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 退婚后夫家称帝了 - 唐时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回忆

回忆

时间推移,距离王窈的婚仪越来越近,令仪终于将香制好了。

是一味主调为桂子冷香的香丸,令仪给它取名为寒绛。

将其小心保存在阴凉地,令仪趁着夜里凉快有风,夕食用得有些多,令仪便打算去阿父阿母那里说说话,顺便走路上消消食。

到暮云斋的时候,令仪发现大兄和义兄也在,似乎是在说些朝中的事,面色都有些凝重。

令仪没有多作迟疑,迈步跨了进去。

他们家没有那么多限制,自小时候,父兄他们商讨朝政的时候便不避着家人,甚至许多时候还能借着朝政给儿女们讲讲其中利害,教育子女。

对待子女,崔砚都是一视同仁的态度。

令仪也习惯了,反正她嘴巴紧得很,又不会往外说。

见令仪来了,父兄淡笑着同她说话,阿母朝她招手。

令仪眉眼柔柔地走过去,裙摆翩跹,拂袖间又带着难以忽视的淡香,在郭暧眼中好像整个人都发着柔和的白光。

这段日子跟着张公操劳政事,加上天热,阿鸾又是个不爱出门的,且就算是出门也是被燕钰缠着,他当真是半点机会也没。

但好在他还生活在这个家里,总能见上一见,说上几句话。

荀夫人将令仪牵过去,带她去瞧给她备的嫁妆单子,光看长度便知丰厚。

“韩王的婚仪就要到了,接下来便是阿鸾要出阁了,这是阿母给你备的嫁妆,阿鸾来瞧瞧。”

一说到自己的婚事,令仪便不免想起燕钰,想起了燕钰,便忆起了在堵车里的情景,心下浮躁起来。

“无须女儿多看,阿母自是最细致的。”

荀夫人笑,也许是闲来无事的缘故,她拉着令仪的手细细说起了嫁妆内容。

陪送多少金银财帛,多少田产,多少屋宅,多少商铺等等。

令仪是家中长女,自然也是第一次瞧嫁妆单子的,见到如此丰厚的嫁妆,不免有些惊奇。

在他心中,阿父一直是个只关心朝政民生的清官,不曾想家中也积累了不少财富。

大概是自己甚少去关注这些吧。

想想也是,崔氏也有百余年的传承了,阿父又是宗子,家底怎么可能单薄。

像是看出了令仪的意外,荀夫人笑着搂住了长女,笑语道:“你当你阿父是餐风饮露的神仙,还是当咱们家白得了这百余年的传承?你阿父是个会积蓄的,也是会经营的,阿鸾自不必惊讶什么,等到了你大婚之日,自然还有添妆礼。”

令仪被母亲抱在怀里,不仅身上暖暖的,心田更是暖暖的。

油灯下,母女两人一边闲叙着一边翻看嫁妆,权当是解闷了。

“这个铺子是做金银首饰的,匠人手艺很是不错,尤其是雕琢玉器,你日后缺了首饰便去那。”

“这个园子景色最好,里头还有一处樱桃林,阿母知你最喜欢吃,这个园子也给你。”

“还有这个温泉山庄,到了冬日天寒,阿鸾若是冷了便搬去那里过冬。”

……

伴着阿母细碎欢快的柔声,令仪也不时听见了父兄的话语声。

她被其中几句话吸引了注意力,不由侧目看过来。

那位贺姓校尉的死,竟与良妃有关?

如此离奇,离奇得让令仪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良妃与那贺姓校尉有何仇怨?”

第一反应,令仪觉得良妃定然是与对方有着大仇,若不然以良妃那般超凡脱俗的性子,怎会有这等激烈的行径。

正沉思的父兄三人都看了过来,都是小幅度摇了摇头。

“这个廷尉查不出来,张公说全看陛下的意思了,想必其中辛密不会让外人知。”

“不过良妃应当不愿招供,此刻整备幽禁在钟德宫,陛下也正烦心。”

回答令仪的是郭暧,作为廷尉署的人,他还算是知道最多的,见令仪问起,丝毫不吝啬。

就算只是说起些枯燥乏味的朝政,但能与其说话,郭暧也觉得无比珍贵。

闻言,令仪神色迷惑,喃喃道:“怎会如此。”

不知不觉间便出了个大事,虽然跟令仪没有太大干系,但如今各家之间的关系和利益皆是丝丝缕缕缠绕着,良妃若是出事,吴王也不会好,郑家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郑谙怕是要长吁短叹了。

从暮云斋出去的时候,因为两人住处顺路,令仪同义兄一道回去。

怕夜路不好走,摔着珍视的人,郭暧又提了一盏灯,将前路照得清晰亮堂。

两人并肩行走在这条一同走过无数次的家中小道上,静谧的气息在两人间无声流淌。

“廷尉近来事务繁忙,义兄近来也累坏了吧,我前些日子让厨房给备下的汤羹不知义兄可有用些,大夫说那是他新研配出来,最是滋补身体的,还清心败火。”

女郎柔白泛着盈光的玉面在夜色里分外扎眼,郭暧听着那些絮絮叨叨的关切话语,一瞬间就好像回到了从前,他刚入廷尉的时候。

那时候女郎也是这般,郭暧每每就算是再疲惫,领受这一番关切,也振作起来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