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班师回朝
“这就能确保他们忠诚了?”程灵素道。 “还有最紧要一点,给与他们荣耀,让所有人都争先恐后为你卖命。”
贾琮道:“对忍者来说,金银财帛他们都不看重,惟有名誉和荣耀胜过性命。”
程灵素若有所思,点头道:“爷说的极是,把忍者摸透了。”
贾琮在她耳边吹了口气,调笑道:“和你顽了这么久,再摸不透,爷不是太无能了么?”
“爷……”程灵素娇声嗔道。
贾琮大笑,抱着她转入内室。
随着天皇投降诏书传来,各地大名望风而降,连天皇都降了,自己投降似乎也不是太难接受,无损武士荣誉。
何况归顺天朝,并不能算作耻辱。
一个月后,贾琮在京都御所接受了德川宗将和松平辉高从九州、四国、本州各地带来的数十个较大藩主的朝见。
至于他们下属的小大名,大约等于天朝镇长级别,也没资格觐见靖王殿下。
贾琮请遐仁天皇并肩而坐,看着地下诸大名,道:“德川幕府不忠不仁,劫掠上国粮船在前,狂言触怒天颜在后,故孤亲率大军征伐。
我永康皇帝言,东瀛本海外佳地,岂容此等贼子窃据?
因此孤上奉天命,下顺民心,将东瀛纳入天朝版图,以使诸位并各藩百姓共沐皇恩,岂非美事?
天皇陛下仁厚圣德,深明大义,为亿万东瀛百姓福祉着想,欲携诸位举国并入天朝,诸位以为如何?”
众大名听完程灵素的同声传译,都看向御座上的遐仁天皇。
遐仁天皇心中苦涩,轻咳一声,微微抬手,道:“宣旨。”
旁边内侍忙拿起一封圣旨念道:“夫玄古权舆,悠哉邈矣,其详靡得而闻。
然则帝王者,宰物之通器;君道者,天下之至公。昔我祖宗钦明,辰居其极,而明晦代序,盈亏有期。
及至德川幕府自负不宾,干纪放命,肆逆滔天,窃据千里,罪大恶极,罄竹难书,终致天颜变色,震以雷霆。九伐之道既敷,八法之化自理。
今天朝圣天子出世,天诞睿哲,神纵灵武,德格玄祇,功均造物。止暴虐之横流,反生民之涂炭。
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八表呈祥,五灵效祉。岂止鳞羽祯奇,云星瑞色而已哉!
勋茂于百王,道昭乎万代,固以明配上天,光华日月者也,诚可为万国之共主。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置东瀛百姓于水火。
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举国之民臣服天朝,仰沐皇恩,一依高丽故事,尔等当一体遵行,诚心归顺,若有忤逆,天人共戮。钦此。”
众大名忙伏地叩首道:“臣等遵旨。”
贾琮笑道:“都起来罢,以后同殿为臣,还望诸位捐弃前嫌,鼎力相助。”
“臣等谨遵殿下谕旨。”众大名忙表态。
贾琮点点头,道:“此乃大势所趋,诸位也不必心存芥蒂,煌煌天威之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如今东瀛各地皆已平定,惟有江户城负嵎顽抗,破城指日可待,不必费心。
孤今儿想与诸位说的是未来东瀛的治理之策,当然也事关各位的前程。”
众人忙竖起耳朵,道:“臣等洗耳恭听。”
贾琮笑了笑,道:“诸位都知道,天朝典章制度与东瀛大异,譬如天朝是中央集权的王朝体制,而东瀛是幕藩体制。
既并入天朝,自然要废除旧制而立新制,将来什么幕府、将军、大名、藩国都不存在了,代之以天朝官爵制度。
譬如,孤少年时初封爵只是区区七品恩骑尉,后来逐渐升至伯爵、侯爵、国公、王爵,凭什么?惟战功耳!
诸位都是才智之士,麾下亦有不少兵马,孤却不知何人应授何爵,如之奈何?”
众人听出些味道,忙道:“请殿下吩咐,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贾琮道:“如今东瀛几乎平定,想要立功么,机会却也不多了。惟有江户城……当然,若诸位觉得难以面对昔日主上,孤自命官军攻取,也不费事。”
“臣愿往!”
“臣如今乃天朝之臣,与德川幕府何干?”
“臣只知忠义,绝不与德川家重等悖逆之辈同流合污。”
“臣誓杀国贼家重,愿为天朝奋勇当先。”
“臣愿提兵为先锋,攻打江户城!”
……众人争先恐后表态,准备抢先捞取归顺后的第一笔政治资历。
贾琮笑着抬手虚按,道:“诸位忠勇之心,孤甚慰、甚慰,只是攻取江户也不需太多兵力,有个六七万就行了。
这样罢,诸位速派人传讯,于二十日后会猎于江户城下,若按时到者,可分一杯羹,若没赶上,也怨不得孤了。”
“臣等遵旨。”众人忙在心中盘算,若用快马传讯,再用海船把兵马运来,倒勉强能赶上,而功劳大小显然是看谁带来的兵马多。
陆奥、羽后、萨摩、大隅等远藩大名皆面露苦色,二十天时间太短了,实在来不及调集多少海船。
内陆大名更是苦恼,若走陆路,恐怕还没走到江户,仗就打完了,只能挑些精锐前来应个景,以表忠心了。
众人心里都清楚,来多来少是能力问题,来不来是政治问题,最后一战都不来,难道你心向幕府?这不是找死么?
遣散各大名,贾琮在京都逗留了十余日,确认各地局势平稳后,留下彭程镇守,自带三千兵马并一半战舰,渡海直奔江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