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不累 - 对待重生,你不妨大胆一点 - 叶莲戏鱼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54章不累

二人打车到校门口时,是下午5点左右,校门口排了一列豪华小轿车,目测价格都在40万以上。

这个年代,私家轿车还远远没能普及,一套100平米的全新的普通住宅,市值最多就是二三十万,而这些能开40万以上车的,无疑已是这个时代的赢家。

迎面从校园内陆续走出来一个个身材和脸蛋都姣好的学生,走到路边停着的豪车旁,开门坐上车。

这段时间以来,冯骥白天很忙,晚上还经常要亲自去开发区的几个工地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

尽管如此,也没能让他在夜晚的热情有所打折。十来天没见的年轻情侣,见面后自然浓烈。

一晚,事后,苏晓泠道:“你说你体力这么好,我不在的时候,以及你元旦那晚把我挟持回来之前,都是怎么过的?”

“忍着呗。”冯骥轻描淡写道,“再不然,不还有师兄弟们吗!”说着,把双手凑到苏晓泠眼前。

苏晓泠看了眼这双漂亮修长有力的手,瞟向他,道:“冯骥,我们来个约法吧。”

“什么?你说。”

“我俩现在都各自有事情忙,不能像那些情侣一样,经常黏在一起。如果,我只是说如果,”苏晓泠强调,“如果哪天我不在,你一个人觉得寂寞难耐,想找个人舒解的话,一定要告诉我。

若是你没来得及提前通报,先斩后奏了,事后也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什么意思?”冯骥略有不悦,“你是厌弃我了?”

“没有,”苏晓泠道,“我不是说了预先约法嘛。万一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不小心做了什么,请务必亲口告诉我。”

“看来还是不累,才有时间胡思乱想。继续。”冯骥说着翻身压上。

即将睡着的时候,黑暗中,冯骥说:“下个月我们去看看房子吧。翠屏山庄那一片马上要建一个别墅楼盘,咱趁早先去挑两栋好的。”

苏晓泠迷迷糊糊回了一个字:“好。”看房子她一直都是喜欢的,不管买不买。

五月底陈旭苒的生日一过,就到了六月,六月中考完试,等成绩出来后,又是暑假。

这个暑假,苏晓泠和陈旭苒跟karl和judy夫妇相约,将去某位去年毕业的学姐支教的希望小学。

这位学姐苏晓泠只在大一时见过一次,是她们系曾经的系花,姓邱,人美心善,成绩优秀。毕业后学校直接要给她保研,但她提出想先去支教一年,一年后再回来读研。

为此,学校还作为先进事迹,在某个中午的校园广播里通报表扬。

karl和judy不只担任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口语课,也带大三和大四学生的米国文化以及写作课。

judy曾经就带过邱学姐班级大四上学期的写作课。夫妻俩从来都是出双入对,就算是招待一方的学生,也都是双方共同出席,这次去看望希望小学的学生自然也是夫妻同行。

此外,这次同行的还有班长杜胜男。苏晓泠和陈旭苒二人打算去捐点款;而杜胜男,她俩知道,重生前的大四毕业后,杜胜男也去支教了一年,一年后才回来读的研。

临行前,几人去采购了不少东西。

希望小学全部学生是25人,karl和judy夫妇买了语文、数学、英语练习本、以及文具各100份,还自编自费打印了25份英语入门教材。塞了满满两个行李箱。

苏晓泠和陈旭苒合起来买了十几包曲奇饼干。

杜胜男则是带了一个足球。杜胜男是运动健将,体育课常和男生一起踢足球,人如其名,她的足球比班里大多数男生都踢得好。

苏晓泠和陈旭苒知道,这年头贫困地区的学生其实什么都缺,缺衣少食,更别说学习用品了。

但跟老师和同学一起去,没法肆意带“太多”东西,只能按照普通的行李标准,“力所能及”意思意思,聊表心意。

而且也不知道那里的具体情况,只能等这次到现场了解后,再给予精准的帮助。

希望小学位于西部邻省的大山里面,陈旭苒和苏晓泠帮几人一起买的卧铺票。翻山越岭一夜后,终于到达邻省省会c城。又买大巴票转车七八个小时到达希望小学所在县的县城。

此时已经下午四点半,从县城到希望小学所在的镇,还有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每天只有一班往返的中巴。

回去的班车在五人到达县城车站时刚发车,正好错过了。五人在车站附近找到了之前学姐在电话里所说的招待所入住。

据学姐描述,这已经是本县城最好的招待所,但老旧的设施和斑驳的墙面,却诉说着它的沧桑和不易。

五人要了两间房,karl和judy一间双人房,三个女生一间三人房。房间虽然简陋,好在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

马桶是个蹲坑,淋浴和厕所用一道简易的帘子隔开,这对于三个女生而言没什么,她们仨都不是娇气的人,而且比起寝室楼里的公共卫生间,这里的厕所条件已经算略好了。

对于karl和judy而言,来到华国,被江大聘请教书,二人住的是学校涉外的招待所,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虽然不豪华,但及得上此时国内三星酒店的标准。

让他俩最不习惯的还是房间卫生间里的这个蹲坑,好在二人平时上课时,课间偶尔也会上教学楼里的公共厕所,蹲坑的问题,在这对夫妇第一眼诧异后,也很快就接受了。

住下后,陈旭苒用手机拨了邱学姐留的电话,邱学姐之前就是用这个电话号码打过给陈旭苒,说是村委会的号码,希望小学就在村委会旁边。

陈旭苒:“您好,我姓陈,是邱老师的学妹,麻烦找邱老师。”

对方说马上去叫,让五分钟后再打来。

5分钟后,陈旭苒重新打过去,按了免提,响了两声就被接起。

只听对面传来邱学姐气喘吁吁的声音:“刚刚给孩子们上完体育课,你们到哪里了?”

杜胜男抢白:“我们下午四点半到的县城,没赶上大巴,先在县城这家最豪华的招待所住下了,明天上午再过去。”

邱学姐:“明天上午没有来镇上的班车,要下午才有。”

陈旭苒:“没事,我们待会儿去前台,问问能不能包个车。”

邱学姐:“需要我帮你们联系吗?我跟这边村委会说过了,你们要来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上课。他们表示热烈欢迎,说有需要的话可以安排个车去接你们。”

接着,邱学姐压低了声音说:“村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二手农用车和一台服役了近十年的手扶拖拉机。”

电话这头三人对视了一眼,苏晓泠道:“算了吧,到时把两个外教颠散架了。我们这边包个面包车吧,反正人也多,还有几个行李箱。”

“包车单程就估计得两三百。”邱学姐提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