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终逝去
第967章终逝去
神都城外,信使策马疾驰而来,扬起阵阵尘沙。
在信使之后则是庞大的使团,从漠北燕国而来的使团。
使团皆服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带丧而来。
能劳烦这么多人带丧前来神都,那死去的人是谁,已经不言而喻了。
自然是那位超品宗王燕王。
大唐的正一品是三公,本来三师也是正一品。
但大唐的正一品有些太多了,三师三公,亲王公主,都是正一品,其中地位也各不相同。
“回陛下话,承蒙陛下圣光普照,燕国这些年,草长马肥,正是盛年之时。”
那是一个让人无比向往的时代。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比洛君成对于他更重要吗?
没有。
神都洛阳,随着洛苏登天后,武曌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这世上被洛苏直接影响生命轨迹的人不少,其中那些年龄不小的人,都开始逐渐凋零。
见到一众臣子只是苦笑却不说话,李承乾就知道自己说的有些不着调了。
这明明是件好事,但是洛君薇心中却总是酸酸的,洛氏君字这一代,大概是分离最远的一代人了。
里间传来声音,“近些年,燕国可还好啊?”
“回禀姑祖母,祖父只说让孙儿将一份神位带回中原,就当是落叶归根了,他老人家已经决定葬在秦国之中,那里是他老人家奋斗了一生的地方。”
现在燕王一死,朝廷的压力顿时可以缓解三分。
最重要的是,理藩令还得再去宫中和天后说一番这件事。
于是武曌将三师和六大宗王以及李治加的卫王拔擢为超一品,民间简称为超品。
主使听着天后这一番连削带打的话,浑身上下简直要被冷汗所浸透了,等到有些晕晕乎乎的走出殿中,才算是反应过来。
只有长孙皇后和洛玄夜能够和洛君成相提并论,李承乾认识洛君成七八十年了,那种感情,单纯的用深厚来形容都远远不够。
“薇薇,听说你最近收了一个女弟子,还是上官仪的孙女?”
但李承乾从长安被分封之后,虽然有时候还是会生病,但从来都没有危及生命,而且现在已经是古来稀的高龄,把自己的一众弟弟都熬死了,这在李氏皇族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屋中的洛君成深吸了几口气,他虽然老了,但耳朵依旧灵敏,他听到了门口突然停下的脚步,而后是脚步突然变的缓慢和沉重的声音,他脸上的笑容落下,“承乾,秦王啊,以后的路,就要你自己走了。”
我还要亲自给你写祭文,其他人,都不如我给你写的好,毕竟他们都不知道你有多优秀。”
按照辈分来算,他叫李治九祖父,那应该叫武曌一声九祖母。
玄字辈开始步入中原,但最后实际上除了洛玄奘葬在西域神庙,其余人都葬在了中原。
无力的挥挥手让群臣退下。
洛君成缓缓醒来,便见到李承乾坐在床榻边上,见到洛君成醒来后,李承乾脸上很是平静,但眼底却满是悲戚,他静静说道:“阿成,医者说你不行了。”
……
燕国的使团向朝廷交上了此番前来的目的,其余那些礼仪都是细枝末节。 主要目的第一是请朝廷确定燕王李恪的谥号,以及有没有什么额外的加封。
待武曌例行公事的见完寒暄之后,身体不适的她就直接休息,而后洛君薇轻手轻脚的带着她的侄孙到了偏殿。
而且当初太宗封的三大国王,都已经去世,现在的秦王、燕王、齐王、卫王、楚王、宋王,都是李氏的第四代宗室子弟。
宗族和外戚间的关系,总是这么复杂,大家互相不服气。
伴随着秦王李承乾和燕王李恪的逝去,人们突然发现,太宗皇帝的儿子,已经全部都逝去了,太宗子侄辈中,天后竟然是最后一个人。
说到最后一个“了”字的时候,细细品去才有一丝的颤抖,表明他内心中不像是表面上这样平静,洛君成只是轻轻点点头。
但细细想来,李承乾说的还真的没错,李氏因为遗传病的原因,几乎没有活过六十岁的,大部分都在五十多就去世了,而且很多都深受病痛折磨。
这些使团的服饰和中原略有一些不同,很明显更适合骑马,大多数人脸上都带着长年在风霜中奔驰的沧桑,有一种野性感。
“那就好,燕国是太宗皇帝所建,燕王是世袭罔替的超品宗王,这份荣耀来之不易,定要珍惜才是。
后来出现六大宗王后,对于这六个太宗皇帝钦点的世袭罔替、永不降袭的王爵,位列普通亲王之上的宗王,就有些难以界定。
太平和洛千秋二人联袂接见来自燕国的使团。
“你祖父可有什么话让带来的吗?”
燕国使团没有那么快离开,使团在洛阳大批量的开始采购商品,准备带回草原上进行售卖,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使团中有大量商人。
兵强马壮的燕国对于朝廷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其实天后的态度已经被想象中的要好多了,似乎正是和天后所说的一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以天后比起当初锋芒毕露,也柔和了很多。
人总是要死的嘛,等你死了,我就把你战场上的雄姿用石头雕刻出来,然后放在我的王陵前。
这是一个相当震撼人心的消息,对于百姓来说,那位距离洛阳数千里之遥的燕王,只是一个年幼时听过的权贵,但对于朝廷来说,却相当于一重威胁被解除。
人活一口心气,当那口气没了,人也就该死了。
李承乾絮絮叨叨的念叨着,嘴一刻也不停,洛君成靠起来,笑着不说话,过了不知多久,李承乾见到送药的人进来,这才说道:“行了,我走了,等你去世了,我再来给伱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