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出征东瀛
永康元年五月初三日,十余艘试运漕粮的沙船在海上被倭寇劫走,贾琮大怒,朝堂震动。 十来艘粮船被劫,损失一两万石粮,看似问题不大,但漕粮海运是贾琮摄政后力推的一项重大改革,不仅事关国家大事,万民福祉,更关乎靖王权威脸面。
满朝文武知道贾琮震怒,都只敢私底下讨论,万不敢上书触他的霉头,即便要反对海运,也要先避开这个风头。
统筹此事的顾涛也意想不到,不知道为什么走熟的海途上忽然出现倭寇,而护航的战舰刚好不在,因慌忙上表请罪。
此事一出,反海运之声又将甚嚣尘上了。
贾琮看着殿上百官,神色阴沉,缓缓道:“倭寇猖獗,犯我海疆,掠我漕船,事情虽小,但天朝上国威严岂容贼寇玷辱?
孤意派一支舰队夺回被劫船只,并对其略施薄惩,诸公以为如何?”
听说要打仗,王子腾、牛继宗等军方大佬忙齐声道:“天朝威严,岂容倭寇轻辱?末将等誓死效命,请王爷下令!”
众文官虽不太愿意打仗,不过贾琮说的有理有节,也不好反驳,总不能说天朝地大物博,一两万石粮亏得起,抢了就抢了。
一时文官队伍里无人说话。
贾琮皱眉道:“诸公若有高论,但说无妨。”
段准出班道:“禀王爷,倭寇此举应是海贼为之,与其将军幕府或许并无干系,国朝还须先礼后兵,以免两国纷争,因小失大。”
“臣等附议。”众臣忙附和。
贾琮颔首道:“准公此乃老成谋国之言,孤亦持此见,此次出兵非为国战,只是剿寇夺船而已。
不过东瀛幕府执政荒疏,致使彼岛之民沦为盗匪,为害海疆,亦难辞其咎。
翰林院,拟一封戒饬诏书,着东瀛幕府约束民众,善加管教,若是再犯,诛罚必申!”
“臣遵旨。”翰林院院正吴江游忙出班道。
“王爷英明。”见贾琮如此克制,众臣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大动干戈就好,为了这点粮米,实在没必要。
当下议定,由户部拨二十万银子特别经费,贾琮派燕双鹰领十余战舰赶赴海贼蟠踞岛屿,夺回被掠人船。
旬日后,都中再次收到前方急报,众臣本以为十拿九稳之事竟起波澜。
燕双鹰快步走上金殿,叩首道:“臣参见王爷,请王爷降罪。”
“何事?”贾琮淡淡道。
“回禀王爷,末将前番奉旨出兵东瀛,讨还被劫船人,因恪守朝廷化干戈为玉帛之意,先礼后兵。
孰料彼辈蛮夷不服王化,抵赖不认,更有甚者纠集船只偷袭天兵,臣迫于无奈予以反击,夺回被劫人船,只是船上漕粮已被其尽数窃取。”燕双鹰愤愤不平地道。
贾琮冷哼一声,道:“倭国有何说法?”
燕双鹰道:“臣呈递了皇上诏书,倭国幕府将军甚是倨傲,这是彼国回书,请王爷过目。”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国书呈上。
贾琮打开看了一眼,登时脸上阴云密布,冷笑道:“好个倭国,请诸公传阅。”
段准忙上前接过,与众人一看,顿时一惊,倭人无礼!
“好胆!倭寇大逆不道!”
“倭寇找死!”
“倭寇竟敢捋虎须!”
“蕞尔小邦,狂悖如斯!”
“是可忍,孰不可忍!”
“野蛮之国,理应讨伐!”
众臣看过后,无不群情激愤,破口大骂。
只因该国书第一句便是:天照神裔、万世一系、天上地下独尊贤圣天皇致书吴国皇帝。
天朝最鼎盛的时候给小国的国书也未曾如此狂妄,不承望区区倭寇竟敢如此给自己贴金,且对天朝皇帝并无半分敬意,倒向是两国关系颠倒了一般,直将众臣气得哇哇乱叫。
众勋贵看后更加忍不了,纷纷跳着脚喊打喊杀。
贾琮抬手虚按,止住众人,道:“稍安勿躁,哪位给孤说说,倭人在国书里说了什么?”
冯远出班道:“回王爷,倭寇总共说了三件事,措辞十分无礼,其一、海贼之事与他们无关,让朝廷莫要冤枉好人;
其二、让国朝自重,说天朝并无资格教训他们;
其三、若国朝生怕海粮失窃,可每年付二百万银子与彼,由他们替朝廷肃清海盗,则海宇平静。”
贾琮气极而笑,声震殿宇,面上杀机看得众臣心惊胆战,即便当日西域失陷,也不曾见过靖王如此愤恨。
“诸公怎么说?”贾琮倏地止住笑声,扫视群臣。
“王爷,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倭寇无礼,徒逞口舌之力,失于教也,天朝似不必与其一般见识。”陈骥道。
他代表陈家的利益,最不愿意看到贾琮发动战争,导致军方权力膨胀。
王子腾、牛继宗等人忙齐声道:“如今新君恰才登基,彼国蛮夷不说尊奉敬重,竟还敢如此轻慢悖逆,置我皇上于何地?
古人云,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臣等愿以死报国,荡平海疆。”
“说的是!倭寇都骑到国朝脖子上了,若不狠狠教训,天朝上国威仪何在?其余小国如何看待?”众勋贵纷纷鼓噪,要求出兵。
贾琮看着自己一手导演的好戏,神色冷峻,眼中露出一丝得色,若无此计,倒不好逼迫文官同意出兵。
众文官都有些为难互相看了看,若出兵又得国库掏钱,为这点事儿似乎不值得,但谁都不敢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