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坦白
随后便是宴席正式开始,萧玉书先去换了身轻便的衣服,便随着萧母与来往的夫人小姐交际。
萧家两位哥哥则是随着萧父在前厅宴客。
“平阳公主到!”只听见门口迎宾的小厮再次大声传道。
萧大人闻言,抬起头,眼底带着诧异,与带着询问的眼神看向身旁的两个儿子,两人却只是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示意自己并不知情。
“拜见大公主,公主万福金安!”宾客们齐刷刷地喊道。
“不必多礼,诸位都随意些,毕竟今日可是萧小姐的及笄礼。”只见大公主话音刚落,萧父便上前拱手低垂道:
“公主驾到未能远迎,实在是微臣失礼了。”
大公主美目巧转,朱唇轻启:“萧大人不必如此,倒是本宫今日来的迟了些,还望萧大人见谅才是。”
在此时,萧母带着萧玉书匆匆从后院赶来。
二人在公主面前站定,行了礼才道:“公主殿下,请跟臣妇来。”
大公主微微颔首,挥了挥衣袖往后院走去,萧母和萧玉书行于落后大公主半步处,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真是抱歉,今日本该早些时候来,却不曾想刚出府母后便召了本宫进宫,这一来一往也就耽搁了时辰。”大公主妩媚一笑,略感歉意的开口。
萧母听着大公主的这番话,面容不由地紧了紧,赶忙说道“没事没事,宫中事务繁忙,自然以皇后娘娘为重,公主的到来已经让臣妇倍感欣喜,对吧,玉书?”
“是,今日公主殿下赏脸,臣女已然感到欣喜万分。”只见萧玉书盈盈福身,莞尔一笑地接过萧母递过的话头。
又是一番寒暄客套便到了后院,后院的夫人小姐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着家长里短。
萧玉书和大公主年龄相仿,萧母便留二人在一旁,自己便先去招呼了其他宾客。
“微澜啊,你家玉书可曾许了人家?”开口的乃是镇国将军夫人,闻言,周围许多夫人们都竖起了耳朵,都想知道谁有幸娶到萧家小女。
萧母抿了抿唇,拢了拢发丝,抬头道:“未曾。”
周围的夫人们听到确定的答案心思都活络了起来,不过萧母接下来的一番话倒是打消掉了众多夫人的念头。
“不过,我和夫君还不着急,玉书还小,头上还有两个哥哥,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还是得让孩子自己喜欢才是,否则只是一味将两个孩子捆绑在一起就不好了,毕竟结亲结亲,可不要结成怨偶才是,你们说对吧。”
一旁有的夫人讪讪地点头,毕竟在这个思维固化的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是刻在脑子里的。若说什么追求爱情,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不过对于萧家父母来说,孩子自己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转头话说萧玉书和公主正坐在亭中,屏退左右。
“今日下朝后本宫寻了父皇,旁敲侧击问了一下,但见父皇的模样似是完全不知情,后来本宫便提及了城外流民,父皇似是才想起来似的,不过本宫以及这件事父皇似乎有些不悦,便也不好再说下去。”
“官官相护,这样的事传不到圣上那里也实属正常,早该想到是这样的。”
“不过你也别担心,今天本宫也是透了个底,暂时只能咱们私底下查,只有有了确凿的证据父皇自然不会容忍。”
“是,本来想让圣上知晓此事能更好的查探,不曾想确是这样,看来也只能私下探查了。”
“先不说这个了,走一步看一步吧,今日可是你的及笄礼,本宫也不知送你什么。”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递给萧玉书“这是公主令,你还没有官阶,有了这块令牌或许办事会方便许多。”
萧玉书看见平阳公主拿出这块令牌时便已认出,只是她着实没有想到竟会将如此重要的东西给她,毕竟这块令牌代表的是平阳公主,也就意味着以后她们二人彻底绑在了一起,一旦行差踏错,还会连累平阳公主。
“公主,这太贵重了,臣女……”萧玉书看着公主递过来的令牌,微微皱了皱眉头,低声道。
“既然我们为的是同一件事,本宫将此物予你,本宫便无条件信任你。说来也巧,不知为何,本宫见你的第一面就觉得仿佛我们上辈子就应该熟识。”公主眉间带笑,端起桌上茶杯抿了一口,拍了拍萧玉书的肩,勾了勾唇,说道。
萧玉书闻言微微一笑,眼神中迸发出一丝坚决,抬手接过了令牌。
“玉书多谢公主抬爱。”
看着萧玉书终于接过了令牌,平阳公主的笑意更深了。
送走最后一波宾客,萧府众人才终于松了口气,今天没出什么差错。
萧玉书正要准备回自己院子时,萧父突然叫住了她,看着萧父一脸严肃的模样,她心里也是忐忑不安,捉摸不透父亲今晚要对她说些什么。
萧父在前面负手而行,萧玉书跟在后面惴惴不安。
萧父突然转头“兰秋,清秋不必跟着。”
二人齐声道,“是!”
带着担忧地神色看了萧玉书一眼,只得退下。
萧玉书递了一个安抚的眼神,示意不会有什么大事。
“玉书,你跟我来。”萧父眼神宁静幽深的看着萧玉书说道。
“是,父亲。”被萧父的眼神注视着无疑给了萧玉书很大的压力,虽然萧父不曾对她发过火,可到底是当过将军的人,一个眼神也让人感到害怕。
父女两人各怀心事向书房走去,进了书房便让身边的人都退了下去。只余父女二人,萧父立在书案前,久久地没有说话,似乎是在酝酿着什么。
气氛一下子凝滞了,萧父猛然转过身,幽深的眸底涌动着分辨不清的意味。
终于开口道:“玉书,你可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
萧玉书闻言便知父亲定是已经知晓,她握着帕子的手一顿,目光坚决的抬头注视着萧父:“父亲,女儿知道。”
萧父见着从小到大都是温婉恬静的女儿突然这么坚决笃定,萧父便知道,女儿终究还是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萧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从不参与党争,为父知晓如今朝堂上风云诡谲,你可知你这样做卷入了多大的风波?”
“女儿知晓,可就是如此才更加要择明君,改弊政,否则整个王朝只会越来越腐败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