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138章
几人从太后宫中出来,各有所思。
有人忽然问:“太后最后那番话,是什么意思?”
“能是什么意思?不过是叫我们注意安危,别染了病,留得青山在,才能守住百年基业,不至于被家中那些小兔崽子拆了家。”
“疟疾仅在外城区,我们离宫回去所行之地,也是安全的,如何会沾染了疟疾,出了意外,丢了性命?”
邯郸城中,以王宫为中心向外辐射的,第一梯队环线区域,宁永、章和、吉来、福如等四个方位的区域,历来都是赵氏宗亲和氏族繁衍生息的贵人区。
在此环线之外的第二、第三、第四区域,则是那些文武大臣,按照品阶所赐的府邸。
这之外的其他区域,就是邯郸百姓居住之所。
此番疟疾,是从外城开始疯行的。
在及时的管控之下,商旅进出都要经过严格的太医确诊,才能放行,因此并未扩散到第四区域。
换而言之,他们大家都安全得很。
经此人一点开,其余几人也都纷纷面露恍然。
有什么东西,呼之欲出。
有人心直口快,张嘴就要说什么,却被旁边的人及时拉扯住袖子。
人群中,一位清癯身量高、头发花白,但气韵皎皎的褐衣中年,向几人发出邀请:“今日闲来无事,各位老哥哥,不如到寒舍小酌一杯。”
有人笑道:“景兄这是要设宴自罚吗?”
景追颔首:“是啊,是。族中出了个不孝子,闹得满城风雨,累及氏族,都怪某教子无方,万分惭愧,特此设下酒宴,请各位老哥哥赏脸一聚。”
他口中的不孝子,正是那个为爱弃富贵,与家族断绝关系,引得氏族子弟效而仿之,高举’婚姻自由‘大旗,掀起一阵退婚风潮的引领者——景跃。
为了这件事,景追气得一夜白头。
景跃是他倾注心血培养出来的,一代谦谦君子,也是他内定的景氏未来的族长。曾经哪曾想,这个自幼聪慧明理的孩子,竟然一朝离经叛道,沦落至此,让他气得病了一个冬天。
今年年初春暖花开之际,身子刚见好,却又赶上这场疟疾。
众人心知肚明,也幸好疟疾,并未蔓延至贵人区。
否则,以景追如今的情况,景氏或许就要少了一个顶梁柱,他们固若磐石的几家,也就少了一个凝聚力。
此时听他说起这个,众人知晓,他必定是有事要说,遂一一应下,与他一道去了宁永坊的景家。
这场酒宴,在景家别苑的一个湖面,游船上进行。
船上划船的船夫、倒酒的小厮,都是世代效忠的家生子。
除此之外,再无信不过的外人,也不会走漏任何风声。
众人继续刚才在宫道上的那个问题。
纷纷探讨,太后此言的弦外之意。
那句话,被逐字逐句拆分开来剖析,结合太后的态度,他们逐渐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
“为了一个小孩子而已,不至于斩草除根斩你们的路。”
——王上分化氏族垄断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天真公主。
“外面的疟疾如此猖獗,别说小孩子扛不住,连大人都扛不住的。”
——疟疾猖獗,小孩子娇贵,发生意外,扛不住也是正常的。
所以,太后在提示他们,一味地固守对抗未必有效,治标要从根本上解决。
有人一语中的:“这是要我们借此疟疾,让公主染病,除之后快?才能打消王上这个想法。”
有人反对:“你们都疯了不成?凭着区区两句话,就去谋杀王嗣?若是被发现,那可是夷族的大罪!”
有人冷淡道:“心不狠、手不辣,如何守住先祖留下的百年基业。”
“我不同意,此事风险过大,王上并未下过明确的立储文书,仅凭一些捕风捉影的猜测,就去谋害一个年幼的公主的性命,你们还要不要这张老脸了!”
“就是,本来这次改制,未必是要颠覆氏族,若是出了差错,那可真是给人送把柄上门,不愁没罪要针对我们了。”
景追默不作声,看着他们争论。
于是争论不休的人,都将目光转移到他的脸上,“景老弟,你叫我们来的,你倒是说句话。”
景追摇了摇头,叹息:“风雨之中,孤帆独行,若船上之人不能同舟共济,就会有翻船的风险。看来此事无需再议,不如改日再聚,诸位请下船吧。”
事关重大,声音之中,超过了一种,就不能实行。否则,就有被背刺和背叛的风险。
这一场议论,不欢而散。
船划到岸边,众人相继下了船,各自离去。
良久之后,从湖中飞跃出来一个身着夜行衣的人,带起无数水珠,随着他一道落在船头:“景公若有想法,我家主人可助一臂之力。”
受到重力一端压,船身微微一晃,景追依旧端坐,不动如山地望着来人:“这位朋友好身手,在船底藏身多时,某竟一点也未察觉。不知客从何来?贵主人又是谁?”
表面虽然波澜不惊,但景追还是有些忌惮。
在自己的底盘忽然出现一个不速之客,还将刚才他们的话,都听了去,不可谓不令人觉得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