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最俊俏的闺女
苏晓泠并没有直接去洗澡,而是拿出手机给苏母打了个电话。
“妈,我们明天上午大概10点到甫南镇。”
“好的,要来店里吃饭的吧?”
“我们先去店里坐坐。午饭的话,就去‘明月清风’吧。除了我和陈旭苒,还有一位学长正好从南都过来了。店里地方小,坐不下。”
“去饭店吃啊?那要不少钱吧?”
“我来付。本来也想带你们上一次饭店的,一直没机会,这下正好。”
“那好吧,去饭店吃就饭店吃吧。饭店要订位吗?”
“我一会儿跟我同学打电话说一声,让他帮忙订一个包厢。”
“好的,那中午张峰和小陆吃饭也一起去吧?不然他们没人做饭。”
“不太好吧,你就给他俩每人10块钱,去附近吃快餐好了。”
“行吧。”苏母有点勉强,因为没让张峰去。
“如今5块钱的快餐就能吃一块大排加一小荤一素,10块钱的快餐已经吃得很好了。”苏晓泠听见苏父在旁边插话。
如果只有小陆,苏晓泠不介意带上她一起的,关键还有个张峰,到时回去跟他那个爹妈一说,不知道会怎么传呢,还是算了。
第二天上午9点多,三人上了冯骥的那辆车。
那是一辆南都牌照的白色吉普车,这几天苏晓泠虽然见过,但两人出门都坐出租车,没开过。
“我来开吧。”苏晓泠道,“回去的路我熟。”
冯骥看着她认真的表情,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自觉绕到副驾位置。
苏晓泠坐到驾驶座,陈旭苒坐到后座。
其实,苏晓泠是考虑冯骥下午还要从甫南镇独自开回南都,想着自己这会儿帮他分担一段。
苏晓泠从没开过吉普,而且是个手动挡。
苏晓泠重生前开的都是自动挡,手动挡在拿到驾照后十几年都没开过,但好在去年考驾照时练的也是手动挡,这会儿开起来便很快顺手了。
如今从平市市区到甫南镇,只有一条机场路。
不像后世,市区通往甫南镇的道路四通八达,除了数条双向6车道甚至10车道宽阔平整的马路,还有数条城市快速路高架和湖底隧道。
“晓晓,前面那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就是‘金鹊湖’吗?”陈旭苒指着车下这条机场路北边的一个水面问。
苏晓泠从后视镜里看着陈旭苒,就着她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道:“是啊,就是‘金鹊湖’。”
她继续介绍:“平市古城区的东边这一整片,目前大概有两百多平方公里吧,五六年前被划入了国家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有数十家外企入驻了。
别看现在这里都还荒芜着,后续会有更多企业入驻。到时,配套的住房、商业等也都会逐渐起来,要不了10年,这里将成为整个平市最最繁华和漂亮的城市地标区域。”
苏晓泠半开玩笑半认真道:“你们两位,要不要考虑一下,提前来这边置些产业?”
这里后续会怎么发展,陈旭苒应该是清楚的,苏晓泠主要说给冯骥听。
“行!可以考虑。”冯骥道。
一路过去,马路两边是一望无际整齐的田野,马路旁以及田野间分布着粉墙黛瓦的整齐村落。
“‘阡陌交错,鸡犬相闻’,晓晓,说的就是你们这里的农村吧。”陈旭苒笑说。
“第一批已经拆迁了,要不了三年吧,最多五年,这两边,还有远处那些村,”苏晓泠稍微指了指,“就都要拆了。”
“村民愿意拆吗?”陈旭苒问。
“绝大多数都是愿意的,”苏晓泠道,“农民祖祖辈辈种地,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一年到头靠种粮食勉强维持个温饱。
有些除了种粮食,还额外承包土地种了西瓜和蔬菜出去贩卖的,收入比纯粹种粮食的稍微多些,但相比起他们每天的劳作量,实在微薄。”
“所以如今的人才都不愿意当农民吗?”陈旭苒问。
“不愿意,因为实在太苦了。”苏晓泠道,“早先我家有12亩地,我爷爷一个人种4亩,我爸妈两人种8亩。
不分寒暑,每天去地里拔草、修葺、劳作。丰收后所有粮食除去每亩按照定价上交给国家,剩下多余的再拿去市场上卖掉,全家省吃俭用,一年下来能攒下的钱也就几百块。
后来吧,九零年左右,村里重新划地,每家只留口粮田,其余全部由村里收走,再承包给其他愿意种地的大农户。
像我家,如今就剩下我爸妈和我三口人,一共有1亩半口粮田。但就这每人半亩的口粮田,很多人家也不愿意种,都承包给了愿意种的人,自己宁可上班或者做生意,赚了钱再回来买粮食。
我刚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妈的鸡娃方式就是跟我说,‘你看妈妈现在种田多苦,多脏,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不用回来种地。’”
车里一阵沉默。冯骥盯着苏晓泠的侧脸,他认识苏晓泠一年多,苏晓泠从没提起过自己的出身和曾经的经历。
她的气质虽然有着江南的温婉,却全然看不出是来自农村。
他伸手摸了摸苏晓泠的头,笑道:“我一直以为你家里也是教书的呢。”
苏晓泠偏头挣脱他的手,瞥他一眼,道:“我一直是农民的女儿。”
冯骥笑:“那也一定是全村最俊俏的闺女。”
苏晓泠挑在这个时候说这些话,一方面是给两人介绍家乡的部分历史,另一方面是让冯骥知道她和他之间截然不同的背景。
“对了,那时候还有‘买户口’的政策。”苏晓泠想起了另一桩往事,笑道,“大概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吧,花一万块钱,买个城镇户口。”
“那你买了吗?”陈旭苒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