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欢欢喜喜住新家
“泓湖花园?”苏母问,“就是湖边的那片别墅吗?”
“还是两幢?”苏父道,“你怎么一买买了两幢?”
鉴于这两年苏父苏母的不错表现,过年回到平市甫南镇,苏晓泠终于在吃晚饭的时候,把“泓湖花园别墅”的事,告诉了苏父苏母。而二人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吃惊的反应也在苏晓泠料想之内。
苏晓泠道:“妈,我读高中的时候,你不是就一直眼热别墅吗?还说从镇上回来那路边的别墅太小,鬼鬼祟祟的。‘泓湖花园’的大,我就买了。主要那边地皮大,院子宽敞。你喜欢种花,以后可以多种点。”
“哎呦,”苏父看了房产证上的土地面积,道,“两栋加起来有两亩半呢!是在一起的吗?”
“一起的,一前一后,明天带你们去看。”苏晓泠道。
“你怎么不早点跟我们说,都买了将近四年了才说。”苏母有点不满,但随后立刻醒悟,叹道,“知道了,你肯定担心你爹知道后得意地到处去说。”
苏父立刻态度良好,自我辩解道:“我以前的确考虑不周全,现在早就改了。”
苏晓泠对苏母严肃道:“妈,还有你,一定要记得,张福荣只是你弟弟。你早就离开张家了,如今苏家才是你的家,我和我爸才是你正儿八经的家人。
随即她又补充:“当然,外公也是你最亲的人。只不过,外公有两儿两女,我们不讲农村只有儿子才有继承权、你只是外嫁的女儿那套,就算平等赡养,法律上你也只有四分之一的义务。至于张福荣,你帮他只是情分,不是义务。”
苏母点点头,道:“我明白。兄弟姐妹如果为人像样,值得帮就帮,不能用什么兄弟姊妹关系来对我进行亲情绑架。”
苏晓泠笑了,语带欣慰:“看来老年大学确实上得值啊!”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苏晓泠开车,载着苏父苏母一起去了店里,等张峰和小陆来上班之后,三人就一起出了店门。
张峰:“姨妈姨夫,你们怎么三个人一起出去啊?”
苏母:“张峰,你和小陆上午先看着点,我们出去办点事,中午前会回来。”
当苏父和苏母实实在在看到两栋大别墅的时候,欢欣和喜悦在两人脸上源源不断地流淌。
“这-么-大!”两人感叹。
“咦,这些树是原来就有的吗?还是你后来种的?”苏父看到那些果树,问。
“种了快四年了吧,去年开了少量的花结了几个果。”苏晓泠指了指隔壁两幢,“那两幢是陈旭苒的,就是那一年过年她来时跟我一起买的。买完我俩一起去买了树苗,让人来种下的。”
“那日常维护呢?浇水除草之类,也是让人做的?”苏母问。
苏晓泠:“是啊,让门卫老王的老婆承包的,每月给她300块。”
“300块?就难得来拔拔草浇浇水,每个月就要300块?”说起钱,苏父的吝啬病又犯了。
接着想起了去年结的水果,更加心疼。
苏母:“那以后这些都交给我和你爸来做吧,我们也都拿手的。”
苏晓泠:“我告诉你们买了这里的房子,带你们来看,就是打算让你们来住的。你们住在这里,园子里的一切自然也由你们打理了。陈旭苒的全权托付给了我,她打算退休后来这里养老的,所以很长时间都不会来住。她的园子,你们顺带也帮她一起管了吧。”
苏母:“啊,她这么相信你啊!那我们一定得帮她好好打理的。”
苏父:“都是小事体,你让陈旭苒放心,我们本来就是庄稼人出身,打理这些最在行不过。”
苏母:“这是园艺,和种地种菜两码事好吧。”
苏父:“我知道啊,无非就是和土地打交道嘛,不会可以学。我爸当年做了几十年生产队长,我从小跟着他学种地,干农活从来都是一把好手。”
苏晓泠已经打开了正屋的门,苏父苏母跟上,三人参观起了后面400平的那一栋。
房子都已经装修好了,也是苏晓泠自己画了设计图之后,请的“腾辉”旗下的装修队施工,价格另说,关键工程质量她放心。
一楼厨房、餐厅、客厅、一个客房、两个卫生间、一间30平米的书房、一间空余的采光很好的大房间。
二楼两个主卧、两个衣帽间、两个次卧、三个卫生间、一间书房、一间茶室。
“哎呀,这房子大,比我们家里的大了好多。”苏父一边看一边感叹。
“我们家的宅基地也就半亩,房子占地120平,两层也才240平方,当然和这里没得比的。”苏母冲苏父一副你这不是废话的语气和表情,又问苏晓泠,“前面那栋还要大吧?”
苏晓泠应和,道:“有一个半这里大。”
苏父乐得合不拢嘴,问:“也装修好了吗?”
苏晓泠:“装好了。但功能和这栋略有差别。这栋主要是居住,那栋我打算主要用来办公和其它。”
苏晓泠本打算不装修,直接重建。但想想如今这房子还算新,只是款式不太好看,并不影响使用。不如花点钱简单装修,先住着,后面看情况再重建。
一直空着,还不如让父母先住进来,以后园子自己人打理起来也更方便。最主要的是,她看到了父母的变化,她也想让他们更高兴,活得更有自信、更从容。
苏母问:“晓泠,你现在的工作,收入有多少?”
苏晓泠不打算隐瞒自己的工资收入,实事求是道:“交完社保,扣完税,每个月将近两万,年底奖金看情况,至少两到四个月吧。”
“这样每年到手也要近30万呢。”苏父叹道。
苏母补充:“还有甫南农贸市场那几间铺面的房租,一年应该也有二十几万吧。”
苏晓泠点头,“嗯”了一声。
苏父和苏母互相看了一眼,眼里流露出骄傲和赞叹。
苏母很得意,对苏父道:“你看,女儿多有本事,我俩一年忙到头净收入也就不到10万块。”
每年收入的大头,苏晓泠已经隐藏了。这两年租金渐涨,她九溪商业街和甫南步行街的那些铺面租金,比刚买那会儿,前者将近翻翻,后者也涨了百分之五十。
她如今光所有的铺面,每年收的租金已经超过了一百万。靠收租不能暴富,但只要不出重大变故,至少能保证全家此生衣食无忧。
苏晓泠道:“爸、妈,你们真的可以考虑不要去开店。你们把那两间店面租掉,一个月至少也有四五千块吧,我每月再给你们六千块。你们就去做你们喜欢的事情。老年大学继续上,每年跟着大家出去旅游几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