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解读13 - 解读孙子兵法 - 商业幕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解读孙子兵法 >

《孙子兵法》解读13

原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解读:如果将领有才能,智慧聪明,精通打仗,知道如何练兵,也了解战场形势的具体情况,这样的将领是优秀的将领。在这种情况下,君王就不应该干预他的作战方针和进退决策。这里强调要放权给这些知晓军事的将领。如果君王不懂军事却横加干预,反而会让军队不知道该进还是该退,引起军队的怀疑和恐惧,容易导致失败。

真正的将军了解战场形势,就只能按照客观情况执行作战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军队和国家的利益。如果君王不懂军事却瞎干预,将军听从了错误的命令,就会导致失败。所以,真正的将军在知道客观情况后,即使君王的错误命令来了,也不会执行。真正的将军能分辨周围人献计的对错,对于君王命令的正确与错误也心里有数,绝对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执行错误的命令。这样的将军才是真正的士兵的保护神、人民的保护神、国家的保护神。

原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解读:国君如果任用了一位将军,就必须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并且要向所有人表明自己对他的信任。当然,在启用这位将军之前,要经过反复考核,确保他是久经考验的。一旦任用了,就要给予绝对的信任。否则,如果国君整天疑神疑鬼,不断干涉将军的决策,比如将军本来决定退兵,国君却一道命令强行要求进攻,这就会打乱所有人的节奏,这样不输才怪呢。在军事行动中,将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国君的无端干涉会破坏这种决策的合理性和连贯性,从而影响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和战争的走向。所以,对于久经考验的将军,国君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赢得胜利。

原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解读:君王真的能做到不管理将军吗?即便在选将的时候绝对挑选有能力、靠谱的人,也很难做到不管理将军,哪怕将军百分百忠心。为什么呢?因为君王得到的情报随时随地在变化,而且周围煽风点火的小人非常多,有的是想借机除掉政敌,有的是被贿赂的坏人。所以,君王的情绪也在不断变化,怀疑度也在变化。将军手握兵权,君王有时候只能忍一忍,但这种情绪会慢慢积累,到时候就不得不管了。

如果将军还以战场上的具体情形为由说不能听从君王的指令,君王可能就会暴怒。“我说的你还不听了?”于是,君王就要大动肝火,非要管一管。这一管,往往就会出问题,因为君王不知道实际情况,而将领也会觉得诚惶诚恐,不知进退。所以,喜欢干涉将军的君王往往会惨败。历史上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史书上也大写特写,但后来的君王还是学不会。所以,要做到一个不管将军的君王真是难之又难。

原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解读:如果要任用一个将领,平常就要考察琢磨清楚他的优点、缺点,判断他是否忠诚。不要在临时用人的时候又心生怀疑,这会坏大事。所以,君王选拔将领的工作应该在平时进行,而不是等到打仗的时候才临时选拔。

对于将领来说,平常就要树立自己可靠、忠诚的形象,要让君王知道自己是可用之将,不会背叛。平常就要搞清楚君王的脾气、来龙去脉,知道周围的奸臣小人是谁,甚至要搞明白如何笼络那些说得上话的人,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行。

这样,在关键时候,将领才能坚持自己的理念,而君王支持将领的概率也会大一些。因为君王平常就对将领放心,也知道将领不会背叛,是真的为国家、为君王考虑。所以,信任其实是在平常就要建立的。如果平常不建立信任,到了战时,这信任就不好建立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