然我们何苦跑到这乡野小道,不就是为了运送建材和粮草,帮助城防工作的进行嘛。”
关羽沉默良久也说:
“徐州之城防不可无也。古人云:无防之城,若盆之鱼肉,任他人宰割。今日之徐州,刚历经数次灾劫,民生尚待恢复矣!”
我还是不肯放弃,继续据理力争:
“诸位之虑,我已悉知矣。我方才之言论,并非奢谈全面反攻,而是意在强调建设城防之时,不可坐以待毙矣。应当有所拖延、局部反攻曹贼之计。”
听到“拖延、局部反击”这两个较陌生的词汇,刘备皱起了眉头问道:
“天成兄可否详谈一下何为拖延,乃至局部反击之计呢?”
我会心一笑,这正巧到了我熟悉的三国环节:战争的计谋。我清了清嗓子,没正面回答刘备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下:
“玄德兄,你可见过褐虎(即壁虎)舍尾?”
刘备茫然地点点头,并示意我继续。
“当褐虎逢强敌,受其扼时,自寻断尾求生乃上上之策,能逃之可谓大成,损失一尾尔,不出数日可再生。”
“今徐州之处境,尤一困境之褐虎也。唯有舍弃部分,方能存之主体。”
“具体舍弃什么?城防还是其他东西?”刘备好奇地问着,似乎迫切想知道具体的答案。
“兵者,诡道也。”
我边说,便想起历史上,很多王朝剿灭农民军和许多成功守将的故事:
明朝剿灭农民军李自成和抗击满族时,采用的坚壁清野方法,即烧毁城池以外的所有的建筑,乃至摧毁农田,以致攻城方毫无后勤补给可言。
而同样是在明朝的初年,也有一位成功的守将:朱文正,他以两万人,抗击号称六十万的敌军,经过他的精心分配和运营,同样顶住了攻击,为大明的诞生创造了基础。
我意识到或许这些史实中的经验,能够帮助我的偶像,并拯救到徐州百姓,于是我接着说: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城防工程不可舍,但与此同时,对城池外的所有建筑,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即把城外村民领至城内,烧毁房屋和田野。”
刘备的脸色立马变了,张飞和关羽的神情也不同程度地阴了下去。
刘备严肃对我纠正道:
“损百姓之生计,图一息幸存之事,实非仁德,失百姓之信,吾辈存亡,不过毫末之间。况且兖州后有吕布,其必能耗曹贼之精力尔,何需损百姓利益乎?。天成兄之见,实属浅显啊!”
我继续反问:
“绝境之豺狼,可予以信乎?”
刘备见话题跳跃之快,只得思考几秒,然后才摇了摇头。
此时的我也有些上头了,停不住地顺着这个话题展开,继续开始我的分析:
“吕布,人称‘金吾飞将’,其当下之处境,即绝境之豺狼,其为图生存,难预料其之为也。今若将徐州百姓之生计寄其身上,怕是要再遭灾劫。”
“由此视之,‘舍尾’之计也,实属上上策也!”
我见刘备等人的神情有些缓和,最后补刀了一句:
“百姓的安危,徐州之存亡,均在诸君之抉择中,望诸位慎之又慎!不可空谈民利,勿儿戏国家及百姓之生计!”
刘备沉默了。
张飞原本黝黑的脸庞此刻突然涨得通红,此刻犹如一颗熟透了的柿子一般,他那坚定的眼睛里满是怒火,仿佛要喷出火来。只见他猛地抬起头,用那震耳欲聋的嗓音朝着我怒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