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五画(5)
第34章五画(5)
龙眼肉见《开宝重定本草》。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龙眼euphorialongan(lour.)steed.的假种皮。【异名】桂圆、桂圆肉、圆肉、龙眼干。
【性味归经】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补益心脾: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轻症,可单味煎汤常服,或浸酒服用;重症,可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药同用,共收益气养血安神之功,如归脾汤(《济生方》)。益气养血:用于虚劳赢弱,气血不足,可与白糖、鸡蛋等同用,如玉灵膏(《随息居饮食谱》)。此外,对于某些虚性出血,如肺痨咳血,大、小便下血等,皆可做调补使用。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浸酒熬膏或入丸剂。
【使用注意】湿阻中满及有停饮、痰、火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葡萄糖、蔗糖、酒石酸、腺嘌呤、胆碱、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龙葵子见《药性论》。为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nigruml.的种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单用煎水含漱,或与鲜荔枝草同用;治疗疔疮肿毒,可用鲜品捣烂外敷。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喘,单用水煎,加冰糖溶化服。
现代常用于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捣敷。
龙葵根见《本草图经》。为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nigruml.的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痈疮肿毒及风火牙痛。治痈疮肿毒,可取龙葵根捣罗为末,加麝香适量,研匀,涂于疮上;治风火牙痛,单用煎服。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泻痢,淋证,带下,单用水煎服,或配伍使用。
现代常用于细菌性痢疾、泌尿系感染、妇女带下症。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龙船乌泡见《湖南药物志》。为蔷薇科常绿灌木炮烙莓rubussieboldblume.的全株。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
【异名】乌泡天、八月泡、过江龙、乌泡。
【性味归经】甘、涩,凉。归膀胱、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热淋涩痛,常与海金沙、过山龙、杉树脂同煎,冲酒服;治泻痢腹痛,常与算盘子根、地榆共煎服。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单用研末酒调敷。此外,嫩芽捣烂敷痛牙处,可治龋齿牙痛。
现代常用于尿路感染、细菌性痢疾、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打破碗花花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hupehensislem.的根。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湖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异名】野棉花、山棉花、大头翁、秋芍药。
【性味归经】苦、辛,凉。有小毒。归肺、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可单用煎服。治泻痢,亦可与马齿苋、铁苋菜等同用。解毒杀虫:用于痈肿疮疡,瘰疬,秃疮及虫积腹痛。治疮痈,瘰疬,可与紫玉簪根捣烂外敷;治秃疮,可与青胡桃皮捣烂外敷;治虫积腹痛,可与苦楝根皮同用。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单用泡酒服。
现代常用于细菌性痢疾、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蛔虫病、疮痈、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含白头翁素。鲜汁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某些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北豆根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防己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根茎,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甘肃等地。
【异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野豆根、苦豆根。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单双乳娥,常与射干、金银花、牛蒡子、玄参、桔梗等配伍;用于痄腮,可配伍板蓝根、连翘等。清泻肺热:用于肺热咳嗽,常与黄芩、瓜蒌、贝母、前胡、枇杷叶、桔梗等同用。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泻痢及黄疸。治湿热泻痢,常与地锦、马齿苋、黄芩等配伍;治黄疸,常与茵陈、栀子、金钱草、虎杖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细菌性痢疾,肠炎等。此外,还可治食管癌,取北山豆根15g,煎服3次,同时用硇砂、冰片各等份,研粉,每次1.5g,含咽,每日4次。
【用法用量】煎服:3~9g,(治咽喉肿痛宜缓缓咽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泡洗。
【现代研究】含山豆根碱、青藤碱等。具有抗心律失常,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炎,镇痛,镇咳,祛痰,肌肉松弛,麻醉和抑菌作用。
北沙参见《本草汇言》。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schmidtexmiq.的根。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台湾、福建等地。
【异名】北条参、沙参、莱阳沙参、海沙参、辽沙参、条沙参。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润肺止咳:用于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单用,或与麦冬、玉竹、花粉等配伍,如沙参麦门冬汤(《温病条辨》)。养胃生津: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咽干,食欲不振,常与麦冬、玉竹、生地等同用,如益胃汤(《温病条辨》)。此外,对于秋冬季节之皮肤干燥瘙痒,也可与麦冬、玉竹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慢性气管炎、肺结核、发热性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熬膏或入丸剂。
【使用注意】风寒咳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反藜芦。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淀粉、挥发油。醇提取物能使正常家兔体温下降;对由伤寒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也有降温作用。本品尚能增加支气管黏膜分泌,有祛痰作用。
叶下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大戟科1年生草本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l的全草。江南各省区多有分布。
【异名】日开夜合、阴阳草、真珠草、老鸦珠、夜合珍珠、落地油柑、夜合草、叶后珠、油柑草。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肝、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