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七画(4) - 中药大辞典 - 刘彬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中药大辞典 >

第56章七画(4)

第56章七画(4)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蕴结之疔疮,痈疽疮疡,丹毒,痔疮肿痛,蛇虫咬伤,鲜根捣敷患处,或配伍黄连、黄芩、银花、连翘、蒲公英等;用于天行热疾、大渴大狂,鲜根捣汁饮。散淤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骨折疼痛,捣碎,好酒煎服,并捣烂外敷。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紫癜,单用,亦可配伍白茅根、茜草根、侧柏叶等。清热安胎:用于胞宫蕴热,胎动不安胎漏下血,腹痛难忍,可配伍黄芩、竹茹等。治胎漏下血,亦常与香附、阿胶、当归、生地、桑寄生等同用。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之尿道滞涩疼痛,小便不通,白浊,可配伍生地、木通、竹叶、车前草、白茅根、六一散等;或与蛤粉同用,捣细罗为散,温水调服。现代多用于支气管扩张、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妊娠水肿、前列腺炎、习惯性流产、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煎服:4.5~15g;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久病泄泻及非血热所致病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酚类、三萜(或甾醇)、绿原酸等。浸膏酸化后的醇提物水溶性注射液及绿原酸衍生物,对小鼠有明显的缩短出、凝血时间的作用;对小鼠断尾创面有局部止血作用;苎麻根所含咖啡酸的二乙铵盐,对钴60。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增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芭蕉叶见《本草纲目》。为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basjoosied..的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可与山栀子煎汤做熏洗剂,或做温浴剂。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单用研末,与生姜汁涂;用于水火烫伤,单用研末,麻油,或鸡蛋清调敷。化鱼鲠:用于鱼骨鲠喉。单用,烧存性研末,水或酒送下。此外单用阴干烧存性,研末,更入烧盐少许,再研匀,早、晚揩牙用,具固齿作用,可防止牙齿松动。

现代常用于疖肿、肾炎水肿、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烧存性研末服,0.5~1g。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芭蕉根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芭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musabasjoosieb.et.的根茎。

【异名】芭蕉头。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病烦渴及疔疮、丹毒、痛肿发背。治热病烦渴,单用鲜品绞汁饮;治疔疮、丹毒等,单用捣敷。利尿祛湿:用于血淋心烦,小便涩痛,可与旱莲草同用;治黄疸,可与山慈姑、龙胆捣烂冲服;治白带,可炖猪肉服。此外,捣汁外涂,可治疮口不合;煎汤含漱,可治牙痛。

现代常用于感冒、高血压、肝炎、痢疾、尿路感染、中耳炎、创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捣汁涂;或煎水含嗽。

苏木见《新修本草》。为豆科常绿小乔木苏木caesalpiniasappanl.的干燥心材。产于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异名】苏方木、红柴、赤木、苏枋。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活血祛瘀:用于血滞经闭,痛经,常与当归、川芎、红花、牛膝等配伍,如通经丸(《类证治裁》);用于产后血晕,胀闷欲死,常与荷叶、芍药、肉桂、鳖甲等同用,如苏枋饮(《圣济总录》);用于心腹疼痛,常与丹参、川芎、延胡索等配伍;用于痈肿疮毒,可与金银花、连翘、白芷等同用。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疼,常与乳香、红花、血竭等同用,如八厘散(《医宗金鉴》)。此外,单为极细末敷患处包扎固定,可治指断。

现代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经闭、痛经、冠心病、心绞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熬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巴西苏木素、苏木酚、β-香树脂醇葡萄糖苷等。煎剂对动物有镇静、催眠作用,并能对抗士的宁对小鼠的惊厥作用;能增强离体蛙心的收缩力,对抗水合氯醛等药引起的抑制。浸剂与煎剂对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白喉棒状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有显著抑菌作用,对百日咳鲍特菌、肺炎链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苏合香见《名医别录》。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orientalismill.所分泌的树脂。主产于土耳其。我国广西有栽培。初夏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产生香树脂,渗入树皮内。于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树脂,即为普通苏合香。将其溶解在乙醇中,过滤,蒸去乙醇,则成精制苏合香。

【异名】苏合香油、苏合油、帝油流。

【性味归经】辛,温。芳香。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开窍豁痰:用于中风,猝然昏迷,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而属于寒邪、痰浊内闭者,可与安息香、麝香、冰片、丁香、檀香等同用,如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外,利用其开窍豁痰之功,又可用于胸痹心痛,如“冠心苏合丸”即由本品配檀香、乳香、青木香、冰片制成。若将苏合香溶于酒精中涂敷外用,又治冻疮。

现代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次量为0.3~0.9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溶于乙醇,涂敷。

【使用注意】本品为温开之药,只适用于寒闭症,如属热闭或正气虚脱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桂皮酸,α-及β苏合香树脂醇,桂皮酸酯,齐墩果酸等。苏合香脂能扩张冠状血管,有缓解心绞痛功效。又为刺激性祛痰药,并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可用于各种呼吸道感染。用于局部可缓解炎症,如湿疹和瘙痒,并能促进溃疡及创伤的愈合。

苏铁叶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苏铁科常绿灌木或乔木苏铁cycasrevolutathunb.的叶。分布于福建、广东,现各地普遍栽培。

【异名】大风尾、番焦叶、铁树叶。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理气止痛: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腹胀痛,胁肋疼痛,呃逆,头痛,常单用煎水服。活血行瘀:用于瘀血阻滞之闭经、难产,跌打,刀伤,吐血。治闭经,常烧炭存性,红酒送服;治难产,常煎水服;治跌打损伤,可与原酒糟敷之;治吐血,常配伍紫金牛、青石蚕、糯米饭草等;治刀伤出血,烧黑研末撒患处。此外,与棕榈炭、荷叶炭水煎服,可治崩漏。化痰止咳:用于痰湿阻肺之咳嗽痰多,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肝癌、宫颈癌等。治肝癌,可与蜀羊泉、半枝莲各30g,水煎服;治宫颈癌,可与红枣同煎服,数剂后,改用赤地利、茅莓、榔榆根、蛇床子,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烧存性,研末服。外用:适量,烧灰;或煅存性研末敷。

【现代研究】含苏铁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等。

赤小豆见《神农本草经》。为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phaseoluscalcaratusroxb.或赤豆phaseolusangulariswight的种子。前者,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后者,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红小豆、红豆、朱赤豆。

【性味归经】甘、酸,微寒。归心、小肠经。

【功效应用】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及虚性水肿。用于水肿脚气,常与桑根白皮、紫苏同用,如赤小豆汤(《圣济总录》);用于虚性水肿,可与落花生、红枣等煎汤,长期服用。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可与麻黄、连翘、桑白皮等同用,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肠痈及痈肿初起、红肿热痛,丹毒,痄腮。治肠痈,常与薏苡仁、防己、甘草同用,如赤豆薏苡仁汤(《疡科捷径》)。治疮痈痄腮,单用研末,以水或醋调敷外用,亦可内服;亦可以赤小豆末与芙蓉叶末同用调涂。此外,单用煮汤饮,可下乳,治乳汁不下。

现代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糖尿病、腮腺炎、阑尾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生研调敷。

【使用注意】阴虚津伤者慎用。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微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烟酸、钙、铁、磷等。还含三萜皂苷类。

赤石脂见《神农本草经》。为单斜晶系的多水高岭土halloysite。产于福建、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

【异名】红土、赤石土。

【性味归经】甘、涩,温。归胃、大肠、肾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