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小桥流水人家
苏晓泠将车开到瑞丰桥北堍的广场停下。
“到了吗?”陈旭苒问。
“过了桥就到。”苏晓泠指指瑞丰桥,“先去我爸妈店里打个招呼,再带你们兜一圈老街。”
三人下了车,冯骥和陈旭苒各拎上礼品,跟着苏晓泠上了桥。
“哇,晓晓!”,陈旭苒站在桥上惊呼,“终于亲身感受到了‘小桥流水人家’!”
“是吧,”苏晓泠有点儿得意,道“这座桥始建于北宋。我们这个镇上一共有七十多座桥呢,造型各异,一会儿带你们看,不过今天估计看不完。”
下了桥,苏晓泠指了指第一家店:“到了。”
店里正好有客人,苏父苏母正忙着跟客人交谈。
“爸、妈!”苏晓泠首先开口。
苏父苏母转头往店外看。
“叔叔阿姨好!”陈旭苒笑着道。
“呀!”苏父苏母同时惊呼,“到啦?!”
“叔叔,我是陈旭苒,还记得吗?在宿舍时我们见过。”陈旭苒笑着自我介绍。
“陈旭苒!记得记得!”苏父笑着点头。
“晓泠一直说,你很照顾她。谢谢你,陈旭苒!”苏母也笑着道。
“哪里哪里,阿姨,我和晓晓我们俩是相互照顾。她也很照顾我!”陈旭苒忙道。
“两个女孩子在外面,就是要相互关照,你们俩这样很好,我也放心许多。”苏母道。
“这位就是你们的学长吧?”苏父看着门口的冯骥,问苏晓泠。
“是的。”冯骥开口,“叔叔阿姨,我叫冯骥,也是江大的,是苏晓泠和陈旭苒的学长。”
“哦,很好很好!”苏父道,“欢迎来甫南镇玩。”
“叔叔阿姨,”陈旭苒把带来的乔州特产放到苏母空着的工作台上,道,“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一点点心,给您二位尝尝。”
冯骥也把手里的两盒茶叶放到陈旭苒的特产旁边,道:“听苏晓泠说叔叔平时也爱喝茶,我来得匆忙,没带什么礼品,就临时买了些茶叶,不成敬意。”
“哪里哪里!你们不必这么客气!”苏父道,“来到平市,来到甫南镇家里,就是晓泠的朋友。过来玩就是,不用带什么礼物。”
店里的客人是两位中年阿姨,纷纷对着苏母称赞。
“这个是你女儿啊?这个是你女儿的同学啊?”
“哎呀,长得真的好!”
“这个男孩子也长得特别好!”
“爸,妈,”苏晓泠道,“那我先带他们俩去老街上逛逛,等下过来,我们再一起去吃饭。”
“这就走了?不坐一会吗?”苏母问。
“不用了阿姨,我们不累。”陈旭苒道。
“好的,你们去吧,别逛得太久。”苏母叮嘱。
“好的。”苏晓泠看了看时间,道,“12点前一定回来。”
三人招呼了声,走出店门。
苏晓泠还能听见店里两位阿姨对着苏母的称赞和八卦。
陈旭苒问:“晓晓,刚才那两位是店里的客人吧?说的什么?听语气,是在夸我们吗?”
苏晓泠道:“苒苒,你语感可以啊!就是在夸我们。”
陈旭苒:“晓晓,你一直说你妈妈不会讲普通话,我听着讲得很好啊,至少我都能听懂。”
苏晓泠:“去年暑假给他们报了老年大学,我妈的普通话有所进步。”
苏晓泠和陈旭苒在前,冯骥跟在两人身后,一路,苏晓泠给两人介绍。
“这路是我们高中时,镇上重新铺的,中间铺成了石板,旁边保留了原来最早的石子路。”苏晓泠抬脚指了指石板路两边已经被磨得光亮的小块花岗石,道,“就是这种。”
陈旭苒过去踩了踩,道:“这种走起路来会有点累吧?”
“走久了脚确实累,没有石板路好走。”苏晓泠接着道,“但是比起走路,在这石子路上骑车,才是最惨的。
我们小学五年级起,都是自己骑自行车上学,一骑到老街,得扛着自行车不断上桥下桥不说,骑着走更抓狂。三天两头得找修自行车的去拧螺丝,不然自行车有些部位就得散架。”
“哈哈,”陈旭苒忍不住笑喷,“真这么夸张吗?”
“真的!”苏晓泠道,“有些同学的铃铛不太好,边骑就自动叮叮叮地响。”
“哈哈哈,”陈旭苒笑得更大声了,道,“这画面我可以脑补。我们古城里的街道也是石板的,虽然没石子的颠得那么厉害,但也够颠的。”
几人又上了一座小桥,陈旭苒问:“你说这桥都这么小巧,又都这么高,就不能建得低一点儿吗?”
冯骥指了指不远处船夫摇过来的一艘乌篷小船,道:“船来了。”
小船虽小,行得却快,不一会儿就穿过了三人脚下的桥洞。
“哦,知道了,”陈旭苒点头,“为了过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