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开元之后是天宝
第975章开元之后是天宝
齐王和卫王的下场,让人胆寒。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那座远离陆地的海岛上,还有无数王公贵族。
开元十六年春,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进入了蓬莱三岛。
这支官僚队伍基本上都是三法司等刑部官员,他们来到这里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那些犯下大罪的贵族进行审判。
在卫国的王都,开启了一场残酷的清算。
这是一场中原对藩属国的清算,将会成为一个模版,对未来有极大的示范作用。
事实并没有出乎大唐君臣的预料。
这是一批混杂了各族的军队,八万骑兵,其中出身番部的就有六万,这也是大唐军中传统。
他们的家属等都不算。
两位宰相坐镇这里。
但结果也是喜人的。
……
还不仅仅如此,朝廷还在蓬莱三岛上驻扎了一支轮换的军队,从安东都护府调人,每五年轮换一次,驻扎的士兵,大部分都从箕子半岛上派遣而来。
比如一包茶叶,商人用十二文的价格在中亚卖给大唐的士卒,他带着纸币来到中原,一包茶叶只需要七文钱,净赚五文钱,这可是暴利。
以现在大唐的实力,大唐天子说出这种话,是对于波斯的恩赐。
在这个时候,大唐来了。
“联系波斯复国派,让波斯人在新月的后方起义,答应他们,等到新月帝国被灭之后,至高的大唐天子,将为波斯复国,并且成为波斯新的宗主国,保护他们免受侵害。”
再加上波斯复国军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新月的统治如同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几乎在短短数年之内,就轰然倒塌。
为了防止手握大权的节度使坐大,朝廷对于节度使的要求是五年一换,南北对调,东西对调,上一次在蓬莱三岛担任节度使,下一次可能就去安西担任节度使。
大唐天子的尊严不在于口舌之间,而在于大唐军队手中利刃所能够到达的地方。
而且作为被强硬统治的一方,心中有排斥,那是一定的。
对于波斯来说,新月就是没文化的蛮子,而大唐就是身着华美衣裳的贵族。
这种态度就很明确的,造反必死,但策划独立,那就是族灭。
那开元的盛世,可以说是完美无缺,就算是翻遍史书,也找不到开元这么完美无缺的盛世。
开元二十一年,因为连年战争,以及西部征讨新月帝国的战争一直都不曾停下,朝廷经过计算,认为现在的模式损耗太大。
各色的人群,有各色的悲伤。
没人知道中原对蓬莱三岛的直辖统治能维持多久。
惨烈的失败。
在不注意的情况下,根基损毁,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最终帝国轰然倒塌。”
开元三十年中,洛阳南北东西一万里以内,从天空到海洋,以及到陆地,没有能够作为大唐敌人的,唯一的敌人或许便是新月帝国,但新月帝国现在正在他自己的国土上,面临着大唐军队的进攻。
开元三十年后,便是天宝元年。
大唐需要一个新的年号,来指引以后的道路。
当然,这不是太平一人的功劳。
大唐到底是距离中亚、西亚太远,力量的投射太过于难,只能在新月东部给予压力,而波斯在复国之后,实力迅速的膨胀起来。
波斯以东,西域以西的广大地域,都是大唐将来可以开拓的土地,这里有肥沃的土地,以及大片大片的草原。
“与东罗马帝国结下军事同盟,东西夹攻新月帝国,务必要痛打落水狗,绝不给新月帝国任何机会。”
为了依旧能够震慑诸藩属国,同时减轻朝廷负担,朝廷在各个边境州县设立节度使,从当地筹集钱粮,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在军队胜利之后,朝廷颁下的赏赐,都是用纸币来交付,这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算是一种对在外军队的束缚。
纸币在整个东亚流通着,即便是纸币不流通的西边,也有商人存着,作用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外汇储备,用来到大唐之后购买东西。
波斯就算是复国,也不过是一个人口百多万的王国而已,对于拥有八千万人口的大唐来说,这不算是什么,收下这么一个藩属国,对于大唐天子而言,也只不过是平常罢了。
当已经流亡在外的波斯贵族,波斯王子和公主得知大唐竟然愿意帮助他们复国之后,简直要以对待母亲和神灵的态度来对待太平了。
洛王殿下曾经亲口说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太平之所以要给每个人写下罪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
总之,先前和大唐作战的只不过是新月帝国东方的几个帕夏而已,现在却是整个新月帝国的战略转向。
或许也是因为那座西方的皇后之城君士坦丁堡实在是过于坚固,罗马人在面临国破家亡时,太过于坚强,短时间内打不下来。
幸好,这里有金矿。
新月在这里被普遍反感,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新月信仰和传统的波斯信仰差别太大。
当初统治这里的那些帝国,基本上都是包税制,这种制度太差劲了,对于基层毫无控制力,大唐根本就看不上,要统治就要实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