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九画(12)
第87章九画(12)
【功效应用】消食化积:用于食积腹胀,可与臭草根、香附子各9g,水煎服。驱蛔杀虫:用于蛔虫腹痛,可与川谷根、苦楝皮、水案板(全草)煨水服。利水祛湿:用于水肿鼓胀,单用煎服;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车前草同煎服。解毒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单用鲜品捣烂取汁服,或晒干研末,和以冰片少许吹喉。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单用煎服,或研末吞服,此外,与绿壳鸭蛋共煮食,可治胃火牙痛。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蛔虫病、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扁豆花见《本草图经》。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lablabl.的花。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南豆花。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解暑化湿:用于暑湿,湿温证,常与金银花、连翘、荷叶、竹叶、西瓜翠衣等同用,如清络饮(《温病条辨》)。健脾和中:用于夏日暑湿泻痢,常与藿香、佩兰、厚朴等同用;用于脾虚湿胜之带下症,常与苍术、山药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夏日中暑、急性胃肠炎、小儿夏季热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现代研究】含黄酮类、香豆精等,具有抑制志贺菌等作用。
费菜见《救荒本草》。为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费菜sedumkamtschaticumfisch.的全草或根。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湖北、安徽等地。
【异名】养心草、马三七、白三七、七叶草、回生草、血草。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痈肿疮肿,鲜草煎服,或捣烂外敷。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煎服,或捣烂加开水擂汁服;用于外伤出血,水火烫伤,研末撒,或捣汁涂敷。宁心安神:用于热扰心神之心悸,头昏,烦躁,失眠,可与猪心、蜂蜜共用。
现代常用于跌打损伤、痈疖肿痛、肺结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高血压、癔症、神经衰弱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大便溏泻者忌服。
娃儿藤见《江西草药》。为萝藦科植物娃儿藤tylophorafloribundamiq.的根。分布于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
【异名】七层楼、一见香、老君须、白龙须、三十六根。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肺、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煎服并捣敷。化痰止咳:用于痰湿阻肺之咳嗽痰喘,单味煎服,或配伍白芥子、葶苈子、半夏、杏仁、地龙等。解毒散瘀: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腔糜烂,胃脘疼痛,单用水煎服;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研末,水酒冲服,或捣敷;用于毒蛇咬伤,可配伍半边莲、犁头草等捣烂外敷。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慢性胃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研末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体弱者及孕妇慎服。
娃娃拳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椴树科植物扁担杆grewiabilobag.don的根、茎、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异名】夹板子、葛荆麻、月亮皮、麻糖果。
【性味归经】甘、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健脾益气:用于脾虚少食,小儿疳积,单用其果30~60g水煎服,或与糯米藤、鸡矢藤、广橘皮水煎服。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浸酒,或与稀莶草共煎服。固精止带:用于遗精,带下,单用煎服。治带下,亦可与紫茉莉根、白鸡冠花、刺萝卜炖肉服。
现代常用于久病体虚、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遗精、带下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蚤休见《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smith.的根茎。产于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异名】重楼、重楼金线、独脚莲、三层草、草河车、铁灯盏、七子莲、螺丝七、白河车、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蕴结所致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单用,或配伍玄参、生地黄、黄芩、赤芍、山豆根、连翘、薄荷等;用于毒蛇咬伤,单用,或与半边莲鲜品研末服或煎服,并捣烂外敷;用于痈肿疔毒,疮疖肿痛,瘰疬痰核,单用,或配伍银花、连翘、黄连、赤芍、当归、红花、炙山甲、蒲公英等。熄风定惊:用于温热病,毒热炽盛之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常配伍犀角、钩藤、黄芩等。
现代常用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结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毒蛇咬伤、慢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疟疾、子宫糜烂、脱肛、神经性皮炎、蜂窝织炎、肺癌等。治疗慢性气管炎,可单用去皮、磨粉压片,每次3g,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停药3日。
【用法用量】煎服:4.5~9g;磨汁、捣汁或人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
【使用注意】体虚,无实火热毒者,阴证外疡及孕妇均忌服。
【现代研究】含甾体皂苷、类蚤休苷、蚤休士宁苷及生物碱、氨基酸等。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化脓性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提取物对肉瘤180、肉瘤37、实体型肝癌均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小鼠有镇静、镇痛和明显的平喘、止咳作用;对离体兔肠血管有直接收缩作用;对豚鼠离体回肠有兴奋作用。
孩儿茶见《饮膳正要》。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catechu(l.)willd.的枝干或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uncariagambierroxb.的枝叶煎汁浓缩而成的干燥浸膏。豆科植物儿茶,主产于云南、海南;茜草科植物儿茶,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异名】儿茶、黑儿茶、铁儿茶、乌爹泥、乌丁泥、西谢、方儿茶。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心、肺经。
【功效应用】收湿敛疮:用于湿疹,疮疡多脓水,或久溃不收口,常与龙骨、轻粉、血竭、冰片、乳香等同用,研粉外撒;用于咽喉肿痛,可与硼砂、柿霜、冰片等研粉吹患处;用于口疮,牙龈溃烂,常与黄柏、硼砂、青黛、薄荷等研粉外搽。活血疗伤:用于跌打伤痛,筋断骨折,常与乳香、没药、血竭等同用,如七厘散(《同寿录》)。化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可配伍侧柏叶、白茅根、茜草等;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或与煅龙骨、象皮、降香、血竭、白及等研末撒疮口。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咳嗽,可与细辛、猪胆汁为丸服,或配伍黄芩、贝母、百部等。
现代常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0.9~3g;或人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儿茶心材含儿茶鞣酸、儿茶精、黏液质等。儿茶钩藤含儿茶钩藤碱、钩藤碱、异钩藤碱等。水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腹水癌细胞有伤害作用;儿茶鞣质有增进毛细血管抵抗力的作用;对大鼠有抑制膀胱结石形成的作用。
络石藤见《本草拾遗》。为夹竹桃科常绿攀援灌木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lindl.)lem.的带叶茎藤。主产于我国南部各省及河南、山东等地。
【异名】石龙藤、络石草、鬼系腰、石薜荔、白花藤、爬山虎、鹿角草、乳风绳、沿壁藤、石盘藤、软筋藤、吸壁藤。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偏热者,常单用浸酒,或配伍忍冬藤、青风藤、伸筋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桑枝等。利咽消痈:用于痈肿疮疡,可与乳香、没药、皂角刺等配伍,如止痛灵宝散(《外科精要》);用于咽喉肿痛,单用水煎,慢慢含咽。凉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可与桃仁、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痈疖、扁桃体炎、咽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