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七画(1) - 中药大辞典 - 刘彬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中药大辞典 >

第53章七画(1)

第53章七画(1)

麦芽见《本草纲目》。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vulgarel.的颖果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各地均产。【异名】生麦芽、炒麦芽、麦蘖、大麦毛、大麦芽。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健胃消食: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呕吐,泄泻,常与山楂、神曲等同用;治小儿乳积不化之吐乳,可单用煎服。回乳:用于乳汁郁积,乳房胀痛或需断乳者,可单用生品60~120g,水煎服。此外,若于补脾益气药物中酌加本品,可使补而不滞,防止腹胀;治疗肝郁气滞、肝脾不和之证,可单用或复方使用。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妇女回乳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回乳用60g以上);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哺乳期宜慎用。

【现代研究】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脂酶、朊酶等多种酶类物质,有助消化作用。另含大麦芽碱、甜菜碱、胆碱、腺嘌呤、氨基酸、细胞色素c,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磷脂、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含抗真菌有效成分大麦芽胍碱a、b及其葡萄糖苷。浸剂口服可使家兔与正常人血糖降低。

麦斛见《新修本草》。为兰科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麦斛bullmphyllureinconspicuummaxim.的全草。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异名】果上叶、七仙桃、石豆、青兰、小扣子兰、石仙桃。

【性味归经】甘,凉。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润肺化痰:用于肺燥干咳及肺痨咯血。单用,或与麦冬、桑叶同用;亦可与贝母、百部等配伍。滋阴养胃:用于阴虚口渴,胃痛,单用水煎服。此外,与冰糖少许同杵敷患处,可治颜面疔;单用水煎,调食盐少许内服,治疗风火牙痛;与山豆根、桔梗、甘草同用,治疗咽痛。

现代常用于肺结核咯血,慢性咽痛,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急、慢性扁桃体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捣敷。

麦门冬见《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ophipogonjaponicusker-gawl.的块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或栽培。

【异名】麦冬、寸麦冬、寸冬。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脾、胃、心经。

【功效应用】养阴润肺:用于燥伤肺阴,干咳少痰,咽干口渴,舌红少苔,常与沙参、玉竹、桑叶、天花粉、扁豆、甘草同用,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亦可与天冬、白蜜同用,即二冬膏(《张氏医通》)。益胃生津:用于胃阴不足,口渴舌燥,常与沙参、生地、玉竹同用,如益胃汤(《温病条辨》)。清心除烦:用于心烦不安。温热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者,常配伍生地、元参、丹参、竹叶心、黄连等,如清营汤(《温病条辨》);治疗心肾阴虚,心烦失眠,可配伍丹参、茯神、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生地、玄参等,如补心丹(《摄生秘剖》)。0润肠通便:用于热病后期之肠燥便秘,常与生地、玄参同用,即增液汤(《温病条辨》)。

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肺结核咯血、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泄泻,风寒痰饮咳嗽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多种沿阶草苷,还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豆甾醇等。麦冬粉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能明显提高耐缺氧能力,故对心绞痛可能有缓解作用。动物试验表明有升高血糖作用。

远志见《神农本草经》。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叶远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

【异名】远志肉、苦远志、小草根、远志筒、炙远志、炒远志。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效应用】养心安神:用于惊悸恐惧,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常与党参、茯苓、菖蒲、枣仁等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祛痰开窍:用于痰多咳嗽,及痰阻心窍之神昏,癫痫。用于痰多咳嗽,多配伍半夏、陈皮、杏仁、桔梗、紫菀等;用于神昏癫痫,常配伍郁金、白矾、菖蒲等。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单用为末,浸酒服,渣敷患处,如远志酒(《三因方》)。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癫痫、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儿童多动症、慢性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皂苷,水解得远志皂苷元a、b。另含远志醇、细叶远志定碱、脂肪油、树脂等。全远志、皮有祛痰作用。对动物均有加强催眠药的作用,全远志有抗惊厥作用,溶血作用。远志皂苷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有祛痰作用。煎剂和流浸膏对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乙醇提取液体外对革兰阳性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

杜仲见《神农本草经》。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树皮。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异名】厚杜仲、绵杜仲、炒杜仲、焦杜仲、杜仲炭、木棉、思仲、丝棉皮、扯丝皮、丝连皮。

【性味归经】甘、微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肝肾,强筋骨:用于各种腰疼。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阳痿,尿频者,常与巴戟天、附子、仙茅、淫羊藿、熟地、萸肉等同用,如赞育丹(《景岳全书》);寒湿腰痛者,可与桂枝、独活、秦艽等配伍;妇女经期腰痛者,可与当归、川芎、白芍等同用;外伤腰痛者,常与续断、骨碎补、苏木等同用。固经安胎:用于肾虚胎漏,胎动不安,常与续断、枣肉同用,如杜仲丸(《证治准绳》)。此外,与自芍、石决明、牛膝、黄芩、夏枯草等同用,又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用杜仲与猪脚炖汤服,可治小儿下肢瘫痪。

现代常用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骨质疏松症、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先兆流产、不孕症、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阴虚火旺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杜仲胶,还有抗高血压的主要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及杜仲醇筋骨草苷、哈帕苷乙酸酯等。对正常及高血压狗有持久、较弱的降低血压作用。炒杜仲降压作用比生杜仲大,煎剂比酊剂作用强。对动物还有镇静、利尿、抗炎等作用。

杜衡见《名医别录》。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的根茎及根或全草。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地。

【异名】土细辛、马蹄香、马辛、南细辛。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发表散寒:用于风寒头痛,单用为末,热酒调下,即香汗散(《杏林摘要》);亦可与川芎、葱白同煎服。消痰平喘:用于痰多咳喘,单用为末服;或与麻黄、桂枝、干姜等配伍。止痛:用龋齿牙痛,鲜叶捻烂,塞入蛀孔中;损伤疼痛,单用为末吞服,或鲜品捣烂外敷。此外,捣烂外敷,又治疮毒。

现代常用于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龋齿牙痛。

【用法用量】煎服:1.5~6g;或研末服,0.6~3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体虚多汗,咳嗽咯血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杜衡素a、b、c、d,榄香脂素,挥发油等。具有镇静,抗惊厥,镇痛,降脂,抗过敏等作用。

杜鹃花见《本草纲目》。为杜鹃花科常绿或半常绿灌木杜鹃rhododendronsimsiiplanch.的花或果实。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异名】艳山花、清明花、映山红、山踯躅、报春花。

【性味归经】酸,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单用水煎服;用于跌打疼痛,取映山红子1.5g,研末酒吞服。和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单用鲜花15~30g水煎服。此外,单用浸酒服,还可治疗风湿痹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