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九画(9)
第84章九画(9)
【功效应用】攻毒消肿:用于痈疮肿毒,疔疮,臁疮,瘰疬,单用捣烂外敷,煎水外洗,或晒干研末,用凡士林制成软膏敷患处。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捣烂外敷;用于风湿痹痛,脚膝疼痛,四肢拘挛,可配伍防风、独活,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祛风杀虫:用于疥癞,湿疹,癣疾,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现代常用于皮肤湿疹、疥癣、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煎水洗或烟熏。
【使用注意】本品有剧毒,只作外用,禁止内服。
【现代研究】根、茎、叶含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卯、钩吻素甲、钩吻素丙、钩吻素辰等。根、茎、叶3部分均有剧毒,主要毒性成分为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卯等。钩吻素寅对家兔的中毒症状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死于呼吸停止。
钩藤见《本草原始》。为茜草科木质藤本植物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miq.)jacks.或华钩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茎。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四川、云南、湖北、广西等南部各地。
【异名】钩藤钩子、钩钩藤、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钩耳、双钩、嫩钩藤。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平肝:用于肝火上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失眠,耳鸣,肢体麻木,单用水煎服,或配伍天麻、黄芩、生石决、川牛膝、夜交藤等,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熄风定惊:用于热性病热盛动风,惊厥抽搐,小儿急惊风,常配伍羚羊角、天麻、全蝎、蜈蚣、菊花、黄连、天竺黄、郁金、胆南星等,如钩藤息风汤;用于孕妇子痫,可配伍当归、茯神、桑寄生等,如钩藤汤(《妇人良方》)。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癫痫、面神经麻痹、孕妇胎动不安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体虚及无火邪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钩藤碱、异钩藤碱等多种生物碱。煎剂、醇提物、钩藤总碱和钩藤碱,无论对麻醉动物或不麻醉动物,正常动物或高血压动物,不论静脉注射或灌胃给药均有降压作用。煎剂或醇提物对大小鼠有明显镇静作用。尚具有抗组胺作用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另钩藤碱能抑制离体和在位蛙心、兔心,并能抑制蛙和小鼠的呼吸和缩小瞳孔的作用。
香附见《本草纲目》。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根茎。主产于山东、浙江、湖南、河南等地。
【异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香附米、生香附、制香附。
【性味归经】辛、微苦、甘,平。归肝、三焦经。
【功效应用】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脘腹胀满,纳食不香,胸闷善叹息,常配伍柴胡、白芍、郁金、枳壳、陈皮、厚朴、山楂等,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用于乳房胀痛,乳痈初起,可配伍银花、蒲公英、赤芍、乳香、没药等;用于寒凝肝脉,疝气腹痛,可配伍小茴香、吴茱萸、川楝子、乌药等。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滞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常配伍柴胡、当归、白芍、熟地、红花、五灵脂、川楝子、桃仁等,如定经汤(《傅青主女科》)。此外,香附子炒后为末,米饮送服,可治崩漏下血;其末以紫苏汤调下,可治胎动不安;与姜黄同为散剂内服,可治跌打损伤。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乳腺增生症、不孕症、胃炎、消化道溃疡、肝炎、抑郁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
【使用注意】气虚无滞及阴虚血热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附子烯、香附醇等。尚含葡萄糖、果糖、淀粉及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等。有安定,镇痛作用。香附油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流浸膏对动物的离体子宫,无论已孕或未孕均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对去卵巢大鼠有轻度雌激素性作用。总生物碱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
香蕉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巴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蕉musaparadisiacal.var.sapientumo.ktze.的果实。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台湾、四川等地。
【异名】蕉子、蕉果。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润肠:用于热病烦渴,大便秘结,痔疮出血,炖熟,连皮服食。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可与冰糖炖服。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痢疾,单用,加冰糖炖服。此外,直接喂食,或捣烂拌人米汤内煮熟喂食,又治婴幼儿腹泻。
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皮肤溃疡等。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生食或炖熟食。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分、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未成熟的香蕉肉对豚鼠的保泰松诱发性胃溃疡有预防或治疗作用;对强制性不动所诱发的大鼠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另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抑菌作用。
香橼见《本草图经》。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枸橼citrusmedical.或香圆citrusuilsoniitanaka.的成熟果实。长江以南各省多有分布。
【异名】陈香橼、香橼皮、香橼片。
【性味归经】苦、辛、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应用】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常与柴胡、郁金、香附、佛手等同用。理气宽中:用于中焦气滞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气逆呕吐,常配伍半夏、生姜、木香、砂仁、蔻仁等。燥湿化痰:用于痰饮壅肺之咳嗽胸闷,痰多气喘,常配伍半夏、细辛、茯苓、苏子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及孕妇,气虚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醛、水芹烯和柠檬油素。尚含橙皮苷、枸橼酸、草果酸、鞣质、维生素c等。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能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排除肠内积气,并有祛痰作用。
香薷见《名医别录》。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splendensnakaiexfmaekawa的带花全草。我国南北各地多有分布,主产于江西、河北、河南等地。
【异名】香葇、香菇、陈香薷、香茸。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于夏日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体疼痛、肢体倦怠、胸痞腹痛、呕吐泄泻,可配伍白扁豆、厚朴,即香薷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行水消肿:用于水湿停滞之遍身浮肿,小便不利,脚气,单用,或配伍白术,即薷术丸(《僧深集方》)。
现代常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肾炎水肿、脚气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
【使用注意】阴虚有热及表虚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薷酮、苯乙酮等。尚含甾醇、酚性物质、黄酮苷、维生素c等。挥发油有利尿作用;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水煎剂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香加皮见《中药志》。为萝藦科落叶缠绕灌木杠柳periplocasepiumbge.的根皮。主产于吉林、辽宁、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异名】北五加皮、杠柳皮、臭五加、山五加皮、香五加皮。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有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脚膝拘挛,筋骨疼痛,屈伸不利,可配伍当归、白芍、威灵仙、鸡血藤、薏苡仁、全蝎等。强壮筋骨:用于肝肾虚损,筋骨软弱,脚痿无力,小儿行迟,可配伍木瓜、牛膝等份为末,温开水送服。利水消肿:用于水湿泛滥之水肿,心悸,气短,小便不利,可配伍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等。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心源性水肿、肾炎水肿等。