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九画(11)
第86章九画(11)
【功效应用】通经下乳:用于乳腺不通,乳房胀痛,单用,或配伍王不留、路路通、通草等;用于瘀血经闭,可配伍桃仁、红花、白芍、牛膝、香附等。消肿排脓:用于痈疮初起,红肿掀痛,常配伍皂刺、归尾、赤芍、红花、乳香、没药、银花、贝母、陈皮等,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用于痈肿脓成不溃者,常配伍黄芪、皂角刺、当归、川芎,即透脓散(《外科正宗》);用于瘰疬瘿瘤,可配伍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等。活血通络: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肢体拘挛,四肢疼痛,常配伍羌活、防风、天麻、川芎、当归、独活、伸筋草、威灵仙等。此外,外伤出血,手术出血,也可炒黄研细末敷。现代常用于哺乳妇乳汁不足、妇女经闭、腹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脑血管意外、痈疖、乳腺癌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人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气血不足、痈疽已溃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硬脂酸,胆甾醇、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18种微量元素、16种氨基酸等。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抗心肌缺氧,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穿心莲见《广东中草药》。为爵床科1年生草本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paniculata(burro.f.)nees的全草或叶。长江以南温暖地区多有栽培,主产于广东、福建等地。
【异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斩蛇剑、金香草、苦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毒热蕴结之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目赤疼痛,胃火牙痛,肺热咳喘,肺痈咳吐脓血,单味研末,装胶囊吞服,或配伍使用;用于疮疖痈肿,丹毒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煎服并捣汁外涂。清热利湿:用于湿热壅滞之腹痛泄泻,赤白下痢,湿热黄疸,脘腹胀痛,尿频涩痛,煎服,或研末制成片剂或装入胶囊吞服;治疗湿疹,研末合甘油调搽。
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结核病、肺脓肿、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急慢性肝炎、急性阑尾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糜烂、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疖肿、蜂窝织炎、烧烫伤、蛇咬伤、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研末。外用:煎汁涂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口服可致胃脘不适,食欲下降,故宜装入胶囊吞服,或用糖水送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去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穿心莲苷等。有一定抑菌作用。在体外能提高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穿心莲甲、乙、丙、丁素(即4种内酯)对于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苗所致的家兔发热,均有一定的解热作用。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爪水肿,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大鼠有利胆作用。
穿根藤见《福建中草药》。为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psychotriaserpensl.的枝、叶或全株。主产于广东、福建、广西。
【异名】春根藤、木头疳、伸筋藤、石邦子。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壮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疼腿痛,单味煎服,或浸酒;亦可与鸡血藤、威灵仙、寻骨风、杜仲、牛膝等同用。消肿止痛:用于痈肿疮疡,痔肿,鲜根绞汁涂患处;用于咽喉肿痛,鲜根绞汁,徐徐吞咽。此外,绞汁酌加蔗浆调白酒送服,可治反胃噎膈。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扁桃体炎、痈疖肿痛、慢性胃炎、膈肌痉挛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30~60g),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全株含高级脂族醇、酮、豆甾醇、β-谷甾醇等。
穿破石见《岭南采药录》。为桑科常绿灌木小柘树cudraniacochinchinensis(lour.)kudoetmasam.或柘树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的根。前者主产于湖南、安徽、浙江等地;后者主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异名】柘根、川破石、地棉根、拉牛人石、黄蛇。
【性味归经】甘、淡、微苦,微凉。归肝、胆、小肠、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困重,单味煎服,或配伍羌活、独活、桑枝、海风藤、薏苡仁、防己等。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积雪草等同用;治疗淋浊,小便不利,可配伍车前子、茯苓、白术等。活血通经:用于血瘀闭经,可配伍当归、赤芍、炮甲珠、香附等;治疗疔疮痈肿,跌打损伤,煎服并用鲜品捣敷。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滞,单用水煎服,或与柴胡、木香等同用。此外,若与铁包金、百部同用,又可化痰止咳,治疗肺痨咳嗽。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肺结核、急、慢性肝炎、疖肿等。治疗急、慢性肝炎,可用本品配伍五指桃、葫芦茶制糖浆服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鲜品15~50g);或浸酒。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等。在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
美人蕉根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美人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美人蕉cannaindicai.的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异名】观音姜、小芭蕉头。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脾、胆、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带下,白浊,单用水煎服,亦可辨证配伍。解毒消肿:用于毒热疮疡,红肿疼痛,捣烂外敷;治疗牙龈肿痛,可与糯米炖鸡服。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咯血,血崩,单味煎服,或配伍白及、白茅根、藕节等。
现代常用于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支气管扩张、功能性子宫出血、痈疖肿痛、牙龈炎、牙周炎。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30~120g)。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β-植物血凝素。具有保肝,利胆,降压等作用。
姜黄见《新修本草》。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或郁金curcumaaromaticasalisb.的根茎。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异名】黄姜、宝鼎香、片姜黄、片子姜黄。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破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之心腹刺痛,胁肋胀痛,癥瘕积聚,常配伍丹参、乳香、没药、枳壳、川楝子、玄胡索等;用于跌打损伤,常配伍桃仁、丹皮、苏木、当归、乳香、没药等,如姜黄汤(《伤科方书》);用于痈肿疮疡,单用,或与大黄、白芷、生南星为末,调敷;用于血瘀经闭,经来腹痛,产后壅滞腹痛,常配伍当归、白芍、艾叶、香附、五灵脂等。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常配伍羌活、防风、归尾、桂枝、白术等,如姜黄散(《赤水玄珠》)。此外,与白芷、细辛等份为末外擦,可治牙痛。
现代常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月经不调、经闭、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肩周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忌服。
炮姜见《珍珠囊》。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e.的干燥根茎的炮制品。
【异名】黑姜。
【性味归经】苦、辛、涩,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下血,单用,或与棕榈、乌梅炭、灶心土等同用,如如圣散(《证治准绳》)。温脾止泻:用于虚寒性腹痛泄泻,可与党参、炒白术、茯苓等同用。若与附子、白术、补骨脂等同用,可治脾肾阳虚泄泻。
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肠炎、萎缩性胃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人丸、散。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树脂、淀粉等。具有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抑制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等作用。
洋金花见《本草纲目》。为茄科1年生草本植物白曼陀罗oaturametell.或毛曼陀罗daturainnoxiamill.等的花。前者主产于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后者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