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做我特助 - 对待重生,你不妨大胆一点 - 叶莲戏鱼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77章做我特助

好不容易来一趟市里,当然要尽可能多办点事。

打了个出租车来到九溪商业街,苏晓泠先去老字号买了一堆糕点和特产,准备带回家后送人。

随即她打了崔志坚电话。崔志坚前不久刚搬到石门路的新售楼处上班,苏晓泠说那过去请他喝个咖啡。

崔志坚:“你要来我当然欢迎,只不过现在正好有客人在,准备签约,可能得六点才结束。你如果晚上方便的话,我请你吃晚饭吧。”

苏晓泠突然想起,她自行车还寄存在甫南镇汽车站边那个修车摊上,她得趁人家收摊前去取。

于是道:“今天吃晚饭还真不方便,我得在晚饭前赶回家。那没事,你先忙,我改天再去找你。”

她一看时间,已经五点了,在九溪商业街公交站边打了个出租车,回了甫南镇汽车站。取完自行车她直接回了家。

她在回来的出租车上给陈旭苒发过短信,说自己已经去找过玉雕大师,不出意外的话,那块“籽料王”在两人下次见面的同时,陈旭苒就能见到成品了。

陈旭苒的回复是:好期待好期待!

晚上十点半,冯骥的电话又如约而至:“‘碰运气’碰到了吗?”

苏晓泠雀跃道:“碰到了,接下来只需等待。你今天工作怎么样,可还顺利?”

冯骥:“顺利吧,按部就班进行着。现在摊子越铺越大,各方面需要应酬的关系也越来越多。”

苏晓泠:“人员班子组织架构搭好,明确职责分工,你抓主要的就好,该放权的放权。不然白白招那么多人发那么多工资不说,也不利于以后企业的发展。有健全的管理体系,企业才能走得长远。”

这个年代国内的企业管理还是弱项,后来的那一套也都是从国外一步步学来的。

苏晓泠进入全球行业排名前三的跨国集团工作后,由于多年出色的成绩、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32岁以后成为老板特助,之后就一直被按照‘总经理’的标准培养。

她在几个不同业务的事业部和很多关键部门都轮转过,她不属于某一部门的专业人才,但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绝对是个全面型人才。

“哦?”冯骥虽然已经对苏晓泠时不时出其不意冒出些超乎年龄的观点习以为常,但还是产生了好奇,道,“展开说说?”

“一个企业的发展,会经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鼎盛时期,接下来就是要尽可能维持企业的鼎盛状态并让企业长寿。

在初创时期,企业的目标是生存,此时,销售和业务部门成为最重要的主角。只要有业务接、有生意做、有钱赚,能活下来就好。

到了发展时期,生意越来越多,经手的钱也越来越多,除了销售和业务部门,如何用好钱管好钱的财务部门,以及稳定和维护好老客户、为老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部门,也愈发重要。

企业一路发展,碰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其余的班子以及这些班子的人员素质也要配套跟上,比如人力资源和行政、市场开拓、政府和公共关系等等。

等企业做到一定规模,营业额很大的时候,会发现,如何招到公司需要的人、如何用好这些人、如何管理好这些人并确保人才尽量少的流失,才是最难的。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来为企业量身定制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

苏晓泠刚毕业不久,在小公司工作的时候,一直看不上人力资源部门,后来去了大企业,才发现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很重要。

“有道理,”冯骥道,“现在‘腾辉’就卡在你说的从生存到发展的这个中间阶段。工地上的事情需要处理,投标的事情需要抓,还有每天那么多人和关系要维护和应酬……”

冯骥顿了顿,突发奇想道:“要不你来给我当特助吧?这样有你分担,我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呃……也不是不能考虑。”苏晓泠略微思考了两秒,道,“高森那边你怎么跟他说,我还兼着他咨询公司的事呢。你就要挖他墙角了?”

“咨询公司那边近期也没有新项目,你如今日常只是协助政府部门定期给外方发邮件告知项目进度。何况,‘开元’和‘腾辉’也算不上关联交易吧,毕竟两家只是共同服务于相同的客户,并没有直接的业务关系。”

“至于‘挖墙脚’就更算不上了。”冯骥补充,“‘何况开元’和‘腾辉’高森都是股东,手心手背都是肉,你来帮我就是帮‘腾辉’,也等于帮他了。我唯一担心的是怕你太辛苦。”

辛苦确实会有一点,苏晓泠想,她如今和陈旭苒兼着“凤翔”的海外销售和商务,虽然日常工作已经理得很顺,占用时间不多,但每一两个月偶发事件还是会有那么一两件的。好在已经有了赖师兄来接手,确实省心了许多。

“开元”那边也如冯骥所说的,近期没有新项目。而且做这种业务咨询,老实说比实实在在从头到尾一把抓地统筹和跟进一个项目,还是要轻松许多的。

最主要的是,苏晓泠在重生前还没辞职的时候,以董事长特助的身份,很多年都是身兼数职,早就习惯了。大不了每天工作时间延长一点呗,加班对于曾经的苏晓泠早就是家常便饭。

“哎,你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理由推辞的。”苏晓泠假装无奈,调侃道,“只是,冯总,你打算以怎样的报酬来聘请我呢?”

“你想要什么报酬都行,”冯骥开始不正经,“反正连我都是你的。”

“少来,”苏晓泠臭他,“还是秉公办事的好,免得以后真一起共事了,被人诟病说你公私不分。冯总的一代英明岂不要毁?”

“对对对,”冯骥连声应和,“我媳妇儿说的都有理。”

苏晓泠早就主观上屏蔽了这段时间以来,冯骥对自己的各种单方面称谓,此刻也一样,她直接选择忽略。

“这样吧,”苏晓泠道,“这段时间我先拟一份“腾辉”的组织架构,先把需要哪些部门和岗位大致列一下。再起草一份类似于管理考核制度的草案,等我正式上班后,再根据各个部门的岗位情况,进行细化和优化。

对了,你把现在‘腾辉’的人员架构表先发一份给我,再把相关部门的一些表单扫描一份发我邮箱。”

苏晓泠想起如今冯骥身边只有一个负责帮他开车和处理杂务的男秘书,于是道:“表单先算了,等我去‘腾辉’的时候一起给我看就好。先发一份人员架构表吧,我先了解一下。”

一聊起工作,苏晓泠能一秒进入状态,可以噼里啪啦不间断地输出。

冯骥:“行,我等下就发你。”

苏晓泠:“不急,明天发也行,这么晚了,即便收到,我也不想起来加班了。反正这个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可比咨询公司写那几个项目书复杂多了也难多了,不必急这一时。”

苏父苏母自从苏晓泠回家的第一天晚上回过家后,接下来连续几天都住在店里。

冯骥也了解苏晓泠独自在家,便聊得尽兴肆意,历时一个多小时。

到后面自然都是情侣间的肉麻话,尤其是冯骥单方面输出的荤话骚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