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同舟共济的知交 - 对待重生,你不妨大胆一点 - 叶莲戏鱼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75章同舟共济的知交

晚上十点半,冯骥打来了电话。前几天陪苏晓泠,工作上稍微有点松懈,今天苏晓泠离开江城后,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忙到晚上十点才回家。

苏晓泠:“累不累?”

冯骥:“还好,就是事情比较多,工地开在那里,每天都有新的事情要处理。”

苏晓泠:“你自己注意休息和调整,施工现场安全第一。”

冯骥笑:“遵命宝贝,我会的。”

接着道:“今天和高森他们开会,下半年起装修这块业务也要抓起来了,有没有兴趣来挂靠个装修设计师?”

苏晓泠:“有啊,太有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

“9月份吧,最晚10月,等第一期土建完工,装修就入场了,当然,第一期你是赶不上了,图纸早就出来了。等第二第三期吧。”

“没关系,我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厂房和商业的做不了,就主攻住宅吧,室内。后续我会自我进修庭院设计的。”

冯骥在送机会给自己锻炼,苏晓泠岂能不识趣?不去添乱,不好高骛远,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做起。

“就知道我家宝贝是个明事理的。”冯骥欣慰地调侃,“对了,这几天在家有什么安排?”

“明天早饭后先去看看我和陈旭苒“豪宅”里的绿化,之后想去市里碰碰运气。”苏晓泠仰躺在床上,双腿架着,一手举着电话,一手玩着电话线。

“碰啥运气啊?”冯骥来了兴致。

“先保密,还不知道能否如愿呢,万一成了再告诉你。”

苏晓泠本想说去市里办点事,但她说了“去碰碰运气”,一定程度上已经算泄密了。她做事不是个会说在前面的人,成事后才会挑拣几句说说,无论对谁。

“行吧,那等你的好消息。”冯骥不勉强。

“对了,”苏晓泠道,“我们国家代表团今天不是远赴大洋彼岸去申奥了嘛,这次应该会有好消息。你们有什么布局和投资,这个星期以内还能捡着漏,下星期开始竞争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还是那个回答——天生的直觉。”

冯骥顿了顿,道:“知道了。三天后刚好有两个地块投标,我和高森他们好好筹划一下。”

苏晓泠:“行。时间紧迫,你这几天就一门心思忙投标的事吧,我这边你不用担心,每天会发信息给你汇报情况的,啊。”说到最后带上点卖乖和诱哄。

冯骥笑:“这么乖?我这个女朋友是不是找得赚了?”

苏晓泠假装嗔道:“你才知道你赚了啊!”

“就是知道能赚,才找的。”冯骥调侃。

苏晓泠完全无视他的真假,道:“猜你晚上还有工作吧?去忙吧,早点忙完早点休息。”

“我家宝贝这么体贴,我真要被感动了。”冯骥心目中的苏晓泠是个矛盾的存在,不满二十岁的皮囊里,时常装着一颗“大姐姐”的灵魂。

他想起苏晓泠偶尔得意时会在他面前自称“姐姐”,自己从没反驳过,或许潜意识里,早就默许她在自己面前的说教和小放肆吧。

“泓湖花园”里的树木被照顾得很好,栽下的每棵树都抽了新枝,长势喜人。草坪上的杂草也被修整过,不再像刚买来时那么杂乱。

她把四栋楼的窗户都打开,透了会儿气,巡视过一遍园子,回去把门窗重新关好,锁好围墙门,就出了“泓湖花园”。

路过门卫室,她对门卫老王表达了感谢,并肯定了老王老婆的工作,顺便预付了下半年院子草木的维护费。

老王自然十分高兴,表示一定会继续尽心尽力帮苏晓泠和她朋友维护好园子的。

顶着盛夏九十点钟的日头,骑自行车来到镇上的汽车站,苏晓泠的衣服已经汗湿了。她照例花了两块钱把自行车停在修车摊,坐上去平市的公交。

苏晓泠这次没坐中巴,中巴整体线路更长,要6元;公交线路短,只要1元,公交车不挤,且这次去的地方离公交车终点站不远。

到站后,苏晓泠往前走了一公里左右,就来到玉雕杨大师的工作室附近。已经是饭点,苏晓泠找了家不远处的老字号面馆,吃了一碗白汤的枫镇大肉面。

吃完面,苏晓泠就近去了趟公共卫生间,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串上等的直径7毫米108子带挂坠的南红珠串,挂到脖子里。

坠子是个直径2厘米、长5厘米的同等质地南红圆柱体,通体没有任何雕刻,浑然天成的细腻的锦红,超越了任何多余的人工雕琢。

白皙细腻的皮肤,姣好的五官,加上白t恤和浅蓝色七分牛仔裤,白球鞋,把这抹红色衬托得更加惹眼。

杨大师的工作室紧邻着一个小园林后门,这里也是杨大师家的祖宅,沿街的小房子被开辟为工作室,地方不大,幽静安宁。

工作室分了里外两间,外间玻璃柜里陈列着几件玉雕,内间比外间略大,一个长条形的工作台,工作台边是个小的磨床和一些工具。

工作室外间还有个门,通向天井。

“啊有人?”苏晓泠对着天井,用平市话轻喊。

“刚刚吃过饭,稍等哦,马上来。”天井尽头的门厅里,传来清脆的女声,悠扬婉转。

片刻后,走出来一位身穿靛蓝色对襟棉麻中式衬衫、白色棉麻长裤的男子,三十七八岁,面白如玉,温润清雅。

“来哉。”男子见外间之人,答道。

苏晓泠重生前虽然参观过杨大师的玉雕工作室,却并没有见过本人。

此刻,她站在原地,嘴角轻扬,温和友善,待男子走近,道:“不好意思,打扰你们午休了。请问是杨老师吗?”

“不要紧。”男子看着苏晓泠,目光平和,略带打量,道:“我是杨山。”

苏晓泠自报家门,道:“您好,杨老师。我叫苏晓泠。久闻您的大名,今天专程来您的工作室拜访,带来几件籽料,想请您拨冗看看,顺便帮忙加以雕琢。”

杨山招呼苏晓泠来到里间的工作间,在工作台里侧坐定,道:“先看看你带来的料吧。”

苏晓泠在杨山对面的椅子坐下,从背包里取出七八块籽料,白色、淡青色、墨色都有,大小和皮色面积各不相等。

杨山打开工作灯,将籽料一一放在灯下查看,道:“质地都很细腻。”

苏晓泠把那块400多克的带皮白玉籽料从包里拿出,放到工作台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