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枯碗面 - 王府面馆 - 三海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王府面馆 >

第枯碗面

第枯碗面

过了冬至,一日比一日冷了,姜月微的面馆里生意却红红火火。

到了跨年这天,本来答应了秦筱筱早点关门,她们两个一起去跨年,姜月微却一直忙到了晚上七八点。

明天就要换新菜单了,老顾客们赶着这最后一天再来吃一回这清汤牛肉面。

也是因为现在天冷,牛肉价格比之前贵了些,成本就涨了不少,可一碗面也不好再涨价。

附近的大爷大妈们相约着今天一起来吃面,姜月微这换菜谱的习惯还给他们培养出仪式感了。

郭大爷又拿了一瓶牛二过来,自斟自饮,要了一碗慢慢牛杂的面条,又加了卤蛋和豆皮。

他每次都是这样,还得先自斟自饮几杯,喝够了才让姜月微煮面。

等面条上来了,刘大爷肯定得凑过来,自己带着酒盅来抢郭大爷的酒,也要一碗面。不过他倒是总喜欢吃点新鲜的,凡是有新品都得尝尝。

今天,郭大爷感叹:“还好小姜的牛杂面是招牌,不然换了我拿什么下酒啊。”

一旁大家都起哄,说他必定回去得被他媳妇骂。

刘大爷却摇头,“你们不知道,老郭在这儿喝酒才不会被骂呐!”

众人不解怎么回事,就见一会儿王奶奶来,和郭大爷讨钟酒喝;又过一会儿,陈伯伯进来,见满屋子只有老郭面前有酒,搓着手就过来了;还有吃着吃着觉得单单吃面不过瘾,又找老郭要了一杯边喝边吃的……

到了最后,一小瓶牛二郭大爷也没喝几盅酒。

大家哈哈大笑,今天大多是街里街坊的,气氛自然热络。又都是年纪大的,人还热情,连带着来吃饭的年轻人都有不少跟着乐呵的,还能分郭大爷一口酒、又有奶奶大娘们投喂的自家做的小吃和姜月微的卤味。

弄得许多年轻人也慢慢成了姜月微这里的老客户了,尤其是许多家在外地,在北城打工的,每次来这里都感觉跟回家了一样。

姜月微带着歉意和秦筱筱说完之后,没想到秦筱筱也忙得乱转,“我还正想和你说,今天生意太好了,估计得忙到很晚,今天给我留碗面当夜宵啊!”

“今晚正好试新的面,我还怕我和柳阿姨吃不了那么多,正好你来了。”

她这个面馆不到饭点的时候人还少些,今天对面的酒馆就没有一会儿客不满的时候。

从酒馆出来,姜月微忽然想起一件事,又掏出手机,给萧岱发了一条信息。

那天萧岱约她今天去看跨年烟花,她推脱说约了秦筱筱,萧岱却退而求其次,问了她们要去哪,他来接送。

姜月微鬼使神差地答应了,今天也去不成了。

收起手机,店里又来了一批客人,姜月微和柳阿姨一直忙到了十点多,直到没什么客人来了,才准备收拾收拾打烊。

姜月微趴在桌上,看柳阿姨强撑着收拾了碗筷,有气无力地劝她歇歇:“柳姨,不然我们明天歇一天吧……”

“那哪儿行,你没听大家都很期待明天你新上的面吗?明天休息日,肯定不少人来。实在不行,明天我再找个帮手来?”

柳阿姨一刻也不能闲下来,元旦她女儿一家又没来,她自己在空荡荡的家里也觉得没意思。

姜月微其实也只是说说,毕竟这两天许多来吃面的客人都说自己没法回家,就想在这儿吃一碗热汤面,有家的感觉。

背负着众人的期待,她也不不想让大家失望。

姜月微强打起精神来,帮着柳阿姨收拾完碗筷,两个人总算洗完了,又一人吃了一个剩下的火烧夹卤味,才有精神接着干活。

厨房里还有两盆鱼,都是蔡姐今天送来的。

蔡姐今天一早就来了,这里不让停车,她弄了个小推车,推着菜和鱼进来的。

把两大桶鱼倒进盆里,蔡姐还说:“这土鲫鱼好找,现在是不到十六块一斤;这黄鳝就贵了,一百一斤的都有。我找了许多家,这家品质不错,肉也肥一些,价格也没那么贵,五十八一斤。不过这也是因为现在过节了,等过一阵儿应该便宜不少。”

北城人没有吃黄鳝的习惯,卖黄鳝的也少,姜月微知道蔡姐找这些不容易,还得让蔡姐赚一些。

看着两大盆,其实也就几条鱼。

蔡姐说让她们先尝尝怎么样,这几条算是鱼老板送的,如果好的话,明天她每天早上就让人再来送一些。

柳阿姨收拾鲫鱼的时候感叹道:“现在这种纯种的土鲫鱼可难找了,大多都是和鲈鱼杂交的,头小肚子大,刺儿倒是少了不少,不过也没那股子味道了。”

她又拿起一条,给姜月微看了鱼眼,夸道:“这鲫鱼肥啊,肚子也不大,一看就是好鲫鱼。”

姜月微对现在的鱼的品种没柳阿姨了解的多,她那个时代鲫鱼都是从河里捞的,也没那么多杂交的种类。

她又让柳阿姨看了看黄鳝,本来还觉得柳阿姨是北城人,估计不怎么了解鳝鱼,没想到柳阿姨一看就知道,“这是野生的吧,不是药养出来的,野生的现在卖的可贵了,最少得一百打底!”

姜月微一时为难,“我们这面馆定价也不能太高,不然把鳝丝面这个面去了吧。”

可她还要做鱼汤面,是要用到鳝鱼骨打汤底的。

柳阿姨想了想,说:“也许是因为这边没人吃,老板也是进了一批没地方卖,才低价卖了,总好过卖不出去砸手里。不行你问问小蔡,反正我们这鳝丝面就上一阵,你定高一些也有人买的。”

姜月微想了想,又问了蔡姐,真和柳阿姨说得差不多。

鱼老板搞了一批野生的黄鳝,可个头不大,货也不多,达不到大饭店的标准,小饭馆又嫌贵,也怕卖不出去,正急得不行。

姜月微正好能解决他这个问题,他也就给优惠了不少。也算是两全其美的事了。

蔡姐听到姜月微的顾虑后也笑了:“我还想着如果你一直要黄鳝,我正愁下一批去哪给你找呢,正好,你每天就用十多条,就一段时间,卖完就得,也不用我再费心找了。你不知道,这玩意儿在江南好找,在北城可难了。”

这次,姜月微准备上的鳝丝面是拌面,面条要细如银丝,还得配上姜丝和香醋;剩下的鳝鱼骨就和鲫鱼熬个鱼汤面,鱼汤要炖煮三锅,彻底逼出鱼肉鱼骨的鲜味,才能合成一锅浓缩入味;再来就是一道羊汤面,浓白的羊汤浇在雪白细面上,再来一勺煸炒入味的羊肉丝,热汤暖胃,驱寒饱腹。

“如果还能剩下食材,就再来一个羊肉鲫鱼面,正好有羊骨头和鲫鱼,还有高汤,都是现成的。”

鱼羊为鲜,有鱼有羊,这碗面听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柳阿姨正在刮鱼鳞,听着都忍不住吸了吸肚子,“小姜,你讲的这些都挺好吃的,今晚都做吗?我和筱筱可吃不了这么多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