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虚怀若谷
等三人回到正屋的时候,陈奶奶已经在往外端菜了。苏晓泠几个也跟着陈旭苒进了厨房。
“奶奶,我们来帮您一起端菜!”
“不用不用!苒苒,你带着同学们去坐!”陈奶奶说着,就把几人送出了厨房。
一道道菜被端上了桌,卤鹅、卤猪耳朵和卤猪大肠,清蒸鱼,菜心,蚝烙,牛丸汤,芥兰炒牛肉,以及一大煲的腊味煲仔饭,一共八个菜。
苏晓泠边看着这一桌菜,边吞口水,惊喜之余也有些过意不去:“奶奶,做这么一大桌好吃的,您一定辛苦了!”
“不辛苦!苒苒的爷爷和我一起做的。而且那几个卤菜,还有牛丸,都是去菜场买的。”
陈爷爷:“小冯和小苏,来尝尝我泡的梅子酒,这是用凤凰山上的山泉水酿的米酒泡的。”说着,陈爷爷给冯骥和苏晓泠,以及在座的各人,都倒了一盅。
陈爷爷举起酒杯:“欢迎小冯和小苏来到乔州玩。没什么招待两位的,但我们客家人在吃的方面还略有一点研究,接下来几天,让苒苒带你们去吃一吃我们当地的小吃。这一杯,我先干了!”
说着,陈爷爷干掉了杯中酒,余下众人也纷纷追随。
这米酒有60度,苏晓泠重生前,有一年来乔州时买过,买回家泡的桑葚,泡完一年后喝桑葚酒,依然相当烈。
为了不扫老人家的兴,苏晓泠也仰脖一口闷了。酒有着丝丝甜味,只是在经过嗓子时,一阵火烧。苏晓泠忍不住把脸皱成了包子。
冯骥给苏晓泠投来一个,嘿嘿,你“酒精过敏”的谎言不攻自破了吧,的表情。
苏晓泠没理冯骥,她看向在座众人,在干完杯中酒后,众人皆是面不改色。
陈旭苒提醒苏晓泠,道:“晓晓,这酒有些烈的,你可能不习惯,慢点喝好了。”
冯骥起身,端起酒瓶,给陈爷爷和陈奶奶酒盏里添满后,又给苏晓泠和陈旭苒加满.
道:“大过年的,我和晓晓俩人不请自来,给二老添麻烦了!接下来这杯,由我俩来敬二老,祝陈爷爷和陈奶奶福如东海,平安康泰!”
说完,他一饮而尽。苏晓泠也微笑着应和,一饮而尽。
“好,我也同祝!”陈旭苒说着,也一饮而尽。
苏晓泠从喝完第一杯起,就感觉开始发热,连喝了五六杯,她面不改色,但后背已经在冒汗。
一餐饭,在座的都吃得尽兴,喝得酣畅。
苏晓泠和陈旭苒帮陈奶奶一起收拾好碗筷,就回到正堂,喝陈爷爷泡的功夫茶。
陈爷爷坐在主位,他的面前是长方形的实木茶台。
冯骥正坐在陈爷爷对面、茶台正中的位置,苏晓泠在冯骥右手边的位子坐下。
茶台上是一个朱泥的茶盘,以及一个盛剩茶水的水钵。茶盘里,有一把红泥茶壶,和三盏白瓷小茶杯。
茶台上的红泥小火炉上,砂铫里的水,正发出轻微的响声。
正堂里很安静,除了在座三人轻微的呼吸声,唯独剩下泥炉里木炭的噼啪声,和砂铫里越来越大的水声。
一股水蒸气从砂铫壶盖的小孔里冲到,盖子在蒸汽和水的作用下,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
陈爷爷取下炉上的砂铫,往空的红泥茶壶和三个白瓷茶杯里注水。
又把砂铫放到茶台的茶垫上,加满水后,继续放回泥炉。
随即用竹夹,一一夹起瓷杯,把水倒掉,红泥茶壶里的水也倒干后,开始往壶里加茶叶。
三人继续静默等待,砂铫的盖子再次跳动,陈爷爷取下炉上的砂铫,往壶里加水,又把砂铫搁在茶垫上。
将壶里的第一遍茶水倒掉,开盖,继续加开水,盖上壶盖,迅速将茶汤分倒进三个白瓷小盏。
此刻的陈爷爷,脸上露出笑容,他将其中两盏分给冯骥和苏晓泠,一盏留给自己,抬手向对面的冯骥和苏晓泠,示意两人饮茶。
苏晓泠端起茶盏细品,茶香四溢,唇齿留香,她一口饮尽,茶汤的香醇、馥郁、回甘,悠悠地涌上味蕾。
苏晓泠放下茶盏,笑道:“好茶!”
“这是我们日常喝的‘单丛’,不贵,就是日常家里喝喝的口粮茶。”陈爷爷笑道。
“嗯!”苏晓泠点头,又补充道,“爷爷,个人浅见,茶的好坏,不是以价格评判的。”
“哦?何以见得?”陈爷爷道。
冯骥也侧头看着苏晓泠,似是等着她的回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种一方茶,一方水也泡一方茶。”她指指桌上的茶壶。
“就像这个‘单丛’,如果拿到外地,用外地的水来泡,口感就非常平常,很多细节都无法激发出来。
只有像您这样,配合了这里山上的泉水,外加乔州当地的泥炉和砂铫烧出的水,才能充分激发出这茶的独到之处。”
陈爷爷点头:“确实,几年前我出门去外地,也带了这个茶,在当地泡,就是没有这个味道。”
苏晓泠继续:“而且,和泡茶的人也有很大关系。我不会泡茶,但总觉得,泡茶和做菜一样,讲的不是外在的架势多优美,或者器皿多精致,而在于泡茶人的气韵和心境。”
冯骥接话道:“没错,只有像陈爷爷这样虚怀若谷的武术大家,才能将日常的口粮茶,同时泡出悠远绵长的霸气和清气。”
“哈哈哈哈!”陈爷爷爽朗大笑。
陈旭苒和陈奶奶收拾结束,听到动静,从里间出来。
陈奶奶:“啥事这么好笑啊?”
陈爷爷指指冯骥和苏晓泠,笑着对着陈奶奶和陈旭苒道:“小苏和小冯两个,真会说话!把我夸得都要合不拢嘴了!”
陪着陈爷爷喝了三轮功夫茶,陈旭苒带着苏晓泠和冯骥,来到乔州最具文化特色的牌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